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西汉开始的西域屯垦,军屯先行。但是在屯垦新疆的过程中,都伴有民屯的发展。而且由于民屯自身的低耗、高效的特点,逐渐发展成为西域屯垦的重要模式,在屯垦体系中占有日趋重要的地位。到清代,民屯已经成为开发新疆、屯垦戍边的主体形式,并在其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强化。  相似文献   

2.
1.从历史上看,西部的稳定和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汉朝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带来的最大效应就是开辟了唐朝的繁荣发展道路。此后历代对西部的开发和治理处于有进有退的状况,直至清朝又将开发治理西部提到重要地位。历史上对西部地区开发治理主要的原因,是基于国家边境地区安全的考虑,但同时也促进  相似文献   

3.
屯垦人物是西域屯垦历史的核心,是屯垦戍边这一"千古之策"的制定者和具体执行者。在两千多年的西域屯垦戍边活动中,屯垦人物深化了屯垦思想,丰富了屯垦主体内涵,并以屯垦实践推动了西域屯垦历史的发展,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拱卫边疆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4.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屯垦戍边乃千古之策。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兵团自1954年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几代兵团人扎根新疆,忠实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在开发建设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孕育形成了兵团精神。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屯垦戍边实践的生动反映,是兵团人特有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鲜活体现,是兵团人集体人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治理边疆的重要国策。中央政府大规模屯垦始于西汉,以后历代相袭。这对开发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巩固边防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从各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和党的中心任务出发,在继承中国历代屯垦思想和总结中国历代屯垦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并不断完善发展了党的屯垦思想。党领导的屯垦实践构成党的屯垦思想的现实基础,而党的屯垦思想又对各个时期党的屯垦实践予直接的、重要的理论指导。在党的屯垦思想指导下,党在各个时期的屯垦实践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发挥了事关全局的作用。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历史地考察党的屯垦思想,对于了解党的屯垦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及其基本内涵,明了党的屯垦思想在党的思想理论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并丰富党的思想理论体系,通晓党的屯垦思想对党的屯垦实践的巨大理论指导价值及这一特殊实践发挥的特殊作用,更好地以党的屯垦思想为指导,开创我国当代屯垦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屯垦是我国历代中央王朝经略西域的一项重要国策。自公元前105年汉朝在眩雷屯田,以后历代中央王朝大多承汉制都曾在西域驻兵屯田。屯垦不仅加强了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治理,同时也推动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新千年的到来,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鼓越擂越响,催人奋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面向新千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耽兵团而言,积极参与西部开发,一可以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二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千截难逢的历史机遇;三可以促进兵团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四将进一步增强兵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回首过去,兵团几代人屯垦戍边,艰苦创业,开发建设新疆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古代西域和当代兵团屯垦戍边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屯垦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戍边的作用四个方面,通过对其比较分析,能更加明确兵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坚定发展兵团事业的信心,更好地履行兵团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屯垦戍边思想是中国历代屯垦戍边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总结中国历代屯垦戍边历史经验特别是党所领导的屯垦戍边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党运用其基本理论创造性地解决我国边疆开发、国防建设、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统一等重大战略问题的产物;是关于采用屯垦戍边的方式开发建设边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党的思想体系的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说到西部,不能不说新疆;说到新疆,不能不说生产建设兵团。他们是中国西部开发的先行者,他们屯垦惊天地,戍边泣鬼神,为中国西部开发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不息的岁月长河将永远为他们不朽的历史功勋而高歌!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站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全面回顾了西部大开发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丰富经验,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思路,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西部大开发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社会进步最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使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我们西部各省、市、区带来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抓住机遇、开发西部,发展经济、振兴西部,是西部人民创造美好未来的伟大事业。开创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开发振兴西部,需要长期坚持伟大的艰苦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总体设计,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安县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怎样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推动安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人民密切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抓住历史机遇 党中央确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四川省委开展了“西部大开发,四川怎么办﹖”大讨论,并总观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站在时代和历史的全局高度,作出了“努力实现新的跨越”的战略决策。中央和省…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2000多年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演变,逐步地完善和成熟。回顾历史.其中的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开发西部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有以下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重视环境保护,将发展与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历史上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和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南地区的山地水土流失、喀斯特地貌的土地缺乏、工业化时代的生化污染都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因素。在即将到来的西部大开发中,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农三师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住机遇,我们才能抢先进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作为工会组织,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西部开发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农三师地处南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喀什、克孜勒苏地区,农牧团场屯垦在叶尔羌河两岸。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师点多线长,居住分散,  相似文献   

17.
红书架     
本书是曾培炎在2010年对西部大开发十年历史的回忆录,书的前半部分记述了中央最高领导层决策西部大开发的过程。后半部分记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大、中、小型惠民工程的决策及实施过程。本书真实记录了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实施情况,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原与西域从联系发展到联合最终发展到联合一体即统一,有其地理,经济、文化、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必然因素。首先,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西域与中原的紧密联系;其次,匈奴的扩张政策迫使中原与西域各汗国在抵御匈奴的斗争中联合;第三,东汉时期西域诸国有要求中央政府对西域实施管理的迫切愿望;第四,汉朝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政策对西域形成向心力。  相似文献   

19.
贺萍 《实事求是》2000,(4):28-3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大局,提出了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给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在多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实施开发战略,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协调和处理好民族关系,以保证大开发的顺利进行、因此,研究探讨在西部大开发大局下.新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未雨绸缪,对新疆实施大开发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西部大开发将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新疆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宁夏如何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和水平,就成为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