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判断关系当我们考察他人情况并形成印象时,我们也就面临着一项感性的任务,即决定自我的(Self)哪些相应方面适合于这种情况。以及该怎样表现自我与他人之间形成的关系(relationships)。1、自我监控:决定做什么样的人现在,我们要着重了解:自我概念经常同我们对情况的阐释产生关联。在我们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我们也使他人产生对我们的印象。这种使自己的形象与现时情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社会认知图式理论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社会认知图式理论的主要内容早在 2 0世纪 30年代 ,Bartlett在研究人们对人物、图像和故事记忆的基础上 ,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认知图式理论。进入 80年代以来 ,Fiske、Taylor等人成为社会认知图式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在他们看来 ,图式可以定义为“某种认知结构 ,它体现了由某一概念或某类刺激所构成的认识 ,这类认识可以来自其自身的构成要素 ,也可以来自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Fiske和Taylor对社会认知图式研究中所提出的大量图式进行了考察 ,总结出了人们在进行社会认知中所可能存在的四种最基本的图式类型 :人的图式、自我图式、角色…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公众对当前社会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的认知状况。调查所得数据表明,我国公众普遍认为当前存在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并对其持反对和否定的态度,但对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深层逻辑并没有被一般社会观念所认知;公众在对社会分配不公的认知上存在明显的分化和差异。  相似文献   

4.
侦查认知就是对侦查所承载的法律使命的最本质的还原。在澄清了侦查认知的对象之后,基于一种行为的物质表现规律构建一个关于行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的认知框架便成为可能。对行为进行结构化分析,并理顺行为的物质印迹与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的紧密关系,是建立关于侦查认知的初步模型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司法认知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认知作为一项证据规则 ,在世界各国被广泛运用。司法认知对于免除当事人举证负担、节约诉讼时间和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等有重要意义。我国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这一规则 ,法学界对该规则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以为 ,我国在将来的立法中应建立司法认知规则。  相似文献   

6.
所谓角色认知,就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以各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出现,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一个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使自身的表现符合所担任的社会角色的特征,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正常有序地向前发展。但从近几年女性干部的实践来看,大部分女性干部不适应角色转换的现实,角色之间发生冲突,导致严重的角色错位。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社会认知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取向出现了明显的转向,从"朴素科学家"、"认知吝啬者"向"目标明确的策略家"转变,并开始探讨心情、情绪、目标、动机在认知中的作用,重视情境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研究内隐社会认知和心理控制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司法认知是民事诉讼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许多国家对司法认知皆有较为详细而完善的规定。而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司法认知的规定则十分粗糙,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也未能充分采用司法认知。在考察一些国家的立法规定和司法经验的基础上,对司法认知的内涵、适用条件、范围、效力以及程序规则等基本问题加以探讨,对推动我国司法认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使用意外内容任务和4个情景故事任务调查了4岁和6岁儿童对社会认知偏见的理解,其中每个故事包括一名行为者和两名观察者,每个故事结束后询问儿童认为观察者会对行为者的模糊行为有什么样的解释。结果显示,6岁儿童能够理解认知偏见影响观察者对行为者的模糊行为的解释。理解社会认知偏见比理解错误信念困难。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整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社会发展的整合机制与社会发展的驱动机制一样,都是社会系统的重要功能。如果说驱动机制主要涉及社会发展的诸动力因素及其互动和运作过程,说明社会何以发展和如何发展,那末,整合机制则主要是对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动力、目标和结构进行协调,维系社会的稳定与统一,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整合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功能,在社会进化、发展的任何阶段中都处于社会组织的中心地位。在西方学术界,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一般被理解为社会系统一体化过程或这一过程的终极状态,其中包含着文化整合、意见与信息整合、规范整合以及功能整合。文化整合是诸文化标准的一致性,规范整合是文化标准与人的行为之间的一致性,信息整合是信息网络渗透于社会系统的程度,功能整合是社会各个子系  相似文献   

11.
对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以及二者关系的认知偏失亟需辨析廓清。文章对治理的内涵、范畴及其与管理、统治在性质上的区分进行论析,揭示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论证二者的客体皆不是民众,不是纳税人,而是国家公共生活和国民生存环境中相关的需要改善的社会建构或物质建构;如果把民众视为被治理者,不仅是历史观、政治观的大倒退,而且必然导致治理性质的改变和把矛头指向民众的恶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公共利益的提出是一种必然。目前。公共利益在行政法学界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其原因是公共利益难以界定。通过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比较。公共利益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的权衡。可知自由裁量的过程就是利益的选择过程。从而得以明确公共利益的位阶。正当法律程序应保障公共利益。而不是偏袒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应该受到重视。但是公共利益不能成为侵害个人利益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融合     
近百年国际社会有关移民和族群之间的融合理论,在经历了归化、熔炉和多元文化主张后,面对频发的族群冲突,回归融入主流文化的呼声再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虽然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尚缺乏有力度的解释框架,但先贤们天下大同和社会统合思想道出了融合的本源意涵。从经济整合、社会参与、心理认同到文化交融,融合不仅要实现人群之间的地域边界重构,更要突破人为设置的各类社会边界,实现人群之间和文化之间的彼此嵌入。尽管存在族群差别和诸多分叉,但融合之旅往往经历五个阶段:完全隔离、初步的结构性融合、较深层次的结构性融合和初步的社会参与、深层次的文化交融和心理认同。群体关系从隔离到相互嵌入的转化,是社会融合的本源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社会公共事务是由政府外的社会组织治理的。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有国家无社会的模式。改革开放后,社会组织虽然有所恢复和发展,但远未实现政社分开。随着多元利益群体产生,社会结构也已经多元化,强国家——极弱社会的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要求,迫切要求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型和新建。政府与多元权力中心对社会进行合作共治,是一种适应现实要求的新模式。形成政府掌握公共权力、市场掌握配置资源的权力,社会掌握自治权力的三元结构,才能形成和谐社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前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规模十分庞大,具有生活贫困,社会救助极为有限,深受相对剥夺感和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双重困扰,较强的整合性易演化为集体行为等特征,是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他们可能成为潜在的社会动荡的火药桶,带来高犯罪率,并容易引发对改革开放产生否定性评价。对此,建立一个全民享有的社会保障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时代,写作客体延伸到网络世界,这必然在取材方式上带来一些变化。写作主体要把握好写作客体,应该处理好四组关系:(1)“在线”与“入世”的关系;(2)“界面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3)材料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信息的“无限”与题材的“有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中梳理了社会认知的发展脉络,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探讨了社会认知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司法认知和免证事实是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的两个概念。从司法认知与免证事实的设置目的、对象、适用范围、程序以及效力比较的视角来看,我国现行诉讼制度当中免证事实规则是存有诸多缺陷的,因而我国诉讼制度中应当由司法认知制度取代免证事实规则。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作为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的种种认知偏差往往容易干扰社会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了社会管理工作更加准确有效,领导干部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减少和避免各种认知偏差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知网络舆情及其治理问题,对于促进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正向意义。社会转型背景是认知网络舆情的一个基本维度,网络舆情的兴起实质上是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变化、社会力量兴起的鲜活体征。作为当代舆情表现形式之一,网络舆情核心内容是现实社情民意。尽管在互联网技术作用下,网络舆情的社会属性越趋增强,由此导致负面的舆情较多,但其基本功能是社会进步。从治理的基本要求出发,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应在自身角色定位、网民地位、治理导向及治理思路等方面树立正确的认知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