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权法首次确认了公产与私产平等保护原则,是宪政中保护财产权原则的体现,也是宪政人权保障原则的落实。从宪法学角度来看,物权法的制定有其独特的宪法依据,其颁布实施也将促进我国宪政建设,对宪法相关条款的修改和《国有财产法》的制定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保密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对国家政权的巩固、社会的稳定、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有重大影响,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或影响相关公众的权利(如公众的知情权)。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在保密工作中也要落实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做到既确保国家安全和利益,又使相关公众的知情权等权利得到满足,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世贸组织规则的框架下,我国保密工作要有新的观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3.
民主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尽管宪政的文化基础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各国宪政模式的选择与确立无不建基于各国的本土文化传统之上。因此,不同的各国本土文化传统影响着不同宪政模式的选择,造就了今天比较典型的三种宪政模式:英国的议会主导宪政模式、美国的司法主导宪政模式、法国的行政主导宪政模式。  相似文献   

4.
民主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尽管宪政的文化基础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各国宪政模式的选择与确立无不建基于各国的本土文化传统之上.回顾百年中国宪政史,自晚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来到1982年的宪法颁布,中国前后有十几部宪法,但这十几部宪法包括最近这部宪法都没有得到实施.然迄今宪政始终却未能在中华大地上实现.究其两者的原因,固有多端,然宪政文化之缺失乃为其深层次之原因.因此我们在推进当代中国宪政制度建设时,应当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宪政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奠定宪政文化的文化基因;加强宪政理念的宣扬与宪政知识的传播,打造宪政制度实践的民情社会环境;推进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夯实宪政文化的经济基础;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和宪法精神,构建宪政文化的思想基础,以此来构建宪政文化进一步推进宪政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及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陪审制度是西方宪政发达国家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是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西方国家陪审制度移植的结果。由于缺乏相关完善配套立法、制度的支撑,这一制度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在宪政视角下,探究这一制度的存在基础及其价值,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形成正确的发展理念,是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充分发挥其效能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宪政意识是宪政制度现代化的精神纬度。对于宪政制度现代化而言 ,制宪意识是前提 ,行宪意识是基础 ,护宪意识是保障。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是20世纪中国宪政实践的灵魂,并形成了我国独具风格的宪政理念.如果没有半个多世纪"统一战线"正反两方面的运用及其功败垂成的经验总结,不要说"一国两制"的实现,也许就"一国两制"的提出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我国目前宪政制度的研究,必须要研究由"统一战线"所形成的我国现代宪政制度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宪政视域下的人民监督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现代社会民主法治的理念,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但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立法各层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依据宪法有关精神制定的一部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中国的民族自治模式与"功能自治"、"民族领土自治"等模式不同,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模式。从宪政理论的视角来看,民族区域自治拓展了中国宪政建设的现实内涵。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问题实际情况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五一口号”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共产党的宪政理念和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构想。这一主张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具体的贯彻,确立了新型的政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宪政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宪政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精神,在我国宪法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与保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英 《工会论坛》2000,(6):110-11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与国际社会全面接轨 ,实现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 ,这是我国面临的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也是新的挑战。保密工作如何适应加入WTO这一新形势的要求 ,是当前保密工作部门亟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越南与中国同样地处亚洲,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都颁行社会主义宪法,规定人民当家作主,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执政党都是共产党,宪政制度具有诸多共性;然而,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制度的一些差异,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对推进我国党政制度建设将大有裨益。本文正是基于此,从与中国宪政制度的比较角度对越南国家宪政制度进行研究,找出其差异之处,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宪政是政治文明的制度前提,中国近代百年宪政的屡试屡败与传统政治文化有关,如自由精神的缺失、平等理念的淡薄、内圣外王的虚伪政治理想等。建设政治文明需要高扬与宪政精神相协调的宪法理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转型经济的实践出发,针对政府--市场两分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宪 法--政府--市场三分法的分析框架。并根据这一框架对中国的经济转型进行了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的经验表明政府行为与经济转型的效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本文的一 个基本判断是政府的角色与定位己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经济转型面临法 治资源稀缺的瓶颈约束。政府目前不仅直接拥有和控制着规模巨大的资本与资源,而且仍 然具有"裁判"与"球员"双重身份,对政府权力的软约束所产生的后果是对政府与市场之 间的距离缺乏有效的界定,经济转型的政府成本上升。因此,建立公正、透明和有权威性的 宪法规则与秩序,对于中国这类历史上宪政资源缺失的国家的经济转型有着特别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邢凤玲 《工会论坛》2007,13(5):96-97
做好新时期的企业保密工作,必须把握新特点,体现时代性;明确侧重点,提高有效性;找准切入点,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宪政建设的精神动力——宪政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宪法权威就不会有宪政的实践。宪政信仰影响着宪法的强制性进而影响着宪法的权威性。培育宪政信仰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思考:直接适用宪法,建立建立有效的违宪审查机制;重视非制度性因素对宪政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已有的宪政概念或者没有摆脱西方具体宪政模式的影响,或者没有注意到宪政理论的最新发展,往往对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与建设产生误导,因而应该抽象出一个普适性的宪政概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即宪政是指有限度的公权力规范化产生和行使、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和发展的一种政治组织形态。在此前提下,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模式,它的特色就表现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宪政中的人性预设与制度安排--"以德治国"的宪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应该是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法治与宪政自然也不例外."性善"与"性恶"这两种不同的人性预设,构成了中国的"德治"与西方的"法治"两种不同的政治文化.而对人性"恶"的假设,构成了西方国家宪政的理论基础.这种假设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它在实际的运作中,有可能背离宪政的对权力进行制约以达到对权利进行保护的初衷.中国要进行宪政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必须继承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制度,同时应充分吸收、借鉴和发掘中国文化传统中合理的"德治"思想,作为"依法治国"的补充.这是将"以德治国"纳入我国宪政机制的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1861-1864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凶险的一场宪政危机。这场宪政危机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奴隶制———宪政机体中一大毒瘤的溃烂与切除;其次,联邦制———固有裂缝的扩大,几近崩毁,并由战争重新锻打定形;第三,战争———解决危机的非常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人性善恶的论说,在中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历史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人性善与人性恶的双重抽象预设观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人性在宪政制度运作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人性阴暗面的正视与分析,阐述了现代社会人性之复杂性与宪政制度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