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便开始向外扩张.1874年以琉球国及日本备中州两起船难事件为借口出兵台湾,是其南进政策的一次实施,也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一次严重侵犯.1871年日本太平山(宫古岛)一艘贡船遇风漂至台湾南部北瑶湾触礁沉没,船员69人中,3人淹毙,54人被高士佛、牡丹两社山胞杀害,12人遇救生还.此原是一起寻常的船难事件,历史上曾屡次发生.此时日本竟以此作为侵台、侵琉的一种借口,首先于1872年册封琉球王尚泰为“藩主”,强迫确立日、琉的宗藩关系,作为侵犯台湾的根据,亦为其吞并琉球野心的初步实现.1873年来华换约的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又派外务大臣柳原前光至总理衙门试探清廷对琉球船民被杀一案的态度,抓住“生番”未服“王化”,“姑置之度外”等一些  相似文献   

2.
一、“保钓运动”的起因钓鱼台群岛位于邻近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大陆礁层的尖端近处,历来就是中国领土。但是,当60年代后期联合国亚经会将中国黄海、东海大陆架礁层蕴藏大量石油的消息通知有关各方以后,日本、南朝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分别偷偷地和美国各石油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日本同时向羌国提出“索还”琉球群岛的要求,要凭借当时美国托管琉球的行政区域向台湾当局索取钓鱼台群岛,并公然唆使琉球警察驱逐钓鱼台群岛上的中国渔民,设立日本界碑,强行占据了钓鱼台群岛。美国政府竞无视钓鱼台群岛历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事实,同意了日  相似文献   

3.
(一) 电影传入台湾是一九○一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日本人高松丰次郎在台北西门町日新新闻社前的空地上盖屋,用从日本带来的一台放映机放映英杜战争等十几部影片。台湾总督府并让高松丰次郎拍摄日本人统治台湾纪录片二万呎带到日本,在帝国会议的总预算会上放映,作为统治台湾的现状说明,这是在台湾拍摄影片的开始。一九二一年台湾总督府为进一步推行殖民统治,对台湾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在总督府文教局设巡回电影班,并从东京聘来日本摄影师荻屋在台北设立制片机构,拍摄宣传性的新闻纪录片。第二年日本松竹蒲田映画株式会社田中钦到台摄制台湾  相似文献   

4.
日本帝国主义自十九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对近邻中国和朝鲜发动过几次侵略战争。如一八九四年侵略中国,霸占我国领土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和澎湖列岛;一九○五年日俄战争之后,取代沙俄在中国东北攫取了大量殖民特权;一九○五年吞并了朝鲜;第一次世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2021,(2):66-67
正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包括台湾当局实际控制下的台湾省以及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陆地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其东临太平洋,东北与琉球群岛隔海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邻,西依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连。由于台湾问题的产生,台湾与大陆迄今尚未统一,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6.
台湾民族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台湾抗日运动的产物,是一种旨在以台湾脱离日本统治,获得解放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行动,它与中华民族同一血脉。抗日战争胜利后,台独分子臆造出来的台湾"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它们刻意制造的"民族主义"只是民粹主义,是为分裂国家统一制造出来的政治梦幻。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在对外关系上提出了"活路外交"政策理念,台湾对外关系出现大变局,台湾对日关系也进入了新的转变与调整阶段.马英九当局提出并推动"台日特别伙伴关系"主张与行动,比较有效地处理了"联合号"海钓船被撞、斋藤"失言风波"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台湾与日本的关系在波折中前行.未来台日关系将在平稳中行进,但政治关系难有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正>4月1日,"反殖民与台湾光复——日据时期台湾历史图文巡回展"第31站在苗栗县铜锣乡中兴小学开幕,铜锣中平村民众以及中兴小学师生等逾百人参加。本次展览展出珍贵图文史料150帧以上,具体呈现1895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统治的50年间,台湾民众在各个时期的反抗行动与牺牲,尤其突出展示了苗栗铜锣地区抗日先辈丘逢甲、吴汤兴、邱国霖等人,以及罗福星事件的光荣历史。台湾辜金良基金会董事长、策展人蓝博洲表示,日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台湾因其所处地理位置更是首当其冲。甲午战争失败后,台湾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在这之前,荷兰人占据台湾也有38年之久。所以,台湾的近代史是一部饱受外国侵略、欺凌的血泪史,也是一部充满台湾人民不屈不挠反抗斗争的可歌可泣的悲壮史。台湾虽然是孤悬大陆外的一个海岛,但台湾的命运历来与大陆休戚相关,大陆与台湾人民从来都是并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的发生发展看,台湾最具有血缘和历史文化关系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从地缘政治来说,台湾永远都无法剥离的仍是中国。我们强调台湾文学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并不是要否认台湾文学的特殊性。但再怎么特殊和不同,台湾文学在整体上仍未脱离中国文化这一母体。  相似文献   

11.
琉球群岛系中国的东大门。二战后期,美国总统罗斯福曾两次建议,将日本用武力侵占而在历史上与中国关系密切的琉球群岛交给中国。罗斯福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建议,是基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考虑的。琉球与中国的历史深渊在日本九州岛同中国台湾省之间,从东北向西南,有包括大隅、吐噶喇、奄美、冲绳和先岛五组群岛,前三组即萨南诸岛,  相似文献   

12.
安东 《台声》2007,(11):51-51
为了抗议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片面宣布要把中国的神圣领土钓鱼岛(台湾叫钓鱼台)连同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管辖,从1970年到80年代初.前后近10年,海外台湾,香港留学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海外”保钓”运动.后转变为“中国统一运动“。这段时期.这些爱国的台湾,香港学生在世界各地自办刊物.使台湾同胞有机会重新认识已经隔离了20多年的祖国大陆,这些刊物无疑是中国现代历史的宝贵文献。如今这场海外华人学子掀起的“保钓”运动已经过去3。多年,当年参加”保钓“运动的海外学子们早已华年逝去.但对他们来说那段岁月青春无悔。  相似文献   

13.
蔡子民 《台声》2000,(3):50-51
2000年是台湾人民“2·28”起义53周年。“2·28”起义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一直到“2·28”45周年纪念会时,国民党当局才承认“当时的政府犯了很大的错误”。“2·28”已有历史定论,是台湾人民要求民主自治、爱国爱乡的正义行动。可是今天“台独分子”还在说什么“2·28”是台湾人要求台湾独立,又有人说“2·28”是“台湾人与中国人的冲突”、“起义的口号是扑杀支那人(中国人)”。本文拟正面阐述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思潮,以使大家了解“2·28”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台湾终于摆脱日本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4.
姜平 《台声》2000,(5):39-39
中近代中国 ,很少有人觉察出来自东洋的威胁 ,甚至是那些明确提出“防日”、“征日”主张的清议派。真正亲睹日军的嚣张气焰 ,看穿日本侵华野心而呈请当朝政府立即采取有效遏制政策的人 ,恐怕非张謇莫属。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把侵略中国、朝鲜作为基本国策 ,接连发起侵略我国台湾、胁迫朝鲜订立不平等条约、吞并琉球王国等一系列使中国有切肤之痛的事件。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 ,日本借机出兵干涉。年仅30岁的张謇作为吴长庆军队的首席幕宾随军援朝平叛。他目击到朝鲜之乱 ,皆受日本浪人煽动和阴使 ,日本侵吞朝鲜的野…  相似文献   

15.
1970年,海外的台湾、香港留学生为反对美国政府将钓鱼台列屿划归琉球群岛并随之转属日本而爆发的保卫钓鱼台运动至今已有25年了.25年世事沧桑,海峡两岸关系亦有重大变化.笔者当年曾投身这一运动,抚今追昔,感想连翩.(一)“保钓”运动虽然源于保卫国土之爱国运动,然而其所涉及之范畴,则远不止于单纯的爱国情愫.“保钓”运动以及随后的“中国统一运动”触发了港台留学生一个思考:做为一个留美知识分子,在其所处的时代,面对自己的故土、留学地乃至世界,应持抱何种  相似文献   

16.
甲午之战,中国战败,一纸《马关条约》使祖国宝岛台湾,自110年前的已未年5月起,被日本殖民主义者蹂躏达50年之久。而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也持续了50年。如果说中国大陆同胞的抗日斗争是从1937年或1931年计起,台湾民众的抗日斗争则发端于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那一刻。他们以65万同胞生命的代价,与大陆同胞一同经历了苦难与抗争,赢得了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应该说,在整个抗日斗争中台湾同胞始终是一支生力军,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日本对台湾的觊觎和殖民统治日本的地缘和历史特征,决定了它必定对外扩张。而日本历史上国…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11)
正达悟族群是台湾南岛语系唯一分布在台湾离岛的族群,是保存固有文化最完整的一支。分布于台湾本岛东南外海的兰屿上,人口约4000余人,是海洋民族,以捕鱼为主要产业,并有飞鱼祭等岁时祭仪。达悟族群旧称雅美族群,源自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在1897年的调查报告,他在报告中将兰屿称为雅美。兰屿在1877年始并入清朝,1998年,主管台湾少数民族事务的"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在  相似文献   

18.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10,(12):24-26
台湾会馆自1890年前后始建,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历经百年沧桑的台湾会馆,不仅见证了《马关条约》签订后,台籍士子垂泪请命的"五人上书"事件;见证了台湾被日本割占后,一些不愿受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举家内渡到大陆生活的史实;见证了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后,追求进步的台湾爱国知识分子来到北京寻求强国之道的一腔热血;见证了1949年后,在京台胞为国家建设所付出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年来,京台两地各项交流日益蓬勃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1937—1945年台湾皇民化运动述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1937—1945年间,日本帝国主义为配合对外侵略,尤其是对华侵略的需要,在台湾掀起了一场皇民化运动的狂潮。他们疯狂摧残中华文化,向台湾人民强制灌输大日本皇民思想,企图将台湾人民扭曲成“畸形的日本人”,以供其奴役、驱使。这场运动理所当然地遭到台湾同胞的强烈抵制,但也同时在台湾社会肌体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剖析这场运动,对于了解战时台湾社会历史发展,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正>1895年6月到1945年8月,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日本殖民统治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台湾布置了大量日军和日本警察(日据时期称“巡查”)。日本警察遍布台湾各地,控制着最基层的行政管理事务,监控着台湾每一个人。在台湾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日本警察不仅负责一切行政事务,还负责对台湾少数民族的日语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