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网球技术教学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技术动作,这是技能习得的规律。因为任何一种运动技能的掌握都要经历不断改进错误、提高、巩固,然后形成正确技术定型这一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分析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预防和纠正错误。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运》2007,(2):59-59
青海省总工会南永生撰文,对青海省参加第二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要将职工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抓紧抓实。他建议:1.各级政府应把建设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提上重要日程;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大力宣传技术工人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劳动、教育、工会等部门,针对技术工人队伍的培训、教育等作出总体部署和规划,形成以企业培训为主,政府职能部门规范引路,  相似文献   

3.
怎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历久弥新的探讨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环境,实施愉快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愉快教育”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核心,以使学生乐学会学为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但其对就业不仅会产生创造效应,也会产生破坏效应。研究利用 2008—2016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索在智能物质资本投入影响下不同地区和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需求变化, 分析人工智能通过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和作用方向。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不同技能 水平劳动力的就业影响方向不同,存在“两极化”趋势;产业结构升级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人工智能对 就业“两极化”发展的影响;人工智能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有差异性影响。研究建议,应进一 步加强教育培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福利,以应对人工智能的破坏效应,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亟待加强张作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在稳定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还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少数企业还没成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有的虽成立了,但组织尚不健全;二是有的开展学习、宣传...  相似文献   

6.
当前劳动关系发生矛盾或冲突的风险加大,加强劳动关系风险预警对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 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构建三级指标的劳动关系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从预警信息收集、模糊综合评价、报 警和排警干预等方面开发劳动关系风险预警系统,并对福建省样本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进行调研,判断分析福 建省劳动关系风险警情。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劳动关系风险处于三级警报,属于轻警,亮黄灯,提示福建省 需要重点在企业工会密度的增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的提升、群体劳动争议案件人数增长率的控制等方 面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受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大多游离于城市边缘,如何融入城市社会问题等正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以青岛市为例,调查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进程中的现实诉求,得出这样的结论: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发展期望值相应提升,渴望在事业发展层面融入城市社会;关注务工环境与工作条件,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与劳动权益的实现,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渴求精神、情感生活,闲暇时间活动形式多样化,渴望在家庭生活和精神层面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8.
对成人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学习心理的研究,是成人教育理论中基础性的研究课题之一。这项研究刚刚起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构建成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给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对劳动关系的风险防控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福建省为样本,从监测预警、帮扶机制、联动制度等方面总结劳 动关系治理的经验,并运用维权劳动者的相关数据剖析劳动关系治理在主体能力、预警机制、信息沟通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劳动关系风险防控的建议:提升劳动关系治理主体的防控能力,完善劳动关系风险防控的预警机制,加强劳动关系风险防控的企业监测。  相似文献   

10.
2012年7月3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五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王兆国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为实现党确立的发展目标创先争优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王兆国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工会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作为政治责任,珍惜工会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深化学习宣传实践活动,勇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会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做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进~步展现工会组织在服务大局中的新作为。在当前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劳动和实体经济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更加重视生产劳动,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大力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刨新劳动;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主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促进职工队伍与社会和谐稳定,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大量学校的劳动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劳动素养培育 的渐进性和具身性,我国劳动教育目前存在学段间系统性欠缺、协同性不足等问题。由于时空壁垒和学段目标 的限制,各学段劳动教育一体化在没有科学规划之前,难以全面落实。本研究以教育系统论为根本依据,针对 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结构上逐级延伸且次第整合、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偏重却又有序耦合的特点,建议各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始终契合学生本身的内在需求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围绕各学段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情境, 在劳动知识传授和实践教学中以学生的个体基础为前提,递进式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从而可以有效打破劳 动教育的时空壁垒。同时,通过纵向进阶、横向协作的方式,打造区域性学校共同体,全面绘好劳动教育一体 化的经纬图。  相似文献   

12.
探究高校劳动育人效果、影响因素,有助于精准把握高校劳动教育方向、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基于天津市19所高校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高校劳动教育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劳动认知是劳动教育的初始动力源,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是劳动育人的关键要素,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和劳动素养影响劳动育人成效,劳动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制度对于劳动育人缺一不可,考核评价是劳动教育实效的保障手段,校园劳动文化对劳动育人效果也有重要影响。研究建议:新阶段劳动育人需要强化个体内驱力、高校自组织力、支持保障力,将“学中干”“干中学”相结合,深化劳动教育认知,加快专业师资培养,推动多元融合性劳动教育,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创建特色劳动主题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从事服务业重点行业,是应对新形势下 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充分挖掘高技能人力资源、稳定青年人就业的重要渠道。本研究基于 2010—2022 年《中 国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经济普查宏观数据和2010—2021年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中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 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测算服务业重点行业的人才缺口数量,总结出三大重点服务行业亟须的人才类 型和特点。研究发现:当前人才教育培养存在“用工荒”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重知识、轻实践,受教育 水平与能力不匹配问题凸显;针对青年人就业观念的教育和引导较为有限。研究建议:教育部门应完善专业设 置和培养方案;企业和高校应积极推进大学生见习计划,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高校和社会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在“五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劳动教育,事关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局,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局。当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在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同时,还存在师资队伍不全、“五育”融合度不高、主体协同不足等问题。基于此,研究建议:劳动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刻认识劳动的内涵及其价值底蕴,把握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要多元协同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建立贯通“五育”的劳动教育机制;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颠覆了人类的劳动认知与劳动形式,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劳动教育带来巨大冲击,表现为劳动中人类主体性价值被弱化、劳动的教育性被淡化、劳动教育的时空泛在化。究其根本是因为劳动教育资源开发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首先,劳动教育资源认知的滞后导致劳动教育开展的局限性;其次,劳动教育传统资源开发手段使得劳动教育技术落后;最后,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内容处于“象牙塔”中,致使劳动教育与社会脱节。要将智能化时代带来的“危”转化为劳动教育发展的“机”,需聚焦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科技化,更新概念认知、跳出惯性思维,善用大数据等方式促使劳动教育与智能技术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6.
去产能过程中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将发生密集的劳动关系调整,并可能产生劳资矛盾。针对74家企业1657份员工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去产能企业群体性劳资冲突风险总体可控,但仍有可能发生。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缺乏技能和手艺的职工和非正式工通常采取激烈维权方式,发生劳动关系风险的概率较高。在评估去产能企业劳动关系风险水平的基础上,研究从外部环境、政府行为、企业应对三个角度提出了劳动关系风险发生的诱发性因素和抑制性因素,并提出了治理化解过剩产能中劳动关系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因为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劳动理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促进充分就业,也可以通过价值态度和劳动道德的形成助推就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我国劳动教育存在表面化、边缘化、盲目化的问题,带来了逃避就业、自愿性失业、就业歧视等就业冲击。发达国家的劳动教育将职业理念贯穿始终,注重劳动的精神意义和价值,并将劳动教育纳入立法,从而为就业提供了较好的保障。有鉴于此,我国应结合教育发展规律,在小学阶段将劳动与就业观念的培养置于重要地位,中学要强化劳动与就业价值观的树立,大学要致力于创新创业潜力的挖掘,共同推动我国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加强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民心向背,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成长成才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在马克思共同体视域下,劳动教育体现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关系。研究认为,当前劳动教育存在家庭教育错位、 学校教育缺位、社会教育低位等方面的掣肘,其内在原因是未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 辩证统一关系。研究建议:从构建共同体劳动教育理念、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劳动实践育人功能等方 面着手,切实推进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共早期为有效加强对工人的政治动员与组织训练,决定通过工会等群团组织对广大工人进行系统的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常识教育、作风纪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职业技能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教育。在职工教育过程中,中共早期工会既突出中共主导地位又尊重工人主体地位、既着眼政治革命又立足社会建设,因而以安源工人俱乐部等为代表的中共早期工会的职工教育成果十分丰硕,职工的政治觉悟、文化素养、道德水准及职业情操等均得到显著提高,这就为中共早期培养了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本领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中共早期工会在职工教育中的巨大成就说明:工会等群团组织始终是中共动员、教育群众的重要载体,其在拱卫中共政党安全及增强中共的群众组织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时代,工会等群团组织应继续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劳动观和劳动教育思想,是列宁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列宁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研究认为,列宁的劳动教育思想深刻揭示了劳动对人的成长的决定性作用,阐明了苏维埃政权下劳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战略地位,并通过实践的大力推动,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为培养一代共产主义青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向。列宁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体现在:首先,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战略任务;其次,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再次,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最后,劳动教育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