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10年第六期《世纪》刊发了传忠先生的《从马思聪未能回国谈起》一文,文中把马思聪未能回国的原因,归结为我写了《思乡曲——马思聪传》,这令我惊讶,有必要说明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2.
马思聪先生是我国音乐界的著名人物,可惜已去世十三年了。我是抗日战争后期在大后方上学期间才得知马思聪其名并油印过他的几首歌。大约是1950年前后,有一天步行去邻校燕京大学的礼堂,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听到他夫妇的演奏。稍后从报端看到有关他家兄弟姐妹为母亲祝寿的合奏的报导,到“文革”中听到相反的消息,说他“叛国投敌”的是官方调子,还有人说他是得到公安系统内部他的崇拜者为他办了出境手续才得以走脱的,因为那时正闭关锁国,平常人出境尚且不易,何况他又是被打倒挨批斗的对象。具体如何并不知晓,最近借到他女儿咪咪著的《马思聪蒙…  相似文献   

3.
去年第四季度,专业性文学期刊《人民文学》(刘心武主编)选发了作家叶永烈的传记文学作品《风雨琴声》.人们知道,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教授是位爱国者,但他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狂飊中,竟然不得不在苦刑迫害下,含着热泪由祖国秘密出走,当时被"四人帮"一伙扣上了"叛国者"的政治大帽子,直到一九七八年以后,祖  相似文献   

4.
树高千尺     
最近在新出的《柳江文史资料》里读到一篇文章:《我的二十年退休生活》。但是,文章作者韦日荣的名字已圈上了黑框。不禁让人感到惋惜和悲痛。韦日荣原为柳州地区行署副专员,1984年退休后,他自愿回农村老家——柳江县上龙屯定居。2003年秋,我和县党史办的同志去看望他时,80高龄身体欠佳的他,还在整理将要出版的第二本书稿《夕阳异彩》,写他的新作《我的二十年退休生活》。2004年5月3日,他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5.
刘华 《世纪行》2006,(12):31-33
于魁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196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982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2001年毕业于中国京剧研究生班。他嗓音高亢圆润,苍劲厚实,声情并茂,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等,是中国京剧最具票房魅力的青年文武老生,第12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的代表剧目有《野猪林》、《满江红》等,近年排演了《梅兰芳》、《袁崇焕》等新编剧。  相似文献   

6.
1992年,李安拍摄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推手》。这一年,他38岁了。  相似文献   

7.
最早知道石新荣是通过他在2009年《中国残疾人》杂志第二期的卷首语。那时正逢《中国残疾人》杂志创刊20周年,编辑部约他写了一篇卷首语,标题是《跳出圈子》。他说他曾经给自己画了很多圈,把自己禁锢在圈子里,把快乐拒之于圈子之外。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叶清华同志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文集《绿岛清香》,我曾为之作序,当时为他的清新的文采感到惊喜。如今,他勤奋学习、笃实的实践,也结出了更新的果实,今天这本《跋涉》的文集,证明他在原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做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认识郭凯敏是看他主演的成名作《庐山恋》和《小街》,印象中银幕上的他总是穿一套肥大的军装,里里外外透着一股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憨气。那时,他那份不经意的潇洒不知迷倒过多少少男少女。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显得成熟、稳重,脸上挂着中年人特有的宽厚笑容。   2001年 3月 8日,记者在郑州的烈日酒吧见到了他,下面是和他关于安全的对话。   记者:最近,你执导、主演了不少影片,像《天伦》、《非常民警》、《追踪 309》等,你从什么时候对警察题材或者警察感兴趣的?   郭凯敏:那还是 1984年,上海发生了一起碎尸案,正好公…  相似文献   

10.
他一生与文化相伴,唱了一辈子的山歌,写了一辈子的戏,在文化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在戏剧、曲艺、歌曲等方面共创作出100多件作品。其中,歌曲《牵着太阳上山冈》获全国冶金文艺汇演一等奖;《相爱嫌时短》、《秃山长新树》、《风流几年先》等,荣获1999、2000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全国少数民族民歌邀请赛金奖。因成绩突出,1994年他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就是当地公认的马山民族民俗文化“活字典”、自称“老耿”的马山县文化局原局长、县文联原主席零锡耿。  相似文献   

11.
韩伟是《中国残疾人》杂志1999年第11期报道的人物,那时,他组建的“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方兴未艾。15年后,当《中国残疾人》杂志记者再次与他面对面,他已经是“全国十大志愿者”称号获得者,“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民间志愿者组织。15年白驹过隙,他说,1999年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是最艰难的时期,他挺过来了,就收获了事业和人生的硕果。  相似文献   

12.
1996年,范伟彦被任命为扶沟县包屯镇统战秘书。这年秋天,他第一次接受了征订《中州统战》的任务。他骑着自行车,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全镇20多个行政村和所有镇直单位,费了不少口舌,结果却很不理想。这使他感到征订统战刊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但他没有气馁。他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家不是不愿意订《中州统战》,而是对统战刊物认识不够。范伟彦从宣传《中州统战》入手,首先向镇领导宣传,使镇领导了解《中州统战》的党刊性质和作用,从而把《中州统战》列入镇党报党刊征订计划。再者是向广大群众宣传。他利用乡村黑板报、阅报栏、广播等宣…  相似文献   

13.
1968年, 沈孝辉到东北林区工作, 从此与森林结下不解之缘;1978年, 他自愿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从此与环境保护订下终生盟约。20年间, 他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这位林业部某副部长的秘书已经或将要出版的书包括:《长白山》、《中国自然精华》、《万绿之源》、《来自地球村的警报》、《混凝土森林》、《能源与污染》、《雪山寻梦》。 一生结缘山水之间 1970年,沈孝辉第一次见到长白山就被迷住了, 幽蓝的天、苍翠的树、绚烂的山花、清洌的溪水、奔腾的瀑布、凉爽的林间小风, 令他如同置身于“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29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中心10楼礼堂座无虚席,来自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共50余名评论家、文学史家、作家,济济一堂,对台湾著名乡土作家黄春明的作品,拉开了为期3天的热烈研讨的序幕。黄春明,1939年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罗东镇。1956年,他的处女作《清道夫的孩子》以春铃的笔名在《幼师通讯》上发表;继1962年3月20日在台湾《联合报·副刊》上发表小说《‘城仔’落车》后,他的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直到60年代中期,又发表了诸如《小巴哈》、《北街门》、《玩火》、《两万年的历史》、《把瓶子升L去》……等众多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他从小就养成了学习和背诵中国诗词典籍的习惯,《三字经》、《论语》、《唐诗300首》、《古文观止》……能整篇整篇地背诵。《长恨歌》、《琵琶行》,能背到一字不落。他研习《二十四史》、《易经》、《孙子兵法》,喜欢讲述中国历史故事。 他喜欢挑战,60岁时还要体验跳伞的刺激。他的座驾是一架直升机,他常常坐着直升机在马尼拉上空飞来飞去,指挥着他商业王国的运转。  相似文献   

16.
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先生在美逝世的消息,令人哀戚、惋惜.回忆一九三九年的秋天,我们——一群在昆明工作的青年记者,与马氏曾有过一次难忘的交往.现在说来,也算是一页珍贵的历史了.那是抗战爆发后的第三年,由于许多名牌大学内迁来昆,春城顿时成为大后方的文化中心,我亦由泸入滇,投入刚复刊的《朝报》工作,担任外勤采访兼编副刊.一天,云大教授兼任《云南日報》编辑刘惠之对我說:"马思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08,(2):18-18
石向东创造了广西美术界的一系列辉煌:他连续夺取了三届全国体育美术展览的最高奖项(1990年的《胜·败》、1993年的《最后防线》和1997年的《走向奥林匹克》),其中两件作品被送往瑞士洛桑的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收藏,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上海接见了他,  相似文献   

18.
秦朗 《观察与思考》2008,(16):63-63
1895年,美国文学大师亨利·詹姆斯梦想着以一部戏剧征服伦敦。然而,他的第一出戏《盖·多姆维尔》首演既告失败。《大师》就从这出戏开始,一直写到1899年他与妻子、女儿住在一起,然后他哥哥威廉·詹姆斯来看他。  相似文献   

19.
孟祥才 《春秋》2013,(1):14-19
我开始知道戚本禹的大名是1963年在大学历史系读书的时候,那时他在《历史研究》杂志发表了《评李秀成自述》,轰动了史学界。他的文章气势磅礴、先声夺人,文字华美、酣畅淋漓,使历史系的青年学子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凡见到他的文章,我一定仔细认真研读。  相似文献   

20.
明崇祯七年(1634年),秋高气爽的一个日子,61岁的冯梦龙,已经编撰完成《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后,就任寿宁县令。他带着《三言》中理想化的人物,来到了“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的寿宁县,一呆便是整整的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