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高等学校健康、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育人是大学的根本使命,笔者认为,高等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应该弄清学校的办学理念,牢固地树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思想,坚持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成才,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气质.  相似文献   

2.
综观以往的科研成果,以人为本的科学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在四者的关系上,哲学理念是基础,政治理念是核心,发展理念和文化理念则从根本上规划了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原则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是一个涉及多方领域综合发展的系统工程,其中必然蕴含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完善.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指导思想,正确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种远见卓识科学地指引着教育前进发展的方向.对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发展走向如何,与现代社会转型有关,与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况有关,更与我们具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有关.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科学的复杂性理论出发,可以把社会发展的某个时期视为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实施以人为本的策略,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只有在提高政府应对社会发展不稳定性和危机事件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社会系统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作为公共政策的价值理念,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理念的发展与升华。强调公共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利益导向是惠及全体人民,其各项措施必须满足人民的全面需求,构成了这一政策价值理念的基本内涵。而这一政策价值理念的实现,还有赖于特定的政策途径。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基本理念与以人为本有着很多自然的耦合。经济法的以人为本和民法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经济法更加注重社会整体利益观,并认为在构建现代化的经济法中,要特别突出发展观和公平观的作用,从而树立起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济法理念。  相似文献   

7.
新闻宣传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宣传理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应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理念,涵盖了“以人为本”的法律价值体系的要求,揭示和弘扬了人的主体性的意义是法律价值中最根本的目的和追求精神。在法律价值范畴内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是法律价值的承栽者和终极目的,以人为核心开展法治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的发生有着极为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原因。要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关键在于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集团公司面对新时代发展环境,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思路和三步走战略目标,围绕做好油气主业价值提升、大力强化创新引领、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环保事故、积极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等方面工作,实现业务发展、发展动力、发展基础和运营水平的高质量,深入推进公司生产经营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与经济繁荣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竞争时代,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对待外来员工的恶劣态度为例,该地区经济繁荣背后蕴含着企业文化危机以及与之相连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危机.学习并创建"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既是化解企业当下危机的方法,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更是企业界对创建新的中国文化作出的最好贡献.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典型理论形态,其实践逻辑展现为一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体系。这种展现既表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论,又表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表明和谐社会论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贯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的直接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其论述包含着丰富和深刻的内涵。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个体本质是通过人的实践性、人的社会性、人的需要表现出来,这对于我们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观。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发展观有所不同,而不同发展观的社会作用也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由于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论升华,更由于其“以人为本”的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科学性、创新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进作用,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社会对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地位认识的不断强化和人力资源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人力资源发展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展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的发展无论在观念形态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既往经济发展中贵州难以将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与产业选择理念存有一定关联。在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背景下,贵州可借此与经济发展领先的珠三角区域相联接,在自身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且不具备经济辐射能力的前提下,在产业承接选择过程中厘清当下自身发展的基础条件并着力解决贵州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明确参与经济合作并尽可能使自身成为区域经济产业链条的"差异化"补缺角色。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当代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责任:要在“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中,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专门人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增强生态意识,更新节约观念,减少和避免资源的低效和过度消耗。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而且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但是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在目前,只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的建设,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宪法修改与人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的本质是自由,宪法规定的权利称为基本权利,中国宪法关于权利的立宪模式是基本权利加人权兜底条款。人权进入宪法后使基本权利由封闭静态的体系变为动态开放的体系。历次宪法修改主要与经济人权条款有关。这次修宪使社会经济自由度得到极大扩张。但是,宪法关于人权的规范还要进一步发展,建议增加基本人权种类和完善人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科学发展观可以有许多视角,从意识形态范畴来研究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对于正确把握它的历史定位和合理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发展观不仅仅是认识论意义上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更是一套价值观念,包括目的、态度和方法选择,归属意识形态范畴;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史观,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扬弃西方传统思维方式、文明模式、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集体主义价值观、丰富共产党执政伦理、界定伟大行动纲领、提出和谐世界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