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合同法教学应当紧扣职业教育发展特点,通过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实现课程育人和思政育人双重目标。结合合同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分析课程内容特点,精心选取待融入的思政元素,巧妙设置元素融入点,以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更好地实现培养德法兼修的实用型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校法学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贯彻落实“德法兼修”教育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上创新的支点。司法警察院校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握办学定位,精准施教,坚持“德法兼修”培养标准,实现法学课程思政的目标。通过优化课程思政总体设计、请“专家型”警察讲授执法经验、加强与实务部门沟通、开拓第三课堂等路径,推进法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渗透、同向同行,承担起司法警察院校为司法行政系统培养高素质“德法兼修”法治工作队伍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根据杜威经验哲学理论,可构建一种基于经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将现代学徒制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新的模式下,思政实践教学目标需立足思政与职业的融合,不断改组与改造经验;教学内容应基于职业情境,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教学过程需要师徒、师生等多元主客体的交互,不断产生有意义的经验;教学评价需多元评价,促进经验与其生产机制匹配。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融合是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理论教学的融合要找准融合点,注重情境创设,关注学生困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既可融入校外实践活动,也可融入校内实践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教学的环境融合要做到与校园物质环境、校园人际环境和校园舆论环境相融合。  相似文献   

5.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不同学段“同上一堂思政课”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的一大亮点。基于整合智慧与资源促进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可以通过统筹规划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衔接、筹划多种教学方式等措施形成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全面联动的融合式整体框架,助推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的落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加强高中与大学阶段思政课有效衔接,既是由这两个学段的特殊性决定,也是出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考评等方面存在的脱节现象值得高度重视。新时代高中与大学思政课有效衔接的路径举措,包括加强高中与大学思政课课程及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有效衔接以及建立思政课教师的相互交流渠道,从而形成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建设的合力,助力于时代新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大中小学《读本》教学一体化进阶,可以通过教学主体的融合教研、教学目标的整体规划、教学内容的一体设计、教学情境的贯通思考来实现。具体而言,通过融合教研实现教学主体的联动衔接,通过整体规划实现教学目标的梯度进阶,通过一体设计实现教学内容的层级衔接,通过贯通思考实现教学情境的优化创设。探索《读本》教学一体化衔接策略,可以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当前,如何由浅入深、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统筹规划思政课教学,切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且迫切的理论和实践任务。为此,本刊“教学设计与点评”栏目,特邀学科专家主持组稿、指导评议,开设“一体化教学设计”专栏,与广大读者朋友共享“思政课一体化”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应随之提升。作为培训者,应该采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培训模式,提升中学思政课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中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素养、课堂教育教学和校本培训素养方面的能力,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学思政课骨干教师。  相似文献   

10.
多元教研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和重要的专业推动力量。构建多元教研共同体,要以推进一体化建设为引领,夯实基层教研共同体组织;以构建进阶性目标为导向,重塑教研共同体发展愿景;以完善“大思政”课程为延伸,助力教研共同体内核建设。多元教研共同体构建与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有机整体,凝聚、形成、增进立德树人的“集体合力”的实践追求具有耦合性。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公安院校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红色基因与训词精神融入公安教育,坚持德法兼修,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政法预备队伍。将红色基因与训词精神融入公安教育,有助于公安院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职业道德观,达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建设德才兼备公安法治队伍目标。公安院校要通过明确教育定位、打造特色教育体系,丰富思政课程、创新课程思政,依托信息技术、拓宽学习路径,改进考核标准,强调德法兼修等方式,实现铸魂育警与知识育警,从而培养出既适应法治现代化发展需要,又满足人民群众期待的公安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2.
<正>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工程,是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战略选择。思政课一体化强调要树立思政课共同体理念,整体规划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进行思政教育。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议题教学有助于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促进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然而,新时代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却面临目标体系断层、教学内容脱节、法治价值缺失、实践衔接不足等问题,给法治教育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我们应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系统思维,确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坚持进阶思维,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坚持法治思维,凝聚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的价值共识;坚持创新思维,开拓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共建路径。从思维向度出发,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螺旋式上升的一体化衔接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法治育人实效,还能够为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思政课的地位、作用以及实现方式做出重要指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主渠道,充分发挥其在立德树人中应有的作用,需要不断强化思政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实践平台,探索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模式。基于OBE理念,确认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意义、培养路径与评价体系,构建“课赛训导”融合培养模式,旨在解决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现实困境,培养德技兼修的新时代建设者。  相似文献   

16.
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需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还存在着课程理念脱离实践,融通性不足;课程内容重复赘余,连贯性不强;课程设计缺乏整体安排,衔接性不够;课程教学相互独立,合作性不频;课程评价欠缺量化统一,标准不清等诸多问题。在了解问题的前提下通过对思政课总体要求一以贯之,实现课程理念一体化;统筹安排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一体化;推动不同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协同合作,实现课程设计一体化;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互动,实现课程教学一体化;完善不同学段思政课评价机制的建立,实现课程评价的一体化;探索可行性对策,以期更好地推进与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灌输性和启发性是对立统一的,二者可以在思政课上实现契合,灌输是启发的基础,启发是灌输的延伸,对分课堂为实现思政课灌输性和启发性有机融合提供了平台。对分课堂讲授阶段能实现灌输目标,内化、讨论阶段则与启发高度契合,实现思政课"灌中有启,启在灌后,灌启结合"的良好循环。在对分课堂中,为更好实现思政课灌输性和启发性有机融合,要合理把握灌输力度、启发程度、课堂控制,才能如愿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度不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度和广度不够、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素养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不匹配”等问题,围绕“如何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建构系统科学的课程思政体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等难点,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推动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陈出新,是我们当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事关课程思政建设成败,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亲和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容回避的话题,备受学科教师关注。从教学内容、方法、载体、环境四个维度,探索有效提升思政课介体亲和力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感召力、教学方法的影响力、教学载体的交互力和教学环境的感染力,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积极探索与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学习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落实推进新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具体要求,努力办好思政课的切实举措。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思政课程建设的紧迫需要,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担当,要求我们应积极探索和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其基本内涵包括政治觉悟、专业素质、创新意识、道德品格。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需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特性的理解,进而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