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伤保险与民事损害赔偿的关系,在审判实践中长期存在争论。从性质上看,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与民事损害赔偿在性质上存在根本的差别。但是,由于工伤保险赔付是基于工伤事故的发生,与劳动安全事故或者劳动保护瑕疵等原因有关,因此,工伤事故在民法上被评价为民事侵权。这就产生了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损害赔偿的相互关系问题。既然工伤事故具有工伤保险和侵权责任双重属性,那么工伤的劳动者就存在两个请求权,一个是基于工伤保险关系而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权,另一个是基于雇佣单位的特殊侵权而享有的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对于这两个请求权能否同时享有,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工伤事故损害赔偿具有工伤保险和侵权责任的双重属性,因此,受害人遭受工伤后同时存在多种救济方式,从而产生工伤损害赔偿和民事侵权赔偿的交叉。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损害赔偿案件该如何处理,我国立法对这一问题未予明确,致使司法实践存在诸多困惑。笔者从工伤事故赔偿概念入手,阐述了我国工伤损害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交叉的现状及交叉产生原因,结合司法实践,提出审理此类案件应适用取代+不完全兼得模式的观点,同时就该模式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裁判要旨】员工因患职业病被确定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后,原则上不能再向用人单位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不应支持精神损害赔偿金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第三人侵权引发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的法律竞合如何处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备受争议。依据《社会保险法》第42条规定,除工伤医疗费用外,职工可以同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民事侵权赔偿。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8月20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对此予以重申,并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规定构成了在实体和程序上处理这一问题的完整法律规范,在法律制度上根本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我们的法律难题。  相似文献   

5.
蒋晓明 《人民司法》2022,(32):55-57
<正>【裁判要旨】个人挂靠经营发生聘用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属于替代责任。在受害人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得到完全救济的情况下,该替代责任的基础便不存在。如受害人未能获得侵权赔偿,则被挂靠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赔偿后,再向侵权人追偿。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法律对工伤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关系规定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混乱。工伤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关系包括竞合关系和非竞合并存关系。工伤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应以补充原则处理,即受害人在不重复取得的前提下获得工伤补偿与侵权损害赔偿项目的并集;工伤责任与侵权责任非竞合并存时,责任人应各自承担责任,即以受害人兼得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7.
王家琪 《法制与社会》2010,(24):256-257
工伤保险赔偿制度是作为克服单纯依靠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而出现的。工伤保险赔偿制度与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协调模式包括选择模式、兼得模式、取代模式、补充救济模式四种。本文认为用人单位造成工伤选用补充救济模式,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采用兼得模式是我国目前应当选择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的人身伤害被纳入工伤范围,被视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和人身权益维护的一大进步,然而,在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法律适用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司法操作困难。本文从历史发展、立法趋势、外国相关制度的借鉴等方面的分析入手,探讨有关工伤的基本概念、工伤保险补偿和民事侵权赔偿竞合的法律适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晗 《法制与社会》2011,(26):76-77
在现实中,由第三人侵权引发的工伤时有发生,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等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模糊,导致立法不一,进而在司法审判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困境。本文从南平鸿志兴案的判决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对此问题规定的缺陷,并通过对现有解决模式的比较,阐述了在由第三人侵权引发的工伤事故中,受害劳动者可以兼得工伤保险赔偿和民事损害赔偿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裁判要旨】单位职工在执行单位任务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经认定属于工伤,单位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伤保险方面的规定支付职工受伤住院的医药费及一次性伤残补偿金后,职工能否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另行起诉,要求单位赔偿误工费、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伤残补助费等费用?本案的裁判旨在明确职工因交通事故发生工伤,工伤待遇和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时可以采取双重赔偿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论互有过失船舶碰撞造成船员人身伤亡的责任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讨论了互有过失船舶碰撞造成船员人身伤亡案件中的工伤保险和民事损害赔偿的关系,明确了此类案件中的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通常只有发生于"工作过程"的伤害才可以受到工伤赔偿的保护.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伤认定的规定上存在缺陷,可借鉴美国的理念和判例做相应的修改.实践中,我国也应借鉴美国的理论和判例,对与工作存在模糊关系的伤害是否属于工伤做出准确的裁判.  相似文献   

13.
陈慧 《法制与社会》2010,(24):272-272
工伤案件的受害劳动者既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又可以对侵权人提起民事侵权赔偿诉讼,这两种请求权的竞合如何解决在我国现有法律中并未有明确有效的规定。本文通过对两种请求权的比较以及对国外四种成熟解决模式的分析,找到了我国解决工伤案件竞合问题应该采用的方式,以对两者关系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4.
蒋晓明 《人民司法》2023,(29):48-50
从业人员因安全生产事故依法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后,仍可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向生产经营单位主张侵权损害赔偿,从而保障受害人及其近亲属能够获得充分的救济。但该民事赔偿应当属于对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赔偿金额的补足,而非获得双重赔偿。  相似文献   

15.
工伤(industrial injury)是因工伤害的简称,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工伤包括一切在劳动关系和雇用关系中发生的劳动者人身伤害,即企业职工和个人雇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所遭受的人身伤害或者职业病。狭义上工伤仅指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因工发生的人身伤害。劳动关系以长期性、正式性而区别于一般的雇用关系。劳动者遭受工伤后享有多种救济机制,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民法上的侵权损害赔偿与劳动法上的工伤保险赔偿,如何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此问题的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裁判要旨】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赔偿发生竞合时,对受害人所获得的赔偿采取补充模式,即受害人可以同时主张民事侵权赔偿和工伤保险赔付,但获得的赔偿不得超过其所受到的损害。补充赔偿模式符合民法和劳动法的原则精神,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7.
胡哲 《人民司法》2020,(2):8-11
【裁判要旨】欺诈性抚养中,受欺诈者对其因受到欺诈而处分其财产的行为享有撤销权,其可在法定的除斥期间内行使撤销权。受欺诈者可以侵权或不当得利为由向被抚养人之生母与生父主张抚养费,受欺诈者亦可以侵权为由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法院当以受欺诈者请求权之基础为依据进行裁判。  相似文献   

18.
章文英 《人民司法》2020,(10):58-62
职工所受工伤系其他侵权主体造成的,应获得工伤待遇,还是侵权赔偿,抑或双重赔偿,已是实务界与理论界反复探讨并已有相关结论的老问题。但由于不同地区就此问题作出的相关规定不尽相同,甚至与最高人民法院的理解不一致,导致执法与司法之间的认识出现分歧,在法律适用时无所适从,有必要全面梳理各地区对此问题的具体规定,从立法规定、工伤保险制度设计目的及相关法律精神、现实情况下的价值选择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在解决类似问题上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陈坚 《时代法学》2013,(5):66-72
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竞合是一直困扰着司法理论和实务界的一个疑难问题,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此类问题的处理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由此给司法理论和实践带来了许多争议。如何在理论上进一步厘清此类问题,探索出更加客观、科学的裁判标准,推动相关法律的制订、修改与完善,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船员工伤救济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船员工作的特殊性和风险性,现行法并不足以为船员工伤提供应有的救济。船员法应基于救济的及时性和充分性,明确船员工作的性质及船员工伤的认定标准、船员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保赔保险赔款的归属、劳务派遣时船员工伤的救济权,确立可行的程序性权利,并从海事行政监管的角度来保障船员工伤救济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