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树伟 《世纪桥》2007,(1):77-78
按构词法分析,“伦理”一词是联合式合成词。“伦”、“理”皆“道”,“伦”、“理”相通:“伦”是做人之本,“理”是处事之基。“伦理”是关于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事的准则、方法和依据的“道理”。“伦理”所要求的是待人处事的方式要得当,处理问题应合乎准则,言行应合乎规范。如此解则伦理学就是关于“伦”、“理”的道理的学问,是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道理的学问。  相似文献   

2.
荣耻与劳逸     
“荣”与“耻”,是一对道德范畴的概念。“荣”字一向与“荣誉”“、荣耀”“、荣光”等褒义词相接,而“耻”字则与“可耻”“、无耻”“、耻辱”等贬义词相联。可见“,荣”“、耻”二字,内涵有深刻的褒贬之别。古往今来,时势多变,但正直的人们求“荣”避“耻”的价值取向,却犹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鄙视一样,永恒不变。“劳”与“逸”是人们生活中的两种不同状态“。劳”指劳动、劳作“;逸”为安适、悠闲。一般讲“,劳”是“逸”的前提,而“逸”是“劳”之后的补偿。由于任何人都不可能只劳作、不吃饭、不睡觉,故人们常有“…  相似文献   

3.
张春生从事检察工作21年 ,先后20多次被评为“地区劳动模范”、“全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杰出检察官”、“全国模范检察干部”、“全国十杰检察官”提名奖 ,“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榆林地区优秀公仆”。他领导的神木县检察院 ,被评为“陕西省模范检察院”、“全省人民满意的检察院”、“全省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人民满意的检察院” ,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集体一等功。向我看齐 ,争创一流1995年9月 ,张春生出任神木县检察院检察长 ,从上任那天起 ,他响亮地提出了“向我看齐 ,争创一流”的口号。全院干警清楚地记得 ,…  相似文献   

4.
创业者众,成气候者寡,而WTO后的中国却亟需大批优秀的创业人才。笔者从创业者思维与素质的特殊性入手,探求创业规律,初步形成本篇理论架构,认为创业者所需的特殊思维应为“机会”、“风险”、“产权”、“管理”、“市场”、“战略”思维;特殊素质应为“想象”、“创新”、“组织”、“网络”、“法律”、“拼搏”素质。创业者所需要的特殊思维与特殊素质是一个创业理论的前沿问题,本文对此作了深入剖析,尤其对“机会”、“产权”思维,“想象”、“法律”、“拼搏”素质作了重点探讨。这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创业者的思维与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有这些特殊的创业思维与创业素质亦是现代企业法人必备的经营要素。  相似文献   

5.
“经济110”是新生事物,它以“快捷、敏锐、热情”的方式,为客商排忧解难,纠正种种行政管理部门“吃、拿、卡、要”、“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的不良作风,受到群众极大的支持和高度赞扬。“经济110”从扶风县兴起。  相似文献   

6.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我们讲“唯物辩证法”、讲“革命性”、“批判性”,讲“改革”、“发展”、“创新”,无不包含“先  相似文献   

7.
多年的养成教育实践证明,要把养成教育落实到位.力求更有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必经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即宜“小”不宜“大”、宜“近”不宜“远”、宜“实”不宜“虚”、宜“疏”不宜“堵”。  相似文献   

8.
“惰政”也叫“怠政”、“懒政”。中国的官场文化中,有一种怪象:“多做事,多错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许多行政人员缺乏“勤政”的“原动之源”,而“惰政”,却是心安理得。“惰政”是一种逃避责任、庸懒散漫、粗心大意的行政行为,是一种权力寻租的利己心理,是一种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思想。归根到底,行政人员“惰政”是对于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的一种忽视和亵渎。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的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深化“三个代表”思想,实现“三个代表”的“三进”。“两课”教师在实现“三个代表”的“三进”工作中负有神圣的使命和光荣的职责。“两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踏实苦干的工作精神,推动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切实推动“三个代表”思想的“三进”。  相似文献   

10.
于安龙 《求实》2024,(1):4-15+109
“两个结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主线。推进“两个结合”,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内在需要,是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特殊国情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本质体现。实现“两个结合”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主”与“客”的良性互动、“守”与“变”的有机统一、“正”与“反”的双面启示、“前”与“后”的有效承接等方面。从内在运行机理来看,“两个结合”具有融通性、同步性、共基性和互动性。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是“两个结合”的核心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是“两个结合”的根本主体,党内领袖群体是“两个结合”的重要主体。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必须坚持以与时俱进为“先”、以文化创新为“重”、以人民至上为“核”、以党的领导为“纲”、以调查研究为“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东营市垦利区坚持以“人才链”引领“产业链”发展,围绕建设“产业强区”“创新高地”,聚力实施人才制度改革攻坚,创新打造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模式,筑牢人才引进“蓄水池”,放大人才发展“磁力场”,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圈”,打造人才振兴“新高地”,走出了一条“以产聚才、以人促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突出主导产业,筑牢人才引进“蓄水池”。  相似文献   

12.
孙卓彩 《理论学刊》2006,(6):104-107
诸子文化中墨学之为“显学”,必有过于和异于诸学之处。文章从文化视角探讨了墨学的主要特色,即“爱无差等的平民性质”、“独树一帜的科学精神”和“非攻备御的军事思想”、“折服古今的人格魅力”;并阐述了墨学“追求平等”、“主张互利”、“重视自然”、“崇尚创新”、“向往和平”等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远斌 《理论学刊》2006,(1):103-105
理解“述而不作”,重在“述”、“作”二字。古今对二字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述”一解为“循旧”,一解为阐述;“作”一解为“新制礼乐”,一解为“创作”。这里不但有分歧,而且还有误解,经考证,“述”应作遵循、继承解,“作”应作别创解。“述而不作”,即遵循、继承先王之事业,而不改创非王道之业。孔子“述而不作”的政治追求,实质上是“无改于父道”之孝道思想的流露表白。  相似文献   

14.
管淮  李祥 《唯实》2007,(5):15-18
用人导向,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价值导向和示范导向。坚持看德才、实绩、民意、作风用人,是营造“讲真话”氛围的关键,而当前用人导向上存在的“捧”、“吹”、“滑”、“送”、“糊”等问题,是“不讲真话”风气蔓延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5.
丹赤 《奋斗》2001,(9):55-56
“小姐”这一称谓,对于国人来说既陌生又熟知。“小姐”、“太太”、“老爷”……这些本是流行于旧社会的称谓。解放后的好多年来,“小姐”作为资产阶级的一分子,我们只能见诸于书刊及影视中。在“文革”前,叫人家一声“小姐”,准得挨骂。“文革”中叫人家一声“小姐”,准得挨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甚至连举手投足站立坐卧都要有“行为规范”,比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中国古代,特别是魏晋以前,对于“怎么坐”讲究颇多。“蹲踞”“箕踞”,或“安坐“”正坐“”跪坐“”经坐“”恭坐“”肃坐“”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双手垂坐……古人“坐”的姿势可谓数不胜数。那么,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安坐”——古代最合礼仪的坐姿  相似文献   

17.
“马”(年)到“成功”,说来有理,“成功”与“马”的确相关。看“闯”字就有“马”,在积弱积贫的旧中国,就是仁人志士和共产党人的“闯”,才使得人民站起来,国家立起来!改革开放,也是靠“闯”,才“闯”得人民富起来、国家强起来!看速度,与“马”也相关。如“风驰电掣”的“驰”、“中华腾飞”的“腾”……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9,(2):56-57
近年来,遵义市凤冈县着力念好“考”、“议”、“提”、“晒”、“评”五字诀,积极营造党内民主氛围。  相似文献   

19.
面对低俗、庸俗、媚俗,喊打声一直未曾停过。但是,低俗、庸俗、媚俗之风,仍然四处泛滥。“三俗”,伤的是文明的“大雅”,伤的是精神的“元气”。反对“三俗”,就是为文化事业“除尘”,为铸魂工程“清障”。“三俗”何时了“三俗”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个痛点。反对“三俗”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但一些调子很高、格调不高的东西依然晃来晃去、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20.
“五毒”、“三害”、“打老虎”这些词,是建国初期反腐败的专用名词,如果将其译成今天的流行语,即“偷税漏税”、“贪污受贿”、“腐败分子”。建国后的“三反”、“五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以后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斗争,也是党和政府自身建设的一次伟大实践,它的警示作用直到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