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益民 《传承》2007,(7):87-88,96
中华民族精神包括自强精神、贵和尚中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精神,它同时代精神相结合,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张岱年先生将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民族文化中.自强不息体现了道家天道平等的人本观念和达致长久的人生态度:儒家以德应道.在“人”的观念上承认了人的主体平等性和“道”的可认知性以及“德”的可传承性。如果说道家用自强不息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儒家则用厚德载物的文化承栽培育了中华民族在承认和顺从自然力之下的人与人关系的准则。道家和儒家均以自然平等喻示着“人”的观念,从民族文化角度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3.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前沿》2005,(11):183-186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民族精神的经济价值倍受关注。民族精神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精神动力价值,对营造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也具有现实价值。因此,考察中华民族精神的经济功能对尚处于艰巨创业时期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爱好和平——中华民族的固有本性,勤劳勇敢——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精神。这五个方面的内涵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一个最一般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张中文 《前沿》2013,(17):4-7
坚持乡土教育、公民教育与公共精神教育“三位一体”原则,把乡土教育、公民教育和公共精神教育辩证统一于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实践中,既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由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性、现代性和公共性所决定的。夯实乡土教育基础,紧扣公民教育主题,着眼公共精神重建,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中央着眼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蒙古马精神作为一种历史主动精神,既有其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础,也有诉诸行动的实践张力。把握这种理论基础和实践张力有利于弘扬蒙古马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强国建设和复兴大业增智助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内隐形态的本质要素 ,从内和外、本质和现象、核心和核外的关系看 ,民族精神处于内在和核心的位置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联结、互相渗透 ,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总体说来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消长呈现一种正相关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中华民族精神的丧失 ,导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能振奋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 ,则使中华民族精神沦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整合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活、实践交往经验的积累。其中蕴藏有非常丰富的指导人生、处事的哲理,对于提高每个人的道德伦理、人文素质、人生修养,对于怎样做人、怎样处事都有较高的价值。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尤其是人生哲学更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由于历史时代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人生道路自然也就呈现出不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总书记还将"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归纳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组成内容之一。中华民族精神正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性和共同意识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近代的著名启蒙思想家,龚自珍大力弘扬“法无不改”的改革变通精神、“不拘一格”的勇于创新精神、“自尊其心”的严于律己精神、“孤而足恃”的人格独立精神、“以心之力”的自强不息精神,以及“名事不正,万事失纪”的求实精神。这些启蒙思想和道德精神既对当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和发展有过重大影响,又对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瓦莲京娜 《前沿》2003,(12):149-152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包含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的事业中 ,更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崭新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不断培育、创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保证了中华民族在谋求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面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一、兼爱——博爱——三民主义 孙中山先生是在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下长大的一代伟人,深受儒家“爱人”、墨家“兼爱”思想影响,后来又受到西方“博爱”精神教化,孙中山说“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先是忠孝,其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①用中国旧道德溶合在欧洲学到的“自由”、“平等”、“博爱”之中,用美国总统林肯的“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加以概括——形成孙中山三民主义雏形。  相似文献   

14.
刘壮杰 《理论月刊》2004,(6):133-136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理性升华,是推动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有赖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精神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色而著称于世。经过上下五千年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壮大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精神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精神与党的先进性建设融会贯通。在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培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以"自强不息"的"向上"、"厚德载物"的"向善",凝结成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深度挖掘、阐释中华民族"向上"、"向善"的精神基因无论是对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加强青少年德育,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中提出,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品牌。北疆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概念,需要充分把握其内涵特征。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疆文化具有超越性、连续性、创新性、历史统一性、包容性以及和平性。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为一体,创新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9.
回溯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工匠精神经历了从近现代史上的被动退场、到化身为无畏的劳动传统活跃在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再到新时代作为民族理想与价值选择重登舞台的历史性转变。当代工匠精神的核心旨向是培育信仰坚定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倡导与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文化,壮大稳定可靠的高水平劳动队伍。目前,工匠精神的培育仍存在着高技术革新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挑战,直面这一现实压力,以广大技能劳动者为工匠精神的实践主体,从工作态度、岗位建设和发展远景三个层面出发,大力培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刘杰 《传承》2013,(10):48-50
伴随着学界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逐步深入,在反思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架构显得十分必要。"两条线""一个点""三个面"的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研究架构的确立,不仅有效地克服了线性化、表面化和非历史化研究的不足,而且使研究重点更加突出、研究思路更加清晰、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研究结构更趋合理,有助于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研究向历史与现实的纵深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