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素养是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首要素养。基于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中关于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的要求以及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应表现在政治信念的坚定性和战斗力、政治教学的创造性和实施力、政治情怀的引领性和感召力。根据三大专业表现进行培训对象分层、培训内容优化、培训形式创新,建立“全阶段”培育机制、研发“全方位”培训课程、形成“全场景”提升路径,从而构建起有序有效的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提升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对思政课的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关键就在于使其内在地形成一种强烈的超越自我的自觉意识。表现在具体内容上,这种自觉意识的形成需要包括三重向度:一是实践导引向度,强调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为方向、原则和要求,锚定胜任力目标、优化胜任力结构、推动胜任力转型;二是个体成长向度,强调自我通过教材、教学、教法、教研、教评等多个要素提升胜任思政课的能力;三是共同体发展向度,强调在思政课教师这一发展共同体中通过做到“他驱”到“自觉”、“他决”到“自主”、“他教”到“自为”的转变与超越,实现对自我胜任力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积极探索与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学习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落实推进新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具体要求,努力办好思政课的切实举措。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思政课程建设的紧迫需要,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担当,要求我们应积极探索和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其基本内涵包括政治觉悟、专业素质、创新意识、道德品格。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需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特性的理解,进而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教师群体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引领。高中思政课教师要顺势而为,聚焦发展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从政治使命、道德人格、专业能力、职业素质、仁爱情怀和格局视野六个层面,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争做思政“大先生”,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5.
中学思政课教师树立德法兼修教学理念是中学思政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德治和法治价值一致、道德和法律相互转化以及中学思政课教学目标一致的必然要求。为了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横向有机融合和纵向有机衔接,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做好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有标识无辩识、重价值轻思辨的问题有了根本性改观,但具有思想穿透力的高质量思政课仍是少见,思政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思政教学的发展需求还有差距。思政课要“走心”,就要有“感人心者”的思政课“大先生”。上好思政课需要我们涵养见微知著的时代自觉、深蓄扎根应用的实践智慧、培育静水流深的理论思维、增长直言善引的对话意识,在对接学生生活的真实场域与深剖时代发展问题过程中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相似文献   

7.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小学段是青少年“拔节孕穗”的重要阶段,中小学段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实践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明确自己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链条中的主体角色与担当,精准把握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要义,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切实做出自己的学段性贡献,致力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度不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度和广度不够、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素养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不匹配”等问题,围绕“如何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建构系统科学的课程思政体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等难点,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推动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陈出新,是我们当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事关课程思政建设成败,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应随之提升。作为培训者,应该采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培训模式,提升中学思政课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中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素养、课堂教育教学和校本培训素养方面的能力,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学思政课骨干教师。  相似文献   

10.
“心意思政”是教师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学生用心学、用心悟、用心做,通过真实体验参与,达至对思政课的内心认同。“心意思政”依托“三点五学”教学模式,构建有意义、有意趣、有意境的思政课堂,发挥沟通心灵、启智润心、塑造心灵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境界和理想信念境界,培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202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为全国中小学思政课发挥立德树人关键作用制定了实施“路线图”。基于《意见》“突出关键地位、强化统筹实施、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的工作原则,中小学思政课可以从这些方面努力以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立足新时代“国之大者”,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发挥关键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痛点、难点,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抓住关键中的关键,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强调制度机制保障,强调各方面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2.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路径。以评选出的30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为研究对象,从政治素养、专业知识、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师生关系、个性特质等方面分析思政课优秀教师的基本特质,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意识、专业认同、实践知识、创新能力等几方面的素质修炼提供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当前,如何由浅入深、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统筹规划思政课教学,切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且迫切的理论和实践任务。为此,本刊“教学设计与点评”栏目,特邀学科专家主持组稿、指导评议,开设“一体化教学设计”专栏,与广大读者朋友共享“思政课一体化”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承载着厚重的“思想”因子,集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品德教育于一体。将高深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外化为行为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思想基础,这是政治教师应当具有的责任担当。所以,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顶层设计”推动教学深度发展,促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思政课堂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5.
浅谈教师的职业责任与道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师被赋予更高更重的使命,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更高。教师的主要职责将从“传授知识”向培养人才转变,教师承担着人格影响者、学习指导者、心理咨询师等多种角色。新时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新型教师的职业责任与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约本真”教学主张,要求教师删繁就简、去伪存真,不搞虚招,踏踏实实教思政,简简单单求真理。以课堂为载体,以课例研究为途径,坚守思政课堂立德树人主阵地,通过简约的主题、简约的形式、简约的问题,还思政课以本来面目,做“真教师”,筑“真课堂”,搞“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引领学生构建幸福生活。所谓有福者必有德,因此德行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为了构建学生的幸福人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学生德行的养成。与说教式、灌输式的道德教育相比,作为道德行为者(moral agent)的教师之行为举止(teacher’s manner)更能有效地培养并影响学生的道德德行。教师行为举止所揭示的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直接的道德影响,是学生获得德行的主要途径。借助亚里士多德对善、幸福与德行的观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然"所展现的行为举止包括温和、勇敢、正义、友爱等。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背景分析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时代为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契机,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教育教学以提高育人质量,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应诉诸三种学习取向:自主学习、反思学习、互惠学习。与此相对应则存在三种专业发展路向:依托自主学习实现知行合一、依托反思学习实现行思相随、依托互惠学习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课”重要论述的提出体现着时代关切的意蕴,为思政课改革和质量提升指明了方向。“大思政课”要善用之,就必须在思政课教学内容协同供给机制、思政课教师协同发展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平台机制、思政课教学方法协同发力机制实现创新,将思政课建设成为具有理论深度、时代温度、实践力度的“金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