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弄虚作假历来没有好名声。近年来,在我们一些“公仆”的运作下,弄虚作假的档次日见提升,为害自然也愈烈了。过去,人们对弄虚作假议论的多是假烟假酒、假文凭假报表之类。一位干部回家探亲,用“红塔山”烟招待邻居。人家说:“你怎么带这种烟?”他感到莫名其妙:“这不是数一...  相似文献   

2.
战时的岁月,也和戎马一样的倥偬,一晃又到了第二年的夏季.在这年的夏季里,日军如同去年夏季发动“随枣会战”一样,又发动了“枣宜会战”.但这次兵力比上一次多,规模比上一次大,速度也比上一次迅猛5月1日,日军由信阳向五战区左翼兵团发动进攻.身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命令所属部队加强戒备,严阵以待.命令下达后,他的心情不能平静,似有许多话要向人倾诉,于是想到战斗在前方的弟兄们,提笔写道:  相似文献   

3.
中秋琐忆     
陈刚 《党课》2012,(19):103-104
妈妈说今年中秋回来过节吧,家里添了个小人儿。我说“嗯”。 小人儿是弟弟的儿子,前几日回家见了,头发乌乌的。一人说像弟弟,另外的一人又说像弟妹,他俩听到都会乐呵呵的,爸妈也甚是开心……因而想到自己小的时候,想到了那些难忘的中秋节。  相似文献   

4.
正"崔庄多枣,动辄成林。俗谓之枣行。"崔庄是纪晓岚的故乡,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一个发生在故乡的故事。一群妇女外出挑菜,路过枣树林。有个男孩儿坐在树梢上,摘了又红又熟的枣儿扔在地上,妇女们纷纷去抢。男孩儿大喊:我是因为喜欢周二姐漂亮,才摘枣给她,谁让你们这些丑八怪来抢的。众位妇女听了一起怒骂。周二姐也觉得男孩儿太下流,不仅气得怒骂,还拾起砖块投去。男孩儿一见,居然踩着树梢飞也似的跑了。众人忽然想起,村里并没有这样一个男孩儿,明白是遇到  相似文献   

5.
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人,有多少人会想到弯腰也会造成脊椎骨折?“多亏了朝阳医院的‘医生博客’,不然我母亲可能就驼背了。”家住崇文区的韩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他的母亲弯腰捡东西时,背部一阵剧痛。老人因经常腰腿疼,家人也没在意。幸运的是,当天晚上,韩先生上网浏览“博客”时,无意间打开了朝阳医院“医生博客”网页。  相似文献   

6.
识人贵正心     
春秋时期,卫灵公一度宠爱弥子瑕。有天夜晚,弥子瑕母亲病重,竟伪称君王许可,乘坐灵公私人车马回家探母。按法令,私乘君王座车者须处刖刑。可灵公知晓后,非但没有处罚,反而喷喷赞叹:“弥子瑕竟敢冒刖刑的处罚回家探亲,这种孝心实在令人钦佩啊!”又一次,弥子瑕陪灵公在花园散步,看到果实累累的桃子,就顺手摘了一个,咬一口后觉得很好吃,便把剩余部分递给灵公。灵公对此非常高兴:“弥子瑕有什么好吃的都不会一人独吞,总想到我,真令人欣喜!”数年之后,弥子瑕年老,不再受灵公宠爱。灵公一想起往事,就耿耿于怀:“你!竟敢未得我许可,伪诏私乘我的马车,还把吃剩的桃子拿给我吃,实在是无礼之至!”遂对弥子瑕处以刑罚。  相似文献   

7.
大将小写     
《湘潮》1992,(9)
提起将军,人们自然会想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跃马横戈,气吞山河的英雄形象;提起将军,人们也自然会想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大将风度。然而当他们脱下戎装,从战场上归来,回到家里,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呢?黄克诫大将退役后的平凡小事,同样写就了将军的伟岸与崇高。  相似文献   

8.
提到“推”,人们自然会想到那种“遇到矛盾打排球,遇到问题踢足球”的推诿扯皮、上推下卸、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然而,“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讲的“推”,就是积极的“推”,是有益于解决问题的“推”。这种“推”,是一门经常运用的领导艺术,其基本含义是:在推行既定目标或新的举措过程中,对所遇到的诸多障碍因素不采取直接的消除措施,而是运用时空的自然跨度,促使障碍因素自我化解或消除,从而促成与领导意志相一致的行动。但也有人把“推”  相似文献   

9.
<正>读到一则“许衡不吃无主之梨”的历史故事,不禁让我想到了“有一种安然,叫守底”的话题。故事说金末元初,理学家许衡外出,碰上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行人纷纷摘路边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解渴?”许衡正色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兴许有人会认为,许衡做法有点迂腐,甚至傻气,不值一提。但我却认为,许衡做人很守底。正因他有如此的坚守,许衡不仅官至当朝重臣,而且其独特的见解和深厚的学识让他成为了当时理学领域的翘楚。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2,(3):52-52
每逢过年,“剩男剩女”们有着独有的烦恼:别人成双成对回家,而自己仍然孑然一身,该怎样向父母亲朋交代?为了照顾父母心情,于是有人想到“租个恋人回家过年”.而且很快十肖然流行……  相似文献   

11.
怀念长征(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刊登由方程编写的《怀念长征》一文,有一层重要的意旨是为了纪念发生在70年前的中国红军的长征。提起长征,我们自然会想到“震惊中外”“艰难卓绝”“一往无前的必胜信念”等词语,自然会想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彭德怀等一批灿若星斗的伟人及催生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众多革命元勋,自然会想到那些在长征路上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知名或不知名的普通红军战士。可以说,红军长征是一种为了执著的信念和理想、不畏险阻、不怕牺牲、英勇奋斗、自强不息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求真务实、不断自立自强、不断带领军队和民众冲破层层黑暗走向光明前景的历史进程。我们怀念长征,是在怀念一种照亮历史和中国人民生活的精神;我们纪念长征,更是期待长征的精神不断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得到发扬光大,依然如灿烂的阳光般照亮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杨伦书做梦也没有想到,她一下火车就遇上了好人。6月20日下午,杨伦书背着刚从重庆做完骨肿瘤手术的女儿走出广安火车站,便有两位戴着小红帽、别有“党员志愿者”胸牌的中年人推着轮椅走过来,将她的女儿放在轮椅上,推到前锋汽车站,并为她们买好回家的车票。在上车时,杨伦书握着好心人的手,激动地连声道谢。  相似文献   

13.
某厂厂长被提醒注意市场竞争形势时,正色道:我们不参加竞争。这使人想到长期的自然经济、产品经济把人养呆到了何等程度。同时使人想到,在推进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多么需要首先“改革”领导者自身。  相似文献   

14.
二重力量的提起传统观点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力量。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生产力属于劳动的具体有用形式”,也就是说,它是人的劳动的力量。马克思说过:在生产劳动活动中,人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①由此我想到:劳动具有二重作用,难道作为劳动的具体有用形式或劳动的力量的生产力就没有二重力量吗?难  相似文献   

15.
华多 《前线》1993,(16)
提起含金量,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金沙、金矿石以及淘金、炼金等物事来,这自然是不错的。现如今,“含金量”也常被用来喻指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常工资之外的所谓隐形工资。这也不无道理。啥叫隐形工资?用句非定义性的话说,就是只可意会、无以言表的收入——在工资单(条)上反映不出来的但是工资收入者却能实实在在地占有着享用着的那部分东西(姑且  相似文献   

16.
有些食物总能在不经意间把吃货分裂成两个帮派。比如榴莲、香菜 ...... 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鱼腥草吧!折耳根、猪鼻拱——鱼腥草的各种花名鱼腥草,因茎叶揉碎后散发的特殊气味而得名,正式中文名是蕺(jí)菜,因为民间常挖根食用,所以称之为“蕺儿根”。西南地区的方言里,“蕺儿根”音同“折耳根”,也就有了折耳根这个俗称。四川盆地周边称之为“猪鼻孔”或“猪鼻拱”。《中国植物志》对鱼腥草的描述开篇就是“腥臭草本”,由此看来,作者对这个味道奇特的食材可能也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然而西南人民却对此物爱得深沉,比如吃什么都要先打一碗蘸水的贵州人就直接放话:没有折耳根的蘸水,是没有灵魂的!折耳根蘸水——贵州人的“折耳根执念”折耳根的吃法百变,凉拌折耳根、折耳根炒腊肉都是十分家常的做法。但论贵州人家最常见的做法,那肯定是一碟折耳根蘸水。  相似文献   

17.
苏静 《党课》2007,(5):38-39
春节长假刚过,上班族纷纷投入各自的工作。苏州沧浪区南门街道竹辉社区的一群无职社区党员,也欣然走上自己认领的新岗位,担负起治安巡逻、楼遗保洁、健康保健、文体揍乐等工作职责,不同的是他们工作是没有“薪水”的。这自然使人想到奉献,想到义工与党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折腾”的反义词是折腾。折,折跟斗。再加个腾(空),就是不仅折跟斗,还要往高里折。今天所讲的“不折腾”,非竞技场上的体育运动,而是指绝不能再用那种不计后果的激烈方式改变现状,并清楚地界定什么样的行为才属于“折腾”。  相似文献   

19.
回家吃饭好     
“回家吃饭好,孩子功课能辅导:回家吃饭好,夫妻恩爱乐陶陶:回家吃饭好,孝敬老人需尽早;回家吃饭好,腾出时间勤思考:回家吃饭好,饭菜可口油腻少。回家吃饭好!”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营造廉荣贪耻、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省监察厅、省预防腐败局,联合制作了廉政公益广告《回家吃饭好》,目前正通过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进行展播。“回家吃饭”是一种倡议。也是对党员干部最简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国人的礼仪与精神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休假,忽听得楼下一声炮响,声震屋瓦。原来是一对新人在举办很有创意的婚礼,把礼炮引用进来。过去,一提礼炮就要想到天安门广场,想到国王或总统。现在,普通百姓的婚礼也用礼炮,可以从侧面说明,国人的生活质量确实提高了,结婚的仪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内容更丰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