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互联网消费信贷虽然因低门槛和低成本在解决年轻人流动性约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使年轻人产生了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非理性消费,逾期或违约行为时有发生,增加了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风险。对此,一要加强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教育和权益保护教育;二要加大政府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金融监管;三要加强互联网金融内部的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2.
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消费贷款定价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海明  邓太杏 《求索》2007,(2):21-23
消费贷款定价是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期权理论研究消费贷款的定价模型,分析消费贷款违约率、贷款抵押率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在影响消费贷款利率的诸因素中,消费贷款利率对抵押物价值波动率变化最为敏感。消费贷款蕴涵的潜在违约率比实际统计的不良贷款率要高,只是消费信贷的风险显露有一定滞后性。银行通过提高利率还是要求借款人增加担保来控制消费贷款风险,取决于消费贷款利率对担保的边际替代率(弹性)。  相似文献   

3.
徐健 《青年论坛》2008,(5):91-94
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逐步升温,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渐成扩张之势,汽车消费贷款已成为继个人住房贷款之后重要的消费信贷品种。与此同时,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也与日俱增,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通过建立不对称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汽车信贷市场中银行和个人消费者的博弈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信贷消费市场的建议: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改善汽车信贷的制度环境;提高汽车信贷专业化水平,完善风险控制;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合理利用法律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4.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品牌的信号功能及其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买卖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既降低了消费者剩余也萎缩了市场需求。在厂商与消费者互动基础上形成的品牌具有信息传递和信号显示的功能。品牌作为信号的存在,既是消费者选择的依据又是企业营销的载体,品牌大大降低了选择成本,提高了选择效率。本文通过模型从理论上证明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品牌存在的必要性,为企业产品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品牌建设提供一个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陶静 《重庆行政》2007,(6):106-108
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或商业等机构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调剂资金余缺的信贷行为和信用关系。消费信贷不仅包括贷款信贷,而且包括销售信贷等多种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住宅商品房的销售已经开始采用分期付款、银行按揭等办法。目前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消费信贷品种为个人住房贷款。房地产市场状况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变化的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6.
结构化模型和简约化模型是描述具有违约风险金融资产违约过程的两类主要模型。基本的简约化模型不考虑违约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其违约时间也并不由公司价值决定,而是由外生的市场数据信息给定,然而,现实的市场信息失真不可避免。为了研究的目的,本文通过在假定完全信息的前提下,引入资本结构这一随机变量,对经典简约化模型进行了扩展,以期克服经典结构化模型短期信用价差为零的不足以及经典简约化模型不能充分利用财务指标的缺陷,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消费信贷在我国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雯 《理论月刊》2003,(4):119-120
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是我国目前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之一.本文从消费信贷的积极作用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出发,分析了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的原因,并运用博奕理论加以阐述,说明信息资源的不对称所造成的信用风险是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根源所在,最后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秩序有着消极的影响,如导致市场欺诈行为的泛滥,导致“莱蒙市场”出现。政府应加强对市场信息的监控,努力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1.市场秩序规范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范东君  朱有志 《求索》2012,(3):32-33,145
本文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农户在粮食生产上的偷懒行为,发现信息不对称使得政府和农户目标函数不一致导致了农户在粮食生产上的偷懒倾向,但仅通过加大对农户偷懒行为的约束无益于防止这种行为冲动,只有加强政府对农户在粮食生产上的监督以及加大对农户的激励,才能有效降低农户在粮食生产上的偷懒行为。  相似文献   

10.
浅析政府管制的成本与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政府管制的成本与收益杜涛·余谆政府管制的传统理论基础在于市场失灵。例如,信息含量高的产品或服务可能产生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不信任并导致交易的减少。为确保市场的良性运作,政府通常强制生产者提供必要的产品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国内消费市场疲软迫切需要发展消费信贷。近几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一直萎靡不振。导致这种疲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两年我国加大了改革力度,持续推行了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退休制度改革等众多改革措施,再加上国有企业职工普遍面临的下岗失业等  相似文献   

12.
在有限理性——公共政策制定者的基本假设的前提下,政府信息公开的学术含义就是减少公共行政组织内外的信息不对称,而有限理性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主观原因。政府信息公开加大了政府决策时的信息量,加强了对政府决策行为的监督,因此成为扩展理性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媒体搜索     
《人民政坛》2013,(5):4-5
立法我国拟规定消费者被欺诈将获3倍赔偿据中广网北京4月23日电,23日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草案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我国紧密结合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动向加强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相继出台了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等相关政策,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用地,使国土资源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明显加大。根据国务院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盲目投资的指示精神,国土资源部及时对有关项目及大学城、汽车城等提出了限制供地的政策措施,开展了土地市场建设研究,探索建立了全国土地市场网,推进了城市基准地价的更新和公布。同时,开展了对京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主要城市的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陕西、江苏等地建立了地价管理与市场信息发布制度,推行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制度,降低了市场交易风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滞后且不完善,预售商品房市场极不规范,非法预售、面积纠纷和信贷信息不对称等现象普遍发生,致使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建议完善法律制度;加重开发商的责任承担,建立自行申报非法预售所得款制度;明确面积测量失误的开发商连带责任;加强房贷中的银行信息披露义务。  相似文献   

16.
喻晓  杨晶玉 《求索》2012,(7):32-34
本文建立两个理性预期均衡模型,研究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质量的影响。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存在着知情者和未知情者。受到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约束,只有知情者能进行股指期货交易股指期货的推出提高了市场上知情者的比例,使得未知情者更容易推测知情者的私人信息。这将减弱噪声对市场价格的扰动,提高现货市场的信息效率,同时降低了现货收益率的波动。信息效率的提高使得知情者和未知情者的需求更趋于一致,导致现货市场流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关于当前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在论述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 ,并对我国近年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对策 :强调整顿市场秩序 ,加大打假的力度 ;强调加强消费教育 ,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银行和申请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在不同条件下的博弈分析,文章指出开展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授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其成功实施和良性运行必须依赖银行、贫困大学生、高校、社会紧密配合,其中加强信用信息交流、加大失信者惩罚力度和提高助学贷款者的信用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松州》2007,(3)
从近几年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看,县域金融普遍存在运行质量不高,银行"存差"逐年扩大,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率较低,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项目对接难,中小贷款难,担保难,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失信违约行为时有发生等问题,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呈弱化趋势,"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信息市场客观存在的外部性、非竞争性与垄断性、信息不对称等特性,使信息市场失灵。信息市场的缺陷导致了对外部力量———政府干预的要求。政府应在限制与消除垄断、加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管理,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投资等方面发挥其职能作用。对我国信息市场的规范调节而言,政府调控的重点包括:信息市场发展政策导向、信息市场的法律调整、利用税收、贷款等经济手段调节信息产业发展方向与效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