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天然气合作的关系错综复杂,并影响着中俄合作。近年来中俄合作的实质成果不多。但是,随着中俄原油管道的顺利开工和中俄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俄能源领域的合作出现了新的局面。种种因素决定了中俄天然气合作将是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俄印三国地大人多,地理位置优越,陆海复合,经济实力强,潜力大,是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杰出代表。互联互通是中俄印三国之间的薄弱环节。中俄印三国的利益共同点和相似点日益增多,三国具有发展关系的强烈需求和发展动力。相互补台而不拆台,互利共赢,这既是共识,也是明智的现实的选择。在中俄印三角关系中,中印关系是薄弱环节,要拾遗补缺;中俄互信还有待加强。中俄印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因素和主导力量。加强中俄印金砖国家团结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既是基于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同时也与美国因素密切相关.综合国内国际尤其是美国方面的因素,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致存在三种发展前景:俄罗斯"倒向"西方而与其建立反华联盟,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走向破裂;中俄正式结成战略同盟,共同"抗美";中俄既不结盟,也不疏远,而在与美国相对良性的互动中向前发展.随着中俄各层次、各领域协作机制的日趋完善及一些问题的逐步解决,未来中俄两国既不"结盟",也不"对抗",更不会相互成为"敌人",而将沿着预定的轨道实现平稳发展,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造福于中俄两国人民.  相似文献   

4.
中俄油气合作是中国石油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对俄油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中国石油要充分认识中俄油气合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清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贯彻落实好开放发展的理念,以国家利益为重,锲而不舍,把握重点,控制风险,培育合作精神,创新合作模式,扎扎实实地推进中俄油气合作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5.
能源安全是一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方面。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对油气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俄罗斯是世界油气生产和出口大国。中俄互为邻国,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虽然存在制约合作的种种因素,但合作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6.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重要倡议,也是中俄北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俄两国在推进“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特定的挑战与问题。首先,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衰退的国力削弱了俄罗斯开发北方海航道的能力,而俄罗斯对华“二律背反”的心态也对中俄北极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中国在建设“冰上丝绸之路”过程中也在承担着来自西方反华舆论、中俄合作的分歧所带来的压力。为此,应从辩证看待中俄北极合作关系、建立参与北极事务的止损机制以及增强参与北极事务的战略战术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对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进程提供细节性优化,为促进北极地区的善治提供有效范本。  相似文献   

7.
1991年中俄建交后,两国关系日益改善,不断升级。中俄两国国家利益的共同点和在一些国际重大问题上的看法接近或一致,是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和动力。中俄关系在顺利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应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中俄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中俄两国在各领域展开密切合作,促进了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两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信任、积极促进经济合作、大力开展文化交流,以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了解两国交往的历史,有助于正确处理两国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对能源的争夺加剧,欧亚大陆腹地(尤其是中亚地区)正日益成为大国激烈角逐的竞技场。中俄作为中亚地区的两大邻国,出于商业利益、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关切,都对该地区极为重视,在防止其他大国插手中亚事务、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方面彼此互相倚重。中亚地区是中俄两国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地缘战略空间,相互竞争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但这也为中俄之间展开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创造了契机。作为地区合作与安全架构,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内平衡的是两大强国的利益,反映了中俄两国维护欧亚大陆安全的共同需求,并且使中亚国家能够在平等基础上与本地区大国探求促进合作与安全的途径,因此上合组织为协调中俄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关系和加强合作构建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0.
高飞 《外交评论》2004,(4):51-57
当前,中俄两国关系存在新的情况,面临新的问题,特别是作为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如何看待中国的和平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1989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时表示,中苏两国应该“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重温小平同志当年的讲话,正确认识和解决今天中俄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发展中俄战略合作,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介绍分析中俄关系发展的现存问题,并对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际安全结构在当今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国际安全内容的多层次性,军事、外交、政治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安全与经济、资源、生态环境、恐怖主义、粮食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非传统安全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发展变化。受此影响,中俄合作呈现出新的发展潜力。拓展中俄合作,保持中俄全面战略合作顺利进展,具有历史机遇性与时代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国际安全结构在当今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国际安全内容的多层次性,军事、外交、政治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安全与经济、资源、生态环境、恐怖主义、粮食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非传统安全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发展变化。受此影响,中俄合作呈现出新的发展潜力。拓展中俄合作,保持中俄全面战略合作顺利进展,具有历史机遇性与时代使命感。  相似文献   

13.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俄媒体合作更是上升到了国家层次,合作成果显著,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中俄两国媒体合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长期合作机制目前还未健全,市场活力未充分释放,文化传统、经营理念差异较大,对外传播能力有限等,阻碍了媒体合作的深入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中俄媒体合作的发展,中俄两国需明确"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具体合作目标,完善媒体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媒体人才交流合作,促进民间媒体合作,增强对外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以特朗普政府为代表的美国民粹主义、孤立主义、"逆全球化"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下,中俄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新兴经济体、非西方大国,挺身而出,中俄大国关系中的结伴而不结盟模式、互让共赢解决争议问题的"黑瞎子岛"模式、经贸合作中的"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模式、人文领域中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模式,外交领域中的战略协作"中俄组合"模式,全球和区域治理领域中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中俄方案",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另外一种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稳定器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15.
中俄公司法人类型设置的冲突和解决宋秀梅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贸活动日趋灵活和多样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后,在这些国家中,我国与俄罗斯的联系比较密切,因为中俄之间有着相当长的边界线,中俄贸...  相似文献   

16.
挑战与对策──世纪之交的中俄贸易隋信祥,巩少伟近年来,中俄贸易发展虽然迅速,但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随着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俄贸易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国际竞争加剧。目前,俄罗斯市场上已经出现多国角逐、激烈竞争的局面。俄的经济结构、资源结...  相似文献   

17.
张弥 《理论前沿》2008,(18):34-35
目前,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额连续实现快速增长。双方应考虑加强区域合作,使经贸关系战略升级,从而促使中俄经贸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8.
周边外交和"命运共同体"是2013年中国外交的两大重点突破。作为中国最大"周边"的俄罗斯与中国互为传统邻邦,两国已经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和重大矛盾分歧;作为世界大国和地缘政治大国,中俄两国是维护世界和平、改善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同为与西方传统强国在全球治理和价值理念上异质化的两强,中俄两国在经济、安全、人文和国际秩序四个维度上存在着诸多利益交叉和重合,而这正是中俄"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和支柱。  相似文献   

19.
中俄边境贸易纠纷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既有商家交易不规范的行为因素 ,也有政府间政策性的因素 ,因此十分复杂和特殊。尽管两国司法界、仲裁界、行政部门进行过不断的努力 ,但收效甚微。这充分反映出中俄贸易纠纷单靠一种方式或传统的政府干预途径难以得到彻底解决。拓展仲裁与调解相结合之路 ,以调解、仲裁有机结合为契入手段 ,以双边国际仲裁机构为操作平台 ,这种机制化的举措 ,不失为解决中俄两国商事争议复杂问题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20.
1924年9月20日,苏联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签订的《奉俄协定》是苏联为落实《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和《中俄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关于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再保险条约”。苏联能够比较顺利地签订《奉俄协定》与日本的妥协退让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