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1997年12月9日,本刊编辑部与《世界知识》编辑部联合举办研讨会,邀请在京的40多位专家、学者就1997年的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问题进行讨论。这里刊登的是研讨纪要。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1、冷战后的大国关系是新型的多样化的全面关系。冷战...  相似文献   

2.
东盟外交新走向--兼论中国与东盟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盟所在的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风云变幻中的一块“绿洲”。长期以来,东盟国家总体上保持了政治基本稳定,经济较快增长的好局面。在对外关系领域,东盟也积极进取,颇富个性和特色,是世界上一个外交活跃、成果丰硕的地区一体化组织。 自东西方冷战结束后,东盟大力推行全方位、多元化外交,取得显著成效,同各类国家特别是亚太国家发展了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近一年来,为  相似文献   

3.
印度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以国家利益为准绳,以实力为基础,力争成为世界上"有声有色大国"。冷战时期,印度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起了超过其本身实力的作用,获得了很大利益。冷战后,国际格局巨变,而印度的综合国力也有了很大增长,欲成为多极世界中之一极的心态凸显。1998年核爆炸后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以大国姿态出现,开展"全方位"外交,同  相似文献   

4.
范勇鹏 《国际安全研究》2013,(3):21-38,155,156
文化外交与对外宣传、公共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不同,它是以一国政府为主体,在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基于主体的平等性、方式的对等性和相互性、内容的相对真实性、目标的长远性,对他国开展的持续性的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沟通,以渐进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推广等目的的活动。人文外交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概念,强调包容与和谐以及以人为本,人文外交尚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文化外交可分为思想外交、文明外交和文艺外交三个层次,其中思想外交效力最强,是文化外交的核心。近代世界历史表明西方在全球政治中的霸权地位离不开西方思想的扩张和征服,各种反抗努力的失败更显示了思想外交的强大力量。中国应该吸取历史经验,通过参与和推动思想和价值观的国际讨论、整合制度资源、集中力量服务思想外交、大力开展学术外交等方式加强文化外交,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外交,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缅甸与我国山水相连,发展同缅甸的关系符合我国的对外政策,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缅关系得以顺利稳步发展,是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睦邻外交政策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多边外交是一种顺应后冷战时期蓬勃发展的全球化浪潮而兴起的外交形式.中国与东盟从1991年起开始多边外交往来.中国与东盟之所以要大力推进彼此间的多边外交,主要是因为双方面临着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发展经济、建立安全互信关系等共同任务.经过20年努力,中国与东盟间已建立起一个金字塔型的多边外交体系.借助这一体系,中国与东盟在多领域展开合作,而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随之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台独"分子为首的"台湾当局"不仅在本岛内肆意搞"去中国化"活动,在国际上也背弃一个中国原则,大搞所谓的"务实外交",制造"实质台独"的国际影响,这给我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造成暂时的困难.基于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遏制"台独"势力的蔓延:加强对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利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制衡台湾的"务实外交";积极支持我国台湾同胞在非洲国家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提高中国的整体综合国力;处理好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论信息时代的网络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革命的发展,催生了网络外交.作为一种新兴的外交手段,它丰富了外交理论与实践,改变了我们对国家主权、国家权力的认识,并考验着国家外交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危机决策能力和日常外交管理机制.中国的网络外交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网络和信息主权面临挤压、外交主体单一、方法不多、公关意识不强.中国应对网络外交的主体加强引导,创新体制,做大做强网络外交群体,对内建设和谐网络社会,对外开创和谐网络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未来一个时期内,为振兴国内经济,俄罗斯将继续与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盟缓和关系、减少摩擦、避免对抗,以引进外部资金与技术;继续推行东西兼顾的欧亚平衡战略,推进亚太外交;继续把独联体外交作为"绝对优势"课题,全力保卫这一安全屏障和战略空间;继续反对美国和西方的挤压与进逼,但适当做出让步,避免正面对抗,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1.
“天赋使命观”是美国外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17 世纪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清教 徒的宿命论在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体现。它的基本含义是:美国受上帝委托,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 类自身的命运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为此, 美国自视为天下唯一的道义之邦, 用自身的是非 标准来衡量其他国家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 认为在外交方面有义务和责任将美国式的自由民主 等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推广到世界各地。“天赋使命”意识对美国外交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李明博政府的实用主义外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推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以服务于"先进化国家"为宗旨,强化韩美同盟关系、开启对日关系"新思维"、调整对朝政策、奉行有限度的"平衡"外交、积极开展对华经贸关系、对俄能源外交以及全球外交等.实用主义外交是基于国际和国内、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个人等多种因素考虑的结果.实用主义外交面临着美韩同盟利益与韩国民族利益的冲突、韩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对朝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李明博政绩认可度等挑战,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台湾“务实外交”的国际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了2758号决议,对台湾地位做出明确规定。此后,“一个中国”的政策已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台湾的“正式外交”严重萎缩。为扭转这一颓势,台湾当局大力开展“务实外交”,通过与“非邦交国”发展实质关系及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的方式维持在国际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越南和印度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并将这种良好的双边关系视为传统友好关系。越南革新开放以来,越印关系又有新的发展,最终演进到战略伙伴关系。根本原因是两国在外交战略的选择上有共同的需求:都希望借重对方的力量来达到制衡大国的目的。笔者认为,越印关系就是一种有实用目的的制衡外交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土耳其根据国家利益需要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日益重视发展与东方国家特别是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外交转型开始显现。但是,从土耳其政治格局、其与周边国家以及欧美国家关系等方面来看,存在众多阻碍其东向政策深入发展的因素,土耳其外交走向不可能完全背离西方倒向东方,而是尽量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6.
巴基斯坦与沙特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友好关系,两国高度的文化认同,在经济、资源、防务等方面的互补性,构成了两国特殊关系的要件。在国际关系新格局下,巴-沙关系虽面临一些问题,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巴-沙友好关系与中国的印度洋地区外交有较强关联性,对中国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积极意义,可使中巴经济走廊的影响范围扩展到海湾和印度洋地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崛起成为全球大国的同时,中国民间外交也进入了新时代。民间外交从人民外交而来,但已超越人民外交。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并存,但有异同。特别应警惕对民间外交概念的泛化与逆化。中国民间外交具有民间性、开放性、基础性、灵活性、独特的理论性等全新的内涵,同时也临着狭隘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等外部挑战。为了推动和完善中国民间外交,中国人应更深入了解和理解世界各国人民心理,拓宽交流对象,重点做国外中产阶级的工作,以及探索建立政府与民间互动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军事外交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态势,增加了军事透明度,起到了增信释疑作用,拓展了军队职能,增加了军事软实力,配合了中国软实力发展,有助于中国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对外军事交往中,中国军队增强了遂行多种任务的能力,包括军队战斗力.为了更好地消除"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军队在许多方面仍需要努力,包括建立军事发言人制度、创建中国特色的军事外交理论等.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时代,网络外交逐渐盛行。美国是互联网的诞生地,也是网络化程度最发达的国家,网络外交开展得最早,也最为活跃。奥巴马政府更是将网络外交作为推进美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网络外交对促进美国政策目标发挥了独特功效,但它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成效有限。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三个30年。通过考察1919年以来中国90年的外交历程发现,中国外交调整具有周期性,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尾声,中国外交政策会进行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周期的变化与中国实力地位的提升、中国国内事务与国际事务的联动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更迭均有密切关联。在认识中国外交周期性的基础上,本文将主要运用历史比较和统计学方法,探讨当前中国外交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