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基于电信和网络通讯手段的远程诈骗犯罪明显增多。在电信诈骗的全过程中,受害者对犯罪分子的轻信、配合、遵从是犯罪行为得逞的前提条件,也是警方有效开展反诈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电信诈骗受害者的种种反常心态和行动,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其智力或社会经验不足。现代心理学对人类认知系统固有的偏差的研究,不仅为分析理解电信诈骗受害者的行为模式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视角,也有望为未来的反诈骗工作如何更好地干预、改变受众及潜在的电信诈骗受害者行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电信诈骗犯罪持续高发。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1152例电信诈骗犯罪案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电信诈骗犯罪的特征及我国司法机关应对效能差异,结果显示:电信诈骗犯罪各年度及各地区分布不均,8个重点地区的犯罪比例较高;犯罪人的人口学特征与犯罪学特征差异明显。在司法应对方面:检察机关的处理效能和法院的审理效能相对较高,而公安机关的打击效能有待提升;电信诈骗犯罪的持续高发态势仍将持续;有效打击该类犯罪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位运行,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现有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的研究大多应用思辨方法,从不同理论视角进行研究。在获取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扎根理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进行质性研究,能够较为客观地建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分析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范畴和概念的权重,确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中的关键要素,从而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的质性+定量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防、管、治、建、宣”综合治理成效,合理调整政策导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绘制电信诈骗研究的共词网络图谱,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CNKI数据库2009-2016年刊载的主题为电信诈骗的文章为基础数据,使用CiteSpaceⅢ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的绘制。结果表明:与电信诈骗有关的文章数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发文量最多,主要发文机构为政法院校、警察学院、各级公安机关,主要学科领域为公安学和刑法学。分时段研究体现了电信诈骗研究的演化过程,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出了与电信诈骗研究相关的研究结论,对人们了解电信诈骗并采取防范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信诈骗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蔓延的一种新型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危害我国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电信诈骗犯罪具有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点,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工作存在难点,必须针对侦查瓶颈,研究相应的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信诈骗犯罪表现出了"多、广、变、隐"等特点,导致我国司法机关在使用传统手段打击电信诈骗犯罪过程中出现了防范难、侦破难、追赃难等局面,这与我国电信业和银行业前端管理失范、传统警务运行机制应对乏力等因素有关。由于对电信诈骗犯罪的事后打击成本高、难度大,且危害已然发生,因而治理电信诈骗犯罪应当重在防范,将打击仅作为防范机制的补充和救济。具体防范措施有:构建反电信诈骗的全社会宣传网,加强通信业管控、堵住电信诈骗的信息源及传播途径,规范金融业务、阻拦电信诈骗成功率,优化部门协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资金流贯穿于整个犯罪过程,将资金查控作为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案件流出发,发现资金查控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治理中存在证据层面、数据层面和人才层面三方面问题,由此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打击、被害人资金返还及案件证据链构建产生消极影响。上述问题及影响的成因主要与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证据认证体系、数据管理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密切关系。未来应建立区块链证据认证体系、建立违法资金查控专业数据库、建立资金查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资源、技术共享交流平台、建立公安机关与金融单位的合作机制相结合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电信、金融行业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电信技术的远程操控性、金融业资金转移的便利性和公众对电信诈骗犯罪了解不足等,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活动日渐猖獗,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社会危害严重。当前发生在本市的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跨境化、职业化、集团化、智能化趋势,给政法机关打击犯罪带来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赃难、打击难等打防难点。因此,必须深入分析研究犯罪特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完善惩治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背后又有许多帮助行为定罪困难。应结合刑法及其修正案九、2016年12月20日出台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科学合理理清电信网络诈骗帮助行为定罪量刑的思路,严格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帮助行为,形成对该类诈骗犯罪全链条打击的高压态势。  相似文献   

10.
犯罪重点地区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对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第一批重点整治地区——茂名市电白区的电信诈骗犯罪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基础上,分析当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犯罪手法迭代迅速、诈骗剧本更新频繁,犯罪集团分工明确、组织程度相对较高,本地警方高压打击、诈骗集团外流明显等特点,进而提出当地政府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四条重要经验——以打开路、方针指引,大局意识、积极协外,电信管控、阻击犯罪,釜底抽薪、控制源头。茂名市电白区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功经验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整治地域性犯罪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电信、金融行业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电信行业的远程操控性、金融业资金转移的便利性和公众对法律等行业的陌生,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日渐猖獗,并不断危害全国各地.电信诈骗采用分工负责、拆分责任的作案方式,并进行公司化、专门化管理,具有犯罪隐蔽性强,跨地域犯罪,成本低、收益大,科技含量高,方法不断升级,侵害对象不特定等特点.侦查人员应对电信诈骗犯罪犯罪预备、诈骗实行、收尾三个阶段熟悉了解,以更快地侦破此类案件.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电信诈骗犯罪迅速发展、蔓延,已经成为危害我国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电信诈骗属于跨区域非接触性犯罪,具有组织严密、手段多样、打击困难等特点。尽管如此,由于任何电信诈骗犯罪都离不开资金链和通讯链两个基础,因此侦查机关可以使用“双链侦查”的模式,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3.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探究如何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维护国家安全、构建新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当前社会中备受关注,但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工作仍面临现实困境,主要是受害者缺乏识别能力、反诈技术缺少创新、犯罪手段迭代升级、电信网络诈骗形成产业链、跨国电信网络诈骗增多以及治理能力存在不足。为了解决治理困境,需要以前置预防为抓手、以涉外警务建设为重点、以构建治理共同体为保障,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出了六个优化路径:建立全方位防范机制、加强技术手段支持、构建协同治理体系、强化与外国警方的警务合作、提高公安机关治理能力以及进一步完善《反电诈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波及范围广、手段新、蔓延速度快,是公安机关当前要依法严厉打击的犯罪之一.但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规律、特点、作案手段和方法不断演变,我国现有的司法制度尚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需要.选取2020年4月至5月甘肃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5.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有由电信诈骗向网络诈骗转变、诈骗手法更新迅速、诈骗对象选择更加精准、犯罪上下游产业化链条化突出的特点。应当运用协同治理理论,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协同治理机制:发动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治理;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公安机关强化侦查打击;强化行业治理压实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多方主体联动进行反诈骗宣传,以期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综合治理提供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电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犯罪频频发生.本文基于现代治理理论内涵和核心,在阐述电信诈骗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电信诈骗难于治理的原因,并提出公民、公安、银行、电信等电信诈骗的治理主体应当联合加强综合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的帮助取款行为进行准确定性有利于把握整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提高对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打击力度和相关犯罪的打击精准度。对帮助取款行为的定性,应当重点从诈骗行为既遂时间点、帮助取款人主观“明知”的认定、“事前通谋”的认定等关键要素来分析探讨,结合承继共犯理论对帮助取款行为进行分类认定,以此在司法实践中厘清帮助取款行为是成立诈骗罪共犯还是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相似文献   

18.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利用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通信工具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在我国各地迅速蔓延,呈爆发式增长,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电信诈骗犯罪的起源及发展,发现电信诈骗犯罪发展之迅速、手段翻新之快的原因,能够为打击预防电信诈骗犯罪做好基础性工作,进而可以做出有针对性的打击防范此类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电信诈骗犯罪研究一般采用法学、犯罪学视角,缺乏以心理学为理论背景的相关分析。电信诈骗的多发,根本上是一种心理失衡导致的个人心理防范体系的失控。以心理学理论为工具,将电信诈骗犯罪按照规避风险损害心理、贪图利益心理、针对社会关系、特殊心理需求等进行分类归纳;从需要层次、人格、说服过程、情境因素等角度进行成因分析;提出普及心理学常识,构建分层心理预防机制和多层次全方位防控体系等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跨境电信诈骗已成为海峡两岸最突出的犯罪问题,且呈发展蔓延之势.跨境电信诈骗的源头在台湾,受害者是两岸民众.在两岸警方合作打击跨境电信诈骗中,面临着缉捕难、取证难、追赃难等问题.两岸分治带来的法律问题、跨境警务合作问题和电信诈骗案件本身的侦办难度等是根本原因.根据现实情况,结合两岸未来合作打击犯罪和司法互助的发展方向,建议建立刑事诉讼移管制度、增加派员调查取证和远程视频取证、严厉打击地下钱庄、加强警银深度合作等,以应对和破解两岸合作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