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苏联建筑业现状苏联建筑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部门,它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截至1982年,苏联共有32,282个基层建筑安装承包组织,1,130万就业人员,占国民经济各部门职工总数的10%。固定生产基金650亿卢布,占国民经济固定生产基金总额的3.3%,年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9.3%,全年提供的国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总额的9.9%,它所创造的利润占国民经济各部门利润总额的5.6%。它还拥有庞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其中仅建筑机器一项的价值就超过180亿卢布,包括17万台挖掘机、近4.4万台铲土机、16万台以上的推土机和将近21.5万台移动式起重机。  相似文献   

2.
苏联末期,在卢布贬值的未来预期下,各加盟共和国展开激烈的银行信贷竞争,同时实行了限制卢布涌入、物资流出的经济封锁。进而,面对俄联邦汹涌而至的卢布潮水,发行主权货币成为小国寡民型共和国防止卢布占领、摆脱自身经济困境的良策。而某个加盟共和国的主权货币行动必然在整个苏联内部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统一的卢布流通域遭遇被15个彼此独立的货币流通域瓜分并取代的命运,作为主权国家的苏联也就在货币层面被摧毁。考察苏联末期的货币战是探寻苏联解体过程的一条重要线索,对于揭开苏联解体之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联建立了强大的农工综合体,农工综合体的固定基金价值超过了4000亿卢布,占国民经济所有生产基金的30%以上。在农工综合体中有40%就业人员,它的最终产品占全部零售商品流转的75%左右。第八至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用于扩大和更新农工综合体主要部门的物质技术基地的资金达5000亿卢布左右。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为此拨出了2330亿卢布,或者说1/3左  相似文献   

4.
概况。1988年是苏联大量建立生产和消费合作社的一年,据苏联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1988年全苏已有合作社社员135.9万人(不包括集体农庄庄员),相当于全国职工1.175亿人的1.16%,相当于全苏集体农庄庄员1220万人的11.14%。此外,这一年还有72.9万人从事个体经济活动。合作社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达60.6亿卢布,合全国工业总产值9030亿卢布的0.67%或农业总产值2201亿卢布的2.76%。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经济界对1994年俄罗斯经济情况的预测: 预算赤字在总产值的1O%以内,年底通货膨胀为7—9%,外汇兑换率为:1美元兑3000卢布。 生产比1993年下降10—12%,总产值下降8%。 物价涨幅为4.7—5.2倍,失业人数300万,低于最低生活线的居民占居民总数的32—35%。  相似文献   

6.
在七十年代,苏联建造的住房面积为十亿另七千五百万平方米,超过了六十年代全苏城市住房的总面积。每个人口的平均居住面积1971年至1980年间增加了两平方米,1980年达到了人均十三平方米。城市住房总面积比十月革命前增加了十一倍多。在这十年中,分给居民的住宅就有2,150多万套。目前,用于住房建设的固定基金为3,390亿卢布,占国家固定基金总额的将近五分之一。在1976—1980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用于住房建设的投资为872亿卢布,比五年计  相似文献   

7.
1983年全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1982年相比计划增加3%以上。国民收入增长额的95%,工业产品增长额的91%以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基本建设的全部增长额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用于消费和积累的国民收入和1982年相比计划增加3.3%,即增加150亿卢布,达4,750亿卢布。工业总产值计划增加3.2%,达7,450亿卢布(按1982年1月1日价格)。其中乙类  相似文献   

8.
1965年底苏联的国民财富估计为9,000亿卢布,1981年底增加到29,000亿卢布。换句话说,在此期间内增加了2.2倍以上。按人口计算,目前苏联平均每人积累的物质财富已经超过11,000卢布,比1970年增加近一倍。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二年苏联与世界上143个国家有商业—经济联系,与其中的116个国家签订了有关商业、经济和工业合作的国家协议。在现行价格方面与一九八一年相比,国家外贸交易额提高了9%,达到一百十九亿六千万卢布。同时苏联的输出额从五十七亿一干万卢布增加到六十三亿二千万卢布,而输入额从五十二亿六千万卢布增加到五十六亿四千万卢布。在输出方面提供的几乎是国家机器制造  相似文献   

10.
当勃列日涅夫在1964年取代赫鲁晓夫接管苏联经济时,国民收入年增长率达9%以上。18年后,他给安德罗波夫留下了毫无活力的经济——年增长率约为3%。工业生产的下降也很明显:在赫鲁晓夫执政最后一年(1964年)增长率为7.3%,但到1982年增长率下降到仅为2.9%。劳动生产率的统计数字并不好:工业部门的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农业部门甚至出现负增长。投资情况也是如此:投资比率的急剧下降对整个苏联经济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在极端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中期,匈牙利和俄罗斯之间的对外贸易达到了最高发展水平。年交易额近90亿转帐卢布,占匈牙利对外贸易总额的25—30%。 考虑到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独立性不断增长,匈牙利政府在八十年代末尤其注意同俄罗斯建立直接的外贸联系。为此,于1990年12月匈牙利共和国政府同俄罗斯联  相似文献   

12.
对于长期以粗放经济发展为主的苏联来说,充沛的、源源不断的劳动资源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自6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结构、教育程度、生活水平及工业化程度的变化,苏联也产生了工业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显著下降的现象。自70年代后期起,苏联政府对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而引起劳动力资源普遍紧张的状况引起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苏联全国就业人数为1.35亿。其中在工业和建筑业工作的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39%,其次是农业和林业占20%,文化、教育、卫生、艺术占11%。上述三项占全国就业人  相似文献   

13.
1989年的苏联荆棘遍地,风波迭起。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对当前时局下的结论是:“国家正在经历改革的危机时期”。戈尔巴乔夫也承认,时至今日国家非但没有从80年代初陷入的严重危机中摆脱出来,而且“某些经济和社会政治发展进程甚至尖锐化了。”有人公开预言要发生政变,这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苏联的社会现实确实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今年头9个月国民收入只增长2.4%,国营企业上交国家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33亿卢布,亏损企业有2800家左右,有些工厂月月发不出薪水,靠银行贷  相似文献   

14.
苏联国家经济科学院咨询中心负责人伊凡·伊凡诺夫不久前在担任国家外经委员会副主席时,参加了关于分配苏联外债问题的共和国间的谈判。他认为,在15个主权国家之间分配苏联外债将是不寻常的事情。目前估计到1991年底苏联外债总共约702亿美元,或者为390亿外汇卢布。这是苏联政府本身或者在其担保下所欠的债款,预计今年全国能赚回的外汇进款为220亿左右外汇卢布。其中一半以上不是用来还债,只能支付苏联的外债利息。最大的债主是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总的来说,苏联在整个“七国集团”和南朝鲜那里都有很大债务。  相似文献   

15.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目标明确而又始终一贯的农业政策是近十年来匈牙利经济顺利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这种政策正在积极地贯彻执行。在农业方面正在发生有利的进展。现在在这一部门中生产面积比1965~1957年减少10%,劳动力数减少1/2,而产量却增加1倍。居民的食品供应水平良好,食品消费量在最近25年期间按人口平均计算增加1倍。持久地带来出超和扩大本国经济发展来源的农产品出口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持续的经济危机和苏联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出于各自的目的苏联同西欧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九八二年西欧国家在苏联同西方发达国家贸易的比重已占78.6%,贸易额达到297亿卢布,一九八二年比一九八一年增长了4.7%。苏同西方国家的贸易80%集中在联邦德国、芬兰、法国等西欧国家。其中联邦德国、芬兰、法国为最大。一九八二年这三个国家约占苏联同西欧贸易的50%。  相似文献   

17.
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的资料,今年1~6月份与去年同期的可比价格相比,食品生产缩减了23%,与去年同期相比肉类、米、糖果的生产只达到65~73%的水平,植物油,人造黄油制品为86~89%的水平。在各共和国、边疆区和州,肉类、灌肠制品、纯奶制品的生产下降;奶酪、羊奶干酪、面包和面包类食品的生产大部分地区下降,动物油的生产有一半地区下降。  相似文献   

18.
《苏联教育》一九八二年第十一期,刊登为纪念苏联成立六十周年写的一篇文章谈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文章说,苏联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一九二二年的百分之一提高到现在的百分之二十。如果整个国家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工业生产增长到169倍,那么白俄罗斯增  相似文献   

19.
刚上台的苏联领导人常常把改组官僚机构看作解决农业生产中迫切问题的手段。改组似乎为领导提供了增加生产、提高效益、改善管理质量和挽回社会主义声誉等机会。最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经济战略,改组的做法近期内似乎无需付出什么代价。为此,赫鲁晓夫1957年实施国民经济委员会改革;勃列日涅夫1965年举行了三月全会。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第一年,经过重新明确农业部门的管理职责后对农业官僚机构上作了一系列微小调整。1985年12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以一个单一组织——国家农工综合体,代替包括农业部在内五个主要农业部门。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世界经济状况不好和国内经济不景气,苏联没有完成“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因此,“十一·五”计划的基本路线是把经济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从重视增加产量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率。1982年,苏联工业生产同前一年相比增加了2.8%(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增加了2.8%,消费资料生产增加了2.9%),大大低于年度计划目标(4.7%)。据苏联官方公布的资料农业生产比1981年增加了4%,也大大低于年度计划目标(10.2%)。据美国农业部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