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月刊》2013,(5):9
"月朦胧,鸟朦胧,空气雾霾浓。山朦胧,树朦胧,喉咙有点痛。花朦胧,叶朦胧,医院排长龙。"自去年入冬以来,全国各地遭遇长时间、大范围的罕见雾霾天气,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武汉,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微克/立方米……面对雾霾,每个人都无可逃遁。雾霾的出现不是偶然  相似文献   

2.
A立体污染揪心挣钱全为医药"买单" 雾霾、"癌症村"、血铅中毒……密集出现的污染令公众揪心,一些网民甚至将PM2.5的治理戏称新的"天下第一难". "一面是对清洁空气和水的期待,一面是对污染情况层出不穷的失望.‘环境焦虑症’的背后,是多年来生态赤字、环境长期欠账的结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表示. 全国多次严重雾霾受影响人口达6亿;九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华南部分城市50%耕地遭受重金属污染……不少代表委员对此忧心忡忡:"这样发展下去,最终挣来的钱全在为医药‘买单’!"  相似文献   

3.
<正>"天气预报除了大风就是雾霾""擦玻璃等风来"……以雾霾为代表的心腹大患,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雾霾的成因跟空气湿度大、风速低、污染扩散条件差有关系,但雾霾形成中"人的因素",更值得我们警惕与反思。近期,沈阳遭遇六级严重雾霾污染,PM2.5均值一度突破1400。然而,沈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一级预警发布数小时后,建筑工地仍顶着停工禁令继续施工、环保局官网瘫痪近两个小时。面对严重的污染天气,竟如此漫不经心、敷衍了事,让人不禁质疑雾  相似文献   

4.
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的重度污染天气,24个城市启动雾霾红色预警,日均深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个,京津冀周边地区8个城市出现AQI(空气质量指数)小时值"爆表"情况。受雾霾天气影响,多地机场航班、高速公路受阻。  相似文献   

5.
正据3月13日的《南方周末》报道,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誓"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之时,此前一位中央核心部门的领导提出的"如果把雾霾彻底拿下,中国经济到底会降低多少个百分点"的疑问再次引发关注。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进行了计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炼钢行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保护环境努力的一部分,有关部门将清退关闭北京的2500家"小散乱污"企业,旨在让这座陷入可怕雾霾危机的城市恢复生态平衡。日前,北京市政府表示,将让丰台、房山、通州、大兴4个区在今年年底前率先完成关闭2500家引发污染担忧的小企业。同时,整个北京市要在2017年全面完成"小散乱污"企业的清退任务。  相似文献   

7.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曾出现"雾霾"天气。在英语中,"雾霾"一词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烟"和"雾"组合而成。1952年12月英国曾出现持续5天的"大雾霾"天气,主要原因是英国进入工业高速发展期后伦敦地区的工厂大量使用煤炭,排放的大量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刘克梅 《学习导报》2013,(10):18-18
雾霾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公共灾难,打响"抗雾救灾"战已经刻不容缓,不妨分三步来走。提升对雾霾的灾害认同意识。雾霾不是一般的污染,已经对公共生活、大众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比如1952年的伦敦大雾中,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4000多人。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头号致病"杀手"。加利福尼亚州南岸的空气质  相似文献   

9.
侯景新 《前线》2014,(5):76-78
<正>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北京工作时指出:"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北京空气污染治理问题迫在眉睫。北京空气污染的圈层和成分近几年,北京空气污染呈现如下的特点:雾霾天越来越多,每次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且雾霾污染越来越严重;冬季前后,因植物凋零、降水少,加上供暖  相似文献   

10.
雾霾是一种气象现象,其本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细颗粒物污染.目前我国雾霾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工作,甚至影响到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我国对此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治理雾霾大气污染的新方法、新要求、新规划.有效防治雾霾污染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德国上空也曾迷雾笼罩 青山、绿水、一望无际的草坪,还有大片的森林,这是德国随处可见的画面.空气清新,天空蔚蓝,似乎德国从未有过雾霾一样. 其实不然,德国也有过雾霾,不仅空气受到污染,而且河流也曾经污浊不堪.以鲁尔区为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西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而鲁尔区就是西德机械制造及重化工业中心,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行业高速发展,让该区雾霾不断肆虐,空气和河流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2.
正韩国首都圈地区1月14日出现严重雾霾天气,PM2.5平均浓度超过50微克/立方米,而15日的空气质量预报也显示为"差"。为减轻雾霾,首尔市政府14日发布了"雾霾应急减排举措"。按照该措施,在上下班时间段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大众交通工具的乘客将享受免费搭乘服务,而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的车辆将受到单双号出行限制。据悉,首尔市的"雾霾应急减排举措"  相似文献   

13.
李宁宁 《唯实》2014,(10):63-66
江苏是全国资源环境压力最大的省份之一,人口密集、能源消费密度高、各种资源消耗集中、工业和生活废弃物排放强度大,是我国环境和生态相对脆弱的地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苏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江苏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数激增。大气污染已由传统的局地煤烟型污染转向区域复合型污染,表现为城市空气质量下降,酸雨高发,灰霾天气显著增加,并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根据环境状况公报,2013年全省13个省辖城市空气质量均未达N--级标准,月平均雾霾天数高达23.9天,“领跑”全国,其中,南京市雾霾天数达到259天,为有气象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4.
<正>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英国伦敦成功摘掉"雾都"的帽子,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政府部门重视环境保护,以加大投入和加强立法方式不断改善和规范污染空气的生产、生活方式。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文件。该法案规定,伦敦市区内设定"烟尘控制区",区内工厂不允许燃煤,以煤为燃料的电厂等企业必须搬离  相似文献   

15.
正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在交通拥堵、房价高企、雾霾围城的当下,对"城市病"尤其是"特大城市病"如何来"把脉"、怎样来"开药",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次会议提出的"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以及"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明确指向"精细化治疗"方案等,令不少观察者眼前一亮。"城市病"这一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的生成、发病、治疗也不会是一时之功。当年的城市政策,主要  相似文献   

16.
《理论导报》2013,(2):64-64
近段时间,全国多地雾霾笼罩,污染由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扩散至沿海地区,给民众交通出行和健康都带来了严重影响。根据中央气象台专家分析,此次雾霾天气出现是由于冷空气势力弱,形成大雾天气后使空气中的污染物很难扩散,加重了空气污染,导致各地PM2.5"爆表"。PM2.5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涉及对象广泛的公共环境问题,雾霾的有效治理亟须清晰界定利益相关方并识别其行为选择,找寻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进而寻求多主体协同治理策略,力求在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氛围中共同推动雾霾污染问题的最终解决。当前,面对日趋严重的雾霾污染,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三方主体,应秉持优势资源互补、统筹合作增效、兼顾多方利益的协同治理思维和集体行动逻辑,为雾霾锁城困局的突围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以此构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雾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2011年,雾霾天气击中民众的“污染焦虑”;食品行业的新目标制定引发“食品安全焦虑”;“郭美美”事件和“河南宋基会”事件引发“公益焦虑”;“限堵令”与“出行难”带来“拥堵焦虑”……这些纠结与争议背后,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心态:“公共焦虑”。(《中国青年报》12月22日)那么,我们到底为何如此焦虑?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涉及对象广泛的公共环境问题,雾霾的有效治理亟需清晰界定利益相关方并识别其行为选择,找寻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进而寻求多主体协同治理策略,力求在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氛围中共同推动雾霾污染问题的最终解决。当前,面对日趋严重的雾霾污染,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三方主体,应秉持优势资源互补、统筹合作增效、兼顾多方利益的协同治理思维和集体行动逻辑,为雾霾锁城困局的突围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以此构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雾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涉及对象广泛的公共环境问题,雾霾的有效治理亟需清晰界定利益相关方并识别其行为选择,找寻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进而寻求多主体协同治理策略,力求在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氛围中共同推动雾霾污染问题的最终解决。当前,面对日趋严重的雾霾污染,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三方主体,应秉持优势资源互补、统筹合作增效、兼顾多方利益的协同治理思维和集体行动逻辑,为雾霾锁城困局的突围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以此构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雾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