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考察研究构成邓小平社会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要件及其内在联系,着重阐明共产党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凸现邓小平社会主义历史观的理论脉络。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文章从分析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入手,论述了人民当家作主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体现了政治性与科学性、普遍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5.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种潮流,是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重要的政治力量。对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之间的历史渊源、思想体系、民主内涵特征等进行比较,有助于正确把握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毫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在目的与手段、内容与表征、动因与结果三个方面.文章探讨了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的策略,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普及性、操作性以及机制性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实践中需要处理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坚持"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昆明  习裕军 《探索》2012,(4):10-15
从理论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从制度形态角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具有三个层次的内在逻辑结构;提出并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要范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从实践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有其自身演化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以改革开放为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其特定的前提条件、实践基础与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诱致型制度变迁的发展过程。丰富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与关键,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依据与基本遵循。以党的制度建设带动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富和发展、积极吸收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先进成果、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是丰富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界定,"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体现了个性与共性、功利与公正、效率与公平、重点与整体等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全面总结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左"和右两种倾向、社会主义与民主法制、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模式五方面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科学结论,解决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道德理想与道德利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道德奖赏与道德惩罚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终尺度、时代特征、实现途径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在观念上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基本内容必须与和谐社会实践相符合,必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相符合,也必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相符合.因此,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总体上应该由法治文化、诚信文化、感恩文化以及生态文化这几大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宏观研究、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研究、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研究、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研究四个角度对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了梳理和评述,从而充分肯定了毛泽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者和奠基者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大的现实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问题城”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现实取向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马克思主义哲学亟待研究的现实社会主义的六大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性与合法性问题;(2)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如何走向可操作性实践?(3)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可能?(4)社会主义与科学技术关系如何?(5)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如何?(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共进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研究在始终立足现实的同时,必须坚持科学话语、哲学话语和政治话语、文化话语的内在同一的基本方法、原则与取向,提高学术水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创造性的发展认识与实践.如今,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对社会主义认识与实践的深化,也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重大理论课题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始终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重要特征、价值取向的准确把握.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着时代与历史的双重逻辑,是当今时代特征和民族精髓的共振,创新出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与民族精髓深入研究,能够使我们在更为广阔的时空领域去把握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17.
始终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重要特征、价值取向的准确把握。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着时代与历史的双重逻辑,是当今时代特征和民族精髓的共振,创新出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与民族精髓深入研究,能够使我们在更为广阔的时空领域去把握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18.
<正>为深入探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重大问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及《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拟于2016年11月在四川省成都市联合举办"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源流·现状·趋势"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一、会议主题:"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源流·现状·趋势"1.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2.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基本态势与未来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哲学意蕴,主要表现为:名实观——名与实相结合:社会主义应该是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而不是有名无实或名不副实的社会主义;运动观——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而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过程;辨证否定观——肯定与否定相结合:以否定的形式来思考和表达社会主义的肯定内容;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结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上都有作进一步提炼的需要.文章试图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涵密切相连、广大人民群众核心价值观念生成的特点与规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成效与要求三方面探讨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