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翟玉琢 《党史博采》2004,(10):45-46
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题为《甲申三百年祭》,1944年3月19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刊出,不久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印成单行本。此文之所以名为《甲申三百年祭》,是因为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部攻进北京,灭亡明朝,是1644年,按古代干支纪年为甲申年,到郭沫若写这篇祭文的1944年,又逢甲申,整整过去了三百年。从《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到今年,再逢甲申,时光又过去了六十年,但重读这篇文章,感触颇深,觉得仍有很现实的意义。《甲申三百年祭》摘引了《明史》、《明史北略》、《甲申传信录》等许多史料,客观详尽地评介了李自成的成败和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  相似文献   

2.
一、《甲申三百年祭》的写作背景按照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60年一个周期,今年又逢甲申。由今年上溯六个周期,是明崇祯十七年,这年的农历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4日),闯王进京、崇祯上吊,标志明朝的灭亡。上溯一个周期,是1944年,正是中国人民为了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奋力拼搏的一年。这年的1月15日,重庆文化界的一些朋友在郭沫若家中集会,商量如何纪念明亡三百周年。郭沫若把研究先秦史的兴趣转移到了明末,写成《甲申三百年祭》。重庆《新华日报》、延安《解放日报》都先后全文连载,前者配发了相关的短文,后者加了长篇编者按。1944年4月15日出…  相似文献   

3.
黄禹康 《党史博采》2011,(11):28-30
1944年3月19日,是明王朝灭亡三百年纪念日,重庆《新华日报》连续刊载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由于立场不同,国民党认为《甲申三百年祭》“影射当局”,对文章进行大肆围攻:毛泽东则把《甲申三百年祭》视为“胜利时骄傲”的鉴戒之史论,列入延安整风文献,告诫共产党人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1944年3月19日,是明朝灭亡300年纪念日,重庆《新华日报》开始连载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由于立场不同,国民党认为《甲申三百年祭》“影射当局”,对文章进行大肆围攻;毛泽东则把《甲申三百年祭》视为“胜利时骄傲”的鉴戒之史论,列入延安整风文献,告诫共产党人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先生在重庆发表了历史散文《甲申三百年祭》。选择这一天是意味深长的,因为正是在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白成杀进了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立国276年的明朝灭亡了。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的注意,他将其列为整风文件,并多次号召全党认真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因此而扬名。恰逢建党90周年,重读《甲申三百年祭》,有了一点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1944年是朱明王朝灭亡三百周年,也是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洽好又逢甲申,《新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准备发表纪念文章、时在重庆的郭沫若闻讯后.积自己多年对明史的研究心得,写成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章,在当年3月19日的《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4日。  相似文献   

7.
《党建》1994,(4)
重温《甲申三百年祭》有益──访温济泽纪新今年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打进北京(1644年3月19日)、后因腐化等原因失败又匆匆退出北京(1644年4月30日)350周年,是郭沫若就此历史教训写出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犯》50周年,也是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  相似文献   

8.
历史告诉我们的真理没有过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郭沫若同志《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也是李自成进入北京360周年。郭老在文章一开始就说:“甲申轮到它的第五个周期”,那么,现在是甲申轮到它的第六个周期了。郭老的文章是1944年3月19—22日在重庆《新华日报》连载的。文章一发表,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只隔了一天,在3月24日发表一篇气势汹汹的社论,题目叫《纠正一种思想》,指名道姓地写道:“在全中国的人民以血以泪以汗苦战七年,并且最后胜利业已在望的今日,却还有人出于一种反常心理,鼓吹败战主义和亡国思想。这便是最近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所…  相似文献   

9.
六十六年前,郭老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著名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论述李自成由胜利走向失败的原因。同年,毛泽东同志把《甲申三百年祭》列为整风文献  相似文献   

10.
正"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的警世名言,尽人皆知。而"两个务必"思想与《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渊源却鲜为人知。70年前,由大文豪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首发,由此引发朝野震动、国共交锋,进而启发了毛泽东,直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甲申三百年祭》的撰写和发表1943年3月,国民党抛出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并利用行政手段强制国民阅读。该书堪  相似文献   

11.
陈晋 《前线》2013,(11):89-91
《甲申三百年祭》和《前线》是毛泽东在1944年春天读到的。经他推荐,这两部作品在中国共产党从抗战胜利前夕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发挥了其他书籍难以替代的普遍教育作用。《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简称《甲申》)是郭沫若纪念明末李自成起义三百周年写的长篇历史论文,连载于重庆《新华日报》1944年3月19日至22日副刊。该文分析了李白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几起几落,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最后又陷于失败,结果只待了48天便失败退出北京的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2.
值得铭记的历史启示──纪念《甲申三百年祭》发表50周年闻立树,王连夫今年3月19日,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统治的350周年,又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发表50周年。岁月荏苒,半个世纪后的今天...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实践》2001,(4):24-24
350多年前那个甲申年,明王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推翻了;然而不久,大顺军也从胜利的高峰跌下来,很快失败了。57年前,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明朝灭亡和李自成失败的教训。1944年3月18、19日的延安《解放日报》转载了郭沫若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为了鉴戒历史的教训,我们重新刊登《解放日报》的编者按,并建议重读一下《甲申三百年祭》。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40年代中,郭沫若发表了史论名著《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简称《甲申祭》),曾威撼雾都,誉播中外。朱明王朝覆灭和李自成起义由胜利走向失败迄今已有了350年,《甲申祭》发表也有了50年。当我们步入90年代的中期,再展读这篇名著,仍能感受到它的力透纸背之功,不禁虔心扣问历史的殿堂,以明历史上兴衰存亡之道,更坚定我们对当代反腐倡廉的斗争意志和必胜信心。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19日,是郭沫若大师发表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60周年,也是朱明王朝灭亡、李闯大顺政权攻占北京360周年。当年虽然有人对郭在“甲申史沦”中提及的往事不屑一顾,乃至大加鞭挞,但60年前的甲申,学政两界的民主进步人士还是不约而同地对之进行讨论与研究,引起一场重大的风波;改革开放新时期,学界又因此而引起风波;今  相似文献   

16.
今年,又是一个甲申年。 60年前,郭沫若同志的一篇《甲申三百年祭》,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抗日战争必将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之花必将在华夏大地盛开。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全党应该如何应对? 郭沫若同志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为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了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和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再次表达了执政党坚决反腐败,永远不动摇的决心。60年前的194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申年。就是在这一年,郭沫若挥笔写就了一篇史论结合,不仅在历史学界,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应的《甲申三百年祭》。300年前的甲申年,也就是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王朝相继消亡,一个是朱明王朝,另一个则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王朝,朱明王朝的覆灭,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政权,则是在取得全面胜利的情况下,刚刚建立即宣告败亡。这一段让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对每一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一年是甲申年,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际,回顾历史,重温郭沫若先生六十年前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不由使人想起了具有深远警示意义的甲申旧事。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也是明王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北京失败360周年。历史的风烟虽已远去,而史学宏论却常读常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研究历史的兴衰,探索执政规律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甲申三百年祭》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本刊特发表几位专家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也是明王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北京失败360周年。历史的风烟虽已远去,而史学宏论却常读常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研究历史的兴衰,探索执政规律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甲申三百年祭》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本刊特发表几位专家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