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府作为最重要的权力主体,其政治权力在分配社会资源和调节、监督社会财富公平分配中具有巨大的功能作用,而政治权力也是制约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政党协商能否有效嵌入公共决策同时受宏观层面的价值认同、中观层面的制度约束和微观层面的协商主体等因素的制约。调研得知,当前政党协商纳入公共决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宏观价值之维,存在弱化、西化或异化政党协商价值等问题。在中观制度之维,存在制度位阶不高和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在微观主体之维,存在协商主体平等性、协商意见聚合性和协商主体主动性不足等问题。我们认为,政党协商有效嵌入公共决策,在宏观层面,需要培育政党协商价值认同;在中观层面,需要建立政党协商议题设置制度,完善协商成果转化制度以及优化政党协商机制;在微观层面,需要增进政党协商主体政治互信,增强协商意见聚合能力,培养旗帜型和复合型协商人才。  相似文献   

3.
公共权力产生于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需要,是人类集体性生活不可或缺的客现性存在。从本质上看,权力既是一种物质性力量,又体现权力主体与客体之同的关系。权力的力量本质决定了权力具有价值中立的工具本性,而其关系本质刖赋予权力一定的价值偏好,人的价值理性催生出权力的扩张性、腐蚀性、强剥性等次生属性。权力必须制约是政治生活得出的基本规律。以分权与制衡为棱心的权力制约权力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蛙变。自近代以降,权力制约权力是自由宪政捌度幸畸约权力的首要选择。也是民主制度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4.
一、宪政制约对于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意义合法性在英文中称为legitimacy,意思是指合乎法律的(lawful)或法治的(legal).哈贝马斯认为,合法性是指一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换言之,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在对社会进行政治统治或政治管理时是时何以得到社会和民众认可的问题.合法性是在政治权力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方面,政治权力主体为强化自身的政治统  相似文献   

5.
在警务实践中,部分民警处警时有规避法律、消极不作为、未依法尽职履责的现象。究其原因,微观层面是民警无所作为,未依法履职;中观层面是公安财政、人事受地方政府制约;宏观层面是法律(价值、原则)与(政治、经济)利益的角逐和博弈。因此,理顺和正确处理好公安机关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是依法处置拆迁类警情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青年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阶段。本文从社会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层面考察了制约青年社会化的一些基本因素:在宏观环境层面,提出政治、文化与宗教等因素对青年的社会化起着重要影响;在微观环境层面,提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因素直接制约着青年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从主体还是客体的角度来理解学术权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难点之一。权力被赋予主体,主体即获得了权力特征。此后,主体作为一个整体人而作用于其管理对象。可见,权力主体与权力的关系是直接的。而权力对象只有以权力主体为中介才能与主体的管理对象发生关系。所以,权力主体与权力的关系更为直接和深刻。因此,从权力主体的角度来界定学术权力就更为科学。正确理解学术权力的概念是提高学术人员在大学管理活动中地位的理论基础,对于改变我国大学管理中主体错位弊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县级权力家族化存在于我国极少数地方,其有多种特征及发展趋势,并凭借所拥有的负社会资本在制度、经济、社会环境和公务员四大层面造成一定危害。从宏观上来看,县级权力家族化的成因可归入历史文化、制度、环境这三个层面,基于其成因,可以从文化、制度、环境这三个层面入手提出消除县级权力家族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政治权力的理解,既有基于强制性从权力主体到客体的单向理解,也有基于公共性从权力客体到主体的逆向理解。后者是符合人类普适价值和党对权力性质的本质性理解。权力的公共性是对权力进行伦理限制的理论前提,因为它内含权力运行的普遍善指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权力行使背离公共性、造成合法性危机是对权力进行伦理限制的现实前提。政治系统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实现和促进权力的公共性,如推动经济增长、意识形态领域的灌输,制定法规制度等。但是,权力主体基于健全理性的卓越行动更能体现权力公共性价值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政治和谐是指政治关系的和谐,是政治权力主体和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或秩序。从政党制度的角度来看,要使一个国家达至政治和谐的状态,必须要有和谐的政党关系、和谐的政治参与、和谐的政治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相似文献   

11.
为防止侦查行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违法现象,必须在法律层面上构建一种针对侦查行为的事中制约机制,以改变我国目前侦查行为缺乏事中制约的现状。在事中制约机制中,制约的客体主要是取证性侦查行为和涉及人身自由的侦查行为,制约的内容主要为侦查行为的合法性,而检察机关和法院则应发挥制约主体的作用。为确保这种机制发挥作用,还应赋予检察机关和法院一定的实体及程序制裁权力。  相似文献   

12.
对于我国检察权的性质,长期以来分别有法律监督权说、行政权说、司法权说等等不一而足。比较两大法系国家检察权的性质,从宏观层面上和微观层面上分别对我国检察权的性质进行比较分析,可见我国的检察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检察权是与行政权和审判权平行并列、具有独立地位和特殊性质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公共政策制定中各利益主体的非充分利益博弈,政治精英的个人利益倾向性,以及传统投票方式的局限,使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公共性的偏离,对公共政策制定进行监控事关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合法性,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监控重点在于对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监控。但是,公共政策监控主体与客体双重性及其监督关系的复杂性,政策制定者职位优势使其在被监控中处于有力地位,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度上的缺陷等因素给有效的监控造成了障碍,建立一种真正的对话机制,打破信息垄断,理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监督关系,明确监督者的职责,对于加强政策制定中的监控力度维护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权力是指一定的社会主体(个人或组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通过一定方式支配或制约客体的一种现实力量。权力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掌权者可以凭借权力来服务国家和人民,这样,权力成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的工具;另一方面,掌权者又可以使权力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同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文化统战思想包涵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彰显着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的完美统一。从宏观层面的形式结构审视,周恩来文化统战思想是由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目标和价值路径诸要素构成的系统:就其微观层面的实际功能而言,它又是涵盖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思想和文化价值等工具效用的集合。对于周恩来文化统战思想的价值分析,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周恩来文化统战思想内涵和作用的全面把握,而且对周恩来文化统战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法律存在除了具有物质层面上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外 ,还具有与之相契合的观念层面上的法律文化作为内在支撑。法律文化是柔性的法律存在形式 ,它为相应的法律存在提供合法性论证。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如下两种法律文化 :充满奴性、被动服从的客体主义法律文化以及自主自立又与社会结合的主体主义法律文化。必须要以锐利的主体主义法律文化摧毁传统的客体主义法律文化 ,这应是当代中国构建先进法律文化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说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对利益机制的冲突分析 ,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一般社会关系及法律关系采用的一种基本方法。行政执法 ,作为一项社会控制工程 ,既规范保障行政权力的运作 ,又控制约束行政权力的行使 ,其最终目的是保障特定的利益。行政执法主体在执法活动中 ,由于外在和内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其应有的利益观 ,内部发生“细胞”恶化或产生“蜕变” ,外部受到“冲击”或发生“冲突” ,最终导致利益观的“变异”———把握驱动行政执法中客观存在的执法者利益观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权力的主体及其制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上讲,将行政主体理解为是宪法、法律授予行政权力的行政组织机构,并无不妥,但在研究行政权力的制约时,仅从这种层面上认识行政权力主体是不够的。实际上行政权力的主体从名义上的拥有与实际上的掌握运用来看,可以分为形式主体与实际主体。对行政权力主体制约的重点是行政权力的实际主体,其制约方式主要有两点:一是建立一套行政机关内部的目标责任制度,形成对公务人员个人利益的控制机制,从而在较大程度上降低行政权力的违法限度;二是固定并公开权力运用的标准,减少权力的自由掌握空间,特别是尽量压缩其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空间。  相似文献   

19.
军事法规是我国军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主政治的背景下,军事法规制定权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力,该权力归属于人民,但权力的行使则交给中央军委。主体的分离使该权力具有一种脱离人民的倾向和离心力。为了避免权力的扩张,平衡军事法的价值,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军事法规的立法控制成为必要。但是,立法权只能在抽象权力层面上制约军事权,作为军事立法又难免具有一定保密性,这使得军事法规的立法控制面临一定困难。为实现对军事法规的立法控制,必须在充分考虑军事法规特殊性的基础上,完善作为军事法规立法依据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将军事法规纳入违宪审查范围,同时进行相应的立法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一种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由众多思想和观点构成的一个理论集群。大体上分为现实主义(又称重商主义或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三大范式。在国家与市场的政治经济安排上,现实主义主张政治决定经济,权力统制市场,市场经济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权力的需要,现实主义者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其基本价值观是国家权力至上。自由主义认为政治与经济之间是自治关系,自由市场与权力机构之间关系本质上是和谐共存的,自由主义者追求个人福利最大化,其基本价值观是个体自由优先。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认为国家与市场之间隐含着内在的矛盾性和冲突性,经济因素是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的动力源泉,决定着国际政治的发展与演变进程。马克思主义追求阶级利益最大化,其基本价值观是社会公正和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