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想的政治秩序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政治秩序的有序运行,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稳定。然而,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创伤,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秩序的运行与维持。鉴于此,笔者借以政治学的理论来对"东突"恐怖主义分裂势力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揭示"疆独"的本质,并尝试提出社会变革时期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秩序的有序运行与维持的主要路径,以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政治整合理论是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说,制度化整合是政治整合的基础;政治秩序是政治整合追求的理想;政治规则化是政治整合的集中体现;组织化控制是政治整合的最佳路径;寡头统治是政治整合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政治实践领域的进步状态和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政治伦理是为了实现和维护一定的政治理想与政治秩序 ,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政治活动合理的、适宜的系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从政者道德品质的总和。政治伦理具有工具正当性即依据一定的伦理标准对人类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加以评判 ,为人类政治活动在特定环境下如何行动提供规范性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价值正当性功能 ,它不仅论证和说明政治对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 ,而且作为政治的根本价值观具有评价现实社会政治的价值判断功能和建构理想政治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政治禾口谐: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虞崇胜  郭为桂 《唯实》2005,4(5):14-17
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总体性的社会理想,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秩序的维持需要以和谐的政治作为其秩序前提和制度保障,和谐社会有赖于特定的政治结构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整合和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5.
社会稳定是古今中外的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秩序。社会稳定取决于各种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本文试图从政治学理论的角度对社会稳定进行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文章主要从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参与、政治发展4个方面阐释了其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桂珍 《唯实》2004,(9):87-89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政治实践领域的进步状态和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政治伦理是为了实现和维护一定的政治理想与政治秩序,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政治活动合理的、适宜的系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从政者道德品质的总和.政治伦理具有工具正当性即依据一定的伦理标准对人类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加以评判,为人类政治活动在特定环境下如何行动提供规范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张桂珍 《唯实》2004,2(8):87-89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政治实践领域的进步状态和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政治伦理是为了实现和维护一定的政治理想与政治秩序,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政治活动合理的、适宜的系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从政者道德品质的总和。政治伦理具有工具正当性即依据一定的伦理标准对人类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加以评判,为人类政治活动在特定环境下如何行动提供规范性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价值正当性功能,它不仅论证和说明政治对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而且作为政治的根本价值观具有评价现实社会政治的价值判断功能和建构理想政治社会的行为导向功能,为人们认识政治活动及其变化提供基本的观念框架和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8.
宪制秩序变迁是中国现代化与国家建构进程的主导性线索。新中国宪制秩序肇始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毛泽东宪制思想和共同纲领制宪实践为宪制起点,历经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而抵达作为真正"改革宪法"的八二宪法。新中国宪制秩序以人民主权、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为不变的根本法,以不同宪法文本及其具体宪法律秩序为内容构成,对70年来人民主权与党的领导的法治互动及其制度网络的成熟起到了根本法的保障作用。"改革宪法"具有典型的政治平衡性和法治协调性,对习近平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及对外战略起到持续支撑作用。围绕"改革宪法"存在不同的理想图景和政治取向,我们需要始终注意维护这一宪法的原则、限度及其平衡性,避免极端化的冲击和改造。新时代宪制秩序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旗帜,以2018修宪新秩序为规范框架,试图建构一种完备自主且对外开放的中国宪法新秩序,其发展前景依托于"一带一路"具体实践及其政治哲学的理念准备和规范导引,而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宪制方向不断寻求共识和进展,从而将中国宪法再次带入世界文明制度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古希腊思想家对社会和谐曾有过重要论述.他们认为,和谐与秩序是宇宙的最高规律,也是任何理想城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法治是实现城邦和谐与秩序的必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贤人政治"是达到理想城邦的体制保证;正义和平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海英 《探索》2004,(5):40-43
程序理性打通了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隔阂,为世俗性政治秩序的维持和推进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思维路径。程序理性的发达跟当代哲学认知论转向交往理性密切相关,它具有实践性、反思性、公共性的认知特质和化解政治矛盾、巩固政治合法性、实现政治制度化的实践功能。毋庸讳言,其功能的实现需要苛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村庄治理秩序研究是村庄政治研究的基础。研究以能够表达村庄基础的经济社会分化水平、村庄归属感及村级正式权力的影响力作为标准,将改革开放后至今的中国农村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对村庄精英的分析为切入点,对不同时段的四种理想类型村庄的精英权力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把握村庄权力的运行实态,探究处于同一/不同时段、相同/不同性质村庄的村庄治理秩序,最后将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对精英角色与地位、精英权力结构及村庄治理秩序之间的关系的探析上。  相似文献   

12.
政治稳定问题与中国政治秩序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稳定的实质是政治秩序的存在与有效实施。政治秩序即为社会所公认的、能够产生出具有实际政治效能与合法性的政治权力的规则和制度。政治秩序能否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最终取决于其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中国的政治秩序是基于“共产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而形成的政治规则与政治制度。这一政治秩序符合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成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6,(6)
社会政治稳定所追求的政治秩序内在地包含制度与价值两个层面,即制度秩序与价值秩序的统一。制度秩序是一种显性秩序和刚性秩序,构成社会政治稳定的外在表现形态,价值秩序则是一种隐性秩序和柔性秩序,构成社会政治稳定的深层结构。现代国家的价值秩序一般是通过国家意识形态的力量塑造形成的,一方面通过塑造政治信仰,国家意识形态成为维系政治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另一方面通过培育共同的道德与文化价值观,国家意识形态成为促进社会团结、实现社会整合的价值基础。国家意识形态作用于社会政治稳定的内在机制体现为社会凝聚机制、政治认同机制和政治整合机制。从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两个层面来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对于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秦德君 《理论文萃》2001,(2):35-39,30
在政治发展中,有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就是人类对社会发展乃至历史进程表现出一种参与意识和历史主动精神,追求正义、合理、秩序和合乎人性要求,借助于已有的历史经验和政治传统,以某种理想的政治目标为依归,以政治构想、政治方案、社会蓝图的种种方式对社会发展进行理性筹划和安排,而这种政治行为方式的实践与理论,在积极意义上同时也在消极意义上不同程度地干预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政治认知力是一种"前提性国家治理能力",实现的关键在于三个主要因素:强前瞻力、巧转化力和稳控制力;高度的复杂性和界定的模糊性乃其根本属性,因此忽略或误解其内涵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政治走向和政治道路。我国目前尚处于政治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政治认知力的形成与培养面临着三大困境:对"已知"的偏爱和对"未知"的恐惧、对"工具理性"的重视和对"价值理性"的淡漠、对"美好秩序"的憧憬和对"失序现实"的忽视。在全球治理浪潮的推动下,为了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获取创新的新优势,就必须充分发挥政治认知力的正效应,"坚持独立,以人为本"共同打造我们理想中的"美好秩序"。  相似文献   

16.
政治理念以其影响政治主体的心理价值取向,从而规范着政治行为、影响政治制度的内容与性质;规定着秩序生长的方向、影响政治控制的方式;关联着秩序实现的状态等方面而在政治生活中起着秩序导向功能。人民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是正确发挥政治理念秩序导向功能的内在价值原则。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健康运行与维持的理念问题是要在政治实体方面践行"和谐"政治理念,在政治制度层面坚持"正义"政治理念,在政治控制维度贯彻"合法性"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验与亨廷顿“政治秩序模型”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来,中国学者广泛运用亨廷顿的经典政治秩序模型来分析中国政治稳定问题.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化这个议题上,但缺乏对该模型本身的反思.本文则从逻辑和经验两个角度检视该经典政治秩序模型对于中国经验的适应性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试图提出一个改进型的政治秩序模型,即通过对社会资本的要素和发生机制的分析,认为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政治制度化来容纳或适应不断扩大的政治参与,同时,加大投资社会资本来抑制民众在政治参与中的激进化倾向,促进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政治秩序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它的形成是人类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条件。从哲学视角看,政治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适应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来研究政治秩序的起源,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揭示出政治秩序是人的社会本性的内在规定。政治秩序还是人性自由的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19.
政治秩序的运行与维持必须要有相应的社会基础。社会资本中的信任、规范与组织网络三要素构成了理解政治秩序运行与维持的社会基础重要视角,是政治秩序运行与维持的一种有效政治资源,而政治秩序的内在要求也决定了社会资本培育的向度。  相似文献   

20.
历经近代西方国家的冲击,维系传统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礼俗秩序不断枯萎,但其依旧是影响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重要秩序。"法治秩序"伴随着近代以来的国家政权建设不断渗入基层社会政治生活,但在撤社建乡后,法治秩序由于基层政权被削弱而呈现出一种近乎于"无秩序"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民众个人利益得到增长,群体利益不断分化,非正式力量不断地影响基层社会,使得当前基层政治生态呈现出非正式与正式、传统与现代、礼俗与法治多元秩序交叉共存的局面。构建现代基层社会政治生态并不是要割裂传统,而是着力于在传统礼俗秩序和现代法治秩序的交融中找到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秩序基础平衡点,既要不断完善法治,又要给礼俗秩序预留发展空间,不断促进礼俗与法治的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