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行的重大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战略,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步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区域和城乡平衡发展机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在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创新,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主要标志是科学发展观的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与发展、执政党建设纳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创新成为现代化战略的核心等。这种创新使中国的现代化适应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新潮流,促进了国际上发展观念的发展,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我国科技优势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多方面深化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及其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知识财富在国际经济竞争领域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各国对其研究也逐渐从私权范畴提升至国家层面的战略研讨。笔者以为在中国寻求知识产权发展方向的过程中,必须把握知识产权国家战略的定位并重视其具体的运用,以期最终形成一套符合本国国情,又能与国际社会接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作为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文明变迁,是一个三维展开过程。“传统——现代性”、“西方——非西方”、“经济——社会”,构成现代化的三个基本维度。在空间维度上,非西方后发展国家或不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现时代全球现代化的主体内容。在历史维度上,当代世界的现代化不仅表现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而且凸现出从第一次现代化向第二次现代化的过渡。中国是世界上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大的不发达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目前已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应形势变化,作出新的战略调整,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文魁 《前线》2021,(1):35-3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型国家确立为远景目标,提出“十四五”时期创新能力要得到显著提升,将创新置于核心和战略支撑的地位,赋予科技创新4个面向新指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坚持企业是创新主体与创新发源地,人才是创新活力的根本,培育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必将使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7.
戴木才 《前线》2021,(2):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重大创新,具体表现在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把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突出国家治理效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主体关系的科学化,确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发展小城镇: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小城镇在中国农村现代化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要最终实现现代化,必须把发展小城镇作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新战略,要通过发展小城镇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以速度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要特征的。因此,虽然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也为高速的经济增长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是消耗了大量资源,加剧了资源短缺。传统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化的成效如何 ,现代化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是个决定性的因素。近代以来 ,真正把西部开发提到国家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 ,以国家的力量督导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是 194 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按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区域发展战略来区分 ,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地区均衡发展战略 ;二、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 ;三、地区经济非均衡和均衡相结合的协调发展战略与西部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基于对全球化新趋势的审慎判断而做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其本质要求是聚焦内部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各种障碍和矛盾,打通要素循环流动各环节,构建统一、平整的国内大市场,从而以更高的发展质量引领未来的内外循环。双循环战略内在地要求厘清政府-市场关系、建立法治化环境、严格保护市场主体产权、打造公平竞争宽松有序的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国内有效需求。双循环战略的核心在于畅通其流,而畅通其流的关键在于构建新型的政府-市场关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英格尔斯对“人的现代化”的阐述入手,阐明少数民族现代化对于少数民族自身以及民族地区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分析我国少数民族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少数民族实现现代化的三大障碍,并积极探索实现少数民族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中华民族的生存权放在第一位,在建设国家、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把保卫国家的主权、人民的安宁、防止和反击敌对势力的侵略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强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立起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全民防御为基础的国防体系,从而有效地保卫了国家的主权,使我国50多年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搞建设。 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受时代的装备技术水平所制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一般说来.50-60年代的现代化,以核武器为后盾,有快速的机…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我国法制建设已步入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作为法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法制建设,同样面临着一个现代化发展的问题。由于民族法制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其现代化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制约着整个国家法制建设的现代化进程,而且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陈占锋 《学习论坛》2007,23(4):34-36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创新的路径极大地影响着创新的结果。在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下,我国的土地制度创新要克服路径依赖,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政府要承担起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责任;强制性制度变迁要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新时期理论创新的典范.宁波的现实选择在于理论创新,它既得益于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指导,又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是最大的节约。我们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狠抓产品结构的调整,大力扶持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利用体系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节约型社会,并要开展全民教育,树立节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论农业现代化与我国农业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和技术进步的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和体制创新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生产技术 (生产条件、生产手段 )的现代化 ,而且包括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农地制度、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业科技体制、投入体制以及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制等一系列体制、制度的现代化。一、农业现代化对农业体制创新的内在要求1 .对农地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求 :要变革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地主所有、农民租佃”的土地经营形式 ,建立起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19.
韩民青 《理论学刊》2007,(8):96-101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要站在时代前列,面向现代化和新工业化,大力推进新科技革命、新教育革命、新价值观革命、新社会理论革命、新文学艺术革命、新传媒革命,积极为新产业革命和新体制革命服务;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建成发达的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形成先进的科学技术实力,形成有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社会理论,形成富有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建成世界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20.
按照李光耀的建军思想,新加坡独立后迅速建立了一支独立的防务力量。由于国情特殊,所处地理位置在战略上又十分重要,新加坡不可能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捍卫其国家安全。新加坡政府在国家安全政策上十分谨慎,一直把维持大国均势、地区均势和睦邻政策置于国家安全战略之首。新加坡的安全战略有三个层次:建立独立、精干的军事力量;推动东盟地区军事合作,实现地区和平与和谐;借助区外强国的军事介入和双边军事同盟关系,以高超的均势艺术使区外大国在该地区相互牵制,使新加坡免于沦为任何霸权的附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