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尼罗河病毒病 (WestNilevirusdisease)是一种虫媒性病毒病 ,其病原为西尼罗河病毒 (WestNilevirus)。该病毒属黄病毒科的乙型脑炎病毒血清群 ,可引起人类及马、鸟类出现脑炎症状 ,马是该病毒的终宿主。近年来 ,西尼罗河病毒病频繁发生于欧洲、北美洲及中东、西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如1999年美国发现西尼罗河病毒病病例 ,当年有 2 5匹马发病 ,2 0 0 0年有 6 0匹马发病 ,2 0 0 1年增加到738匹 ,2 0 0 2年剧增至 15 2 5 7匹 ,2 0 0 3年截至 9月初有 1185匹马发病。马西尼罗河病毒病可通过赛马和旅游娱乐马广泛传播 ,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将西尼罗河病毒(WNV)的主要免疫原性基因prME插入HIV-1慢病毒载体pHR中,构建了转移质粒pHR-WNV/prME。在脂质体介导下,将该质粒与p△8.2、pVSV/G共转染293T细胞,48h后收获细胞上清。将上清转导正常的293T细胞,通过报告基因荧光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利用HIV-1慢病毒载体系统包装得到了假型病毒,可以高效转导293T细胞,并实现了WNVprME基因在被转导细胞中的表达,从而为基于慢病毒载体的WNV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疆部分地区动物西尼罗病毒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新疆部分地区动物西尼罗病毒(WNV)的流行状况,采用一步法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对采自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以及巴音布鲁克草原的200份马血样、100份驴血样和100份犬血样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WNV包膜蛋白(E)基因片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被检血样中未发现WNV E基因片段,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我国新疆部分地区的动物中存在WNV感染。提示,近期内该地区出现WNV流行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是雏鹅感染鹅细小病毒 (Gooseparvovirus)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又称小鹅瘟病毒性肠炎、鹅细小病毒病等。该病主要侵害 4~ 2 0日龄雏鹅 ,传染性强、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是严重威胁养鹅业健康发展的一种传染病。 2 0世纪 5 0年代 ,我国学者方定一等在江苏扬州首次发现、分离出病原并将其命名为小鹅瘟病毒。近年来 ,贵州省贵阳市部分地区不断发生疑似小鹅瘟的传染病 ,笔者等对修文县等地的发病雏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变观察以及病原分离鉴定 ,确诊为小鹅瘟。1 流行病学调查2 0 0 1年 ,…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从死亡湖羊淋巴组织中检测出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羊肠道病毒混合感染,为了分离羊肠道病毒,采取病毒总RNA转染BHK21细胞方法,连续传代后,通过致细胞病变、测序、TCID50测定和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电镜观察等鉴定分离出病毒,并与参考毒株比对分析分离病毒的基因特征。结果显示,转染病毒总RNA的BHK21细胞传至第2代就出现了明显的致细胞病变效应,测序证明培养物中仅含羊肠道病毒,其基因组全长为7 446 nt,其中5′UTR长821 nt,3′UTR长109 nt,ORF长6 516 nt,与参考毒株比较可划分为G种肠道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20~30 nm,第6代细胞毒感染8 h时TCID50值最高,为10-4.2/0.1 m L,命名为JSNT/1/2022株。本研究首次利用组织病料RNA转染细胞的方法成功分离出1株羊肠道病毒,说明羊肠道病毒核酸具有感染性,为羊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探索了一种更为可靠的方法,也为羊肠道病毒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奠定了病原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禽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表现为发病急 ,传播快 ,发病率高 ,病死率高 ,在我国屡有发生 ,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我国学者已对该病做了详尽的研究 ,认为是由Ⅰ型禽副黏病毒即新城疫病毒引起的 ,基因型为Ⅶ型。 2 0 0 1年以来海南省发生了该病 ,笔者对此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解剖病变观察和病原分离鉴定。1 材料1.1 试验动物  9~ 10日龄非免疫鸡胚 ,非免疫种鸡所产。 1日龄雏鸡 ,用非免疫鸡胚自行孵化。 6周龄小鸡 ,2 0日龄以上小鹅 ,严格隔离饲养 ,试验前测定新城疫HI效价为 1.0lb以下。 …  相似文献   

7.
利用PCR技术扩增西尼罗病毒(WNV)E蛋白基因并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pET-30a(+)-WNV-E,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利用His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纯化后的蛋白经SDS-PAGE与Westernblot鉴定正确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WNV E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被成功表达,蛋白最佳诱导条件为37℃,0.8 mmol/L IPTG诱导5 h,经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WNV E蛋白。本研究成功表达并纯化了WNV E蛋白,证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WNV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新型疫苗的研发及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鹅副粘病毒病是新发现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近年在江苏省洪泽县也暴发流行。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致死率高 ;临床表现为排稀便、消瘦、瘫痪 ;主要病变是消化道出现大小不等的纤维性结痂和溃疡灶。1 发病情况该病 1998年夏季在江苏省洪泽县共和镇个别养鹅户中发生 ,2 0 0 0年以来 ,该病在我县的高良涧、黄集、朱坝、岔河、三河、东双沟、共和、西顺河 8个镇的鹅群中不断发生 ,而且形成地方流行趋势。 2 0 0 0年 5月 ,我们对这 8个镇重点发病的鹅群进行了现场调查 ,并取病料进行了系统诊断。调查鹅群的发病情况见表 1和表 2。表 1 调…  相似文献   

9.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常见重要病原体之一,且存在众多基因型,对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2016年在美国首次发现新型猪细小病毒PPV7,随后该病毒陆续在中国、波兰、韩国、瑞典和巴西等国家被检出,并在我国多个地区广泛流行。本文综述了PPV7在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本课题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对PPV7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更加全面地了解PPV7的分子结构和潜在致病性,为PPV7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犬细小病毒病,最早发现于美国(1978年),以后蔓延全世界。病毒从感染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唾液中排出,此病毒抵抗力很强,在粪便中能存活一周。康复犬仍可长期带毒,对犬危害严重。 (一)流行情况 犬细小病毒病散在发生,呼兰县自1982至1985年止,全县21个乡镇,300多个大队均有本病发生和流行。其中1982年呼兰镇有犬5500只,发病275只,发病率为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