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朋友的母亲突患脑溢血去世了,他的生活马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先,他每天可以睡到8点,但现在必须6点起来,叫醒上学的孩子,给他穿好衣服,烧好早饭,在7点半之前送到学校。晚上,他5点半下班,他让孩子先在学校做作业,然后等他去接。每次去,孩子常常委屈地掉泪。于是,他买了一辆摩托车,不再乘坐公交车,可以节约半个小时的路程。第三天,驾驶摩托车,就撞了一个人,幸亏那人没大伤,赔了医药费。但那人表示“这事没完”。朋友对我诉苦:家中一个人都不能少。知道朋友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甚好,朋友总是责怪母亲对他的帮助不大。但现在,等到醒悟过来才发…  相似文献   

2.
瘊子     
母亲脸上长了一个瘊子,它触目惊心地矗立在鼻子的左边,红彤彤的,使母亲看上去凭空增加了一丝恐怖感。不过,他小的时候,并没觉得这是什么大毛病。后来上了学,同学们都拿他母亲脸上的瘊子取笑他,才让他意识到这个瘊子对自己是个多么大的伤害。他不愿意让母亲出现在别人面前,尤其是自己的同学和朋友面前。小学时,母亲有时候还问他:“儿子,怎么你的同学不到咱们家来玩?”但是母亲很快就敏感地揣摸到孩子的心理了。她不再提这些事,装作对此一无所知。她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劳碌着,辛辛苦苦地打理着这个家。直到他上了大学。接…  相似文献   

3.
飘香的生命     
《新青年》2005,(9):29
一次和朋友在街上闲逛,路旁有个垃圾堆,清洁工人已经把垃圾都装上了车,可是车却怎么也发动不起来,那个清洁工很着急.朋友忙跑过去,不顾脏乱和难闻的气味,用力地帮他推车.几经努力,车终于启动了.我对朋友说:"你也不嫌脏,那味儿多难闻!"朋友看着我,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论坛上,有一个贴子的标题是:俯看你的白发。可是点开,却是没有内容。可能楼主忘了发内容了,可是过几天再去看,发现下面跟贴很多,可是依然没有楼主的故事。于是细看那些跟贴,都是讲述自己俯看白发的经历,很是令人动容。有个人讲,他十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外地上中专,母亲送他去火车站。候车的时候,母亲忽然蹲下身,原来他的鞋带松了,母亲给他系鞋带。那一刻,他俯看着母亲的头发,忽然发现,原来母亲已经有了好多的白发了。当时他少年的心里  相似文献   

5.
我的朋友哈利德·扎比尔先生在巴基斯坦民族遗产研究所工作。他对巴基斯坦的民俗颇有研究。有一次,我去向他请教有关巴基斯坦人出生及孩童时期的习俗,他对此很感兴趣,谈起来绘声绘色、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哈利德·扎比尔先生是旁遮普人。他首先讲了旁遮普在这一方面的风俗习惯。在旁遮普,孩子快降生的时候,一般都不声张,仅仅请来几位非常亲  相似文献   

6.
有多少绚烂在时光中慢慢抽离得面目全非,而那些挚爱的花,早已经在暗夜里开好. 他和她都十分喜爱探险活动,他们被熟悉的朋友羡慕地称呼为"探险夫妻". 婚后第5年,他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她想要生一个孩子,做母亲,而他却拒绝着,认为有了孩子将阻碍他们的探险活动.  相似文献   

7.
英舰上的洗衣工 王克昌和李、林二位朋友分手以后,生活又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在上海有金夫人及孩子,金夫人的母亲和妹妹,一家人都靠他挣钱生活。他在天津还有父母,正室夫人及两个孩子,一大家子人等着他寄钱过日子。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虽然都已成家,也都能赚一些钱孝敬父母。但他身为长兄一向是家庭的支柱,为人长子的责任一刻也未敢松懈。再说,一个曾经取得过成功的老板是不会甘心落魄的,总还要做生意,伺机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8.
牵挂     
周周 《新青年》2006,(12):28
记得那年的一个闲得无聊的夜晚,我和朋友坐在沙发上聊天.朋友的手里拿着遥控器,正胡乱地翻看着电视节目.突然他盯紧了电视,表情紧张起来.电视上正介绍东南亚的海啸.  相似文献   

9.
戴墨镜的狗     
一日,一位业余爱好摄影的文友邀请我们前去观看他的摄影展。文友的摄影技术还不够精湛,不过他捕捉到了生活的细节,尤其是拍狗的照片特别吸引人,一张张穿着小花袄扎着小辫或奇装异服的宠物狗照片令大伙忍俊不禁。而我却笑不起来,因为一张戴着太阳镜的狗的相片,使我想起我家曾养的一条狗。席间,文友们都奇怪我看到如此滑稽、狗模人样的照片反而一脸肃穆,我喝了一杯酒,给他们讲了一个关于狗的故事。40年前,我的父母去安徽逃荒,在一个小山村落脚后,父亲做起了挑夫,母亲帮着附近的渔民打鱼晒网。日子过得比在老家饿肚子好多了。一天,父亲从外面回…  相似文献   

10.
谈裸体     
笨猫 《新青年》2002,(10):51
这是一个听朋友讲的故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欧洲正兴起回归自然的天体运动,美国的一名记者奉命专程赴欧洲采访。当他到了海滨的天体营地时,果然发现人人都赤身裸体,只有他一个人穿着衣服,使他心里面感到很不自然。  相似文献   

11.
等到明天吧     
索菲亚·罗兰在<心中的太阳>里扮演过一个有着5个孩子的母亲. 影片讲的是二战时期的故事,那时犹太人的日子不好过,母亲失去了职业,父亲依靠朋友的帮助,在异地隐藏了犹太人的身份找到了一份做邮差的工作,每月可给家里寄回一些钱.  相似文献   

12.
《新青年》2004,(3)
细雨:我叫阿艳,今年19岁。我的父母都说我是一个倔强的女孩,认准一个死理,就一直走下去,从不回头。家里人和朋友劝过我许多次,说我人太倔强了以后必定要吃大亏,但我从来都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前几天,我和母亲因为买手机的事生气了。我想买贵一点儿的,而母亲的意思是让我买最便宜的,我就哭了起来。我和母亲吵了架,谁也不理谁,第二天我在家睡了一天,第三天我就去上班了。  相似文献   

13.
朋友的母亲病了,他和爱人工作都忙,家里家外乱得一团糟,便托我从老家为她找个保姆.  相似文献   

14.
1805年4月2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丹麦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一个鞋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从小便忍受着贫困与饥饿的煎熬以及富家子弟的奚落和嘲笑。但他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通过个人努力摆脱歧视,成为一个受世人尊重的人。没有人愿意跟他玩,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或者给他的玩具娃娃缝衣服。然后等待晚上父亲给他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或者向父亲倾诉他想成为一名演员或作家的梦想。可就在他11岁时,父亲去世了,他的处境更加艰难。14岁时,由于生活所迫,母亲要他去当裁缝工学徒。他哭着把他读过的许多出…  相似文献   

15.
母亲     
作为记者,经常倾听故事,似乎已经退化了感动功能。但当朋友讲述起他的母亲时,泪水顷刻就盈满了我的双眼……  相似文献   

16.
国王的奖赏     
19世纪的印度。有一个喜欢对着家里的榕树静静幻想的小孩子。他看着那株古老的榕树,觉得它的每一道光与影都让他惊奇。他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一些简单而美妙的句子,那些文字排列组合起来有意想不到的乐趣,他想把它写下来。父亲是位慈爱的长者。每天早晨和儿子一起散步,散步时给他讲许多有趣的事情,每一件都让他觉得奇妙非常。回家吃完早饭,父亲和他开始一天的学习。讲解经文,朗读外语,还有那些珍贵的诗篇。他格外喜欢那些诗,觉得它们巾蕴有无穷的乐趣,简直快要被迷住了。那些椿树下的幻想,字字句句地跳跃着,属于他的诗,鼓舞着一颗年幼而天…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一位朋友远在美国的挚友回国看望妈妈。据朋友讲,这位美籍华人是研究纳米技术的专家,喜欢诗歌、音乐,希望我和他见上一面。于是,我拨通了他所住宾馆的电话。  相似文献   

18.
深秋雨夜     
春雨 《新青年》2002,(5):17
你亲长期在外工作,我和母亲住在郊区的一个四方独院里,离县城七八里路。小院虽偏居乡间。倒也宽敞宁静。也不知什么原因,工作后的我和母亲总会为一些问题争论.看法不一。这一切使我以为母亲老了.有时甚至不愿再与母亲讨论一些生活上的话题。一个深秋的雨夜.我和母亲早早关了院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只听得有人叫着“春雨,春雨”,母亲在我床边轻唤着。母亲说:“外面有你的同学叫门。”“同学,什么同学?都十二点了。”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我也问不清,你起来看看呢?这么大的雨,或许  相似文献   

19.
电话之缘     
大海 《新青年》2004,(11):10
有一个朋友,比我略小几岁,在一间公司做事.有一天,外地来了几个客户,他晚上设宴招待,等送走了客人,就有些醉意了.他来到街头,掏出手机,给老板打电话,说说生意上的事. 手机号拨出去了,听对方接起来,他开始说起来,一开口就刹不住车,喋喋不休了好久.他把生意上的事情,还有那地道的济南话,混着满街的汽车声,一并送了过去.  相似文献   

20.
朋友     
公元前四世纪,在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暴君犹奥尼索司。皮斯阿司被判绞刑,将在某个择定的日子被处死。皮斯阿司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歉意,因为他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了。他的这一要求被告知国王。国王感其诚孝,决定让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相见,但条件是皮斯阿司必须找一个人来替他坐牢,否则他的这一愿望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近乎不可能做到的条件。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但,茫茫人海,就有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