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马明刚 《农村青年》2011,(10):54-54
笔者认识这样一位农民,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栽了一个又一个跟头”,目前仍不富裕,他为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感到很“纠结”。  相似文献   

2.
在江西瑞金提起夏复兴,人人都要竖起大拇哥称赞他,这个人称江西“蛋鸡王”的农民企业家,命运多舛,却不改初衰,用辛勤的汗水打造了一片独有的天地。他创办的养殖基地,就像一个天然的绿色世界,处处生机勃勃。就让我们走近这个令人钦佩的农民企业家,看一看他这一路走来的艰辛……  相似文献   

3.
情爱无间道     
2002年初那个初春阴冷的下午,我采访了杀人犯张德安。随着一阵脚镣声,他走到了我的面前,他中等身材,很敦实,黑色的大眼睛很大显得空洞和茫然。他是一个残杀情人的死囚,一个即将上刑场的人。我原以为他会对我的采访很反感谁知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4.
雪扬 《农村青年》2010,(8):28-30
17年前,河北农民柯毓孝在火车上捡来一个混血弃婴后,在村里属于首富的他便陷入了困境。为了抚养这个聋哑洋儿子,他变卖了家产,三个学业优秀的女儿被迫退了学,老伴落下一身病,然而他和洋儿子的感人父子情却成为当地争相传颂的人间佳话——  相似文献   

5.
安徽蒙城。 苗桂民的办公室在乡政府三楼。以前,这间屋子不光他来,农民也来。农民来干吗?找他反映问题,上访,因为他是乡领导。 后来,庄周乡改为办事处。还是这间屋子,相比从前却显得冷清多了,不光农民来得少了,作为党委书记的苗桂民也来得少了。有一天,县委书记胡朝荣奇怪地问他:“你庄周的人怎么没有到县里上访的了?”他笑了,回答说:“问题都在地边解决了!” 曾想用一句话概括苗桂民的特征。他皮肤黝黑,晒的,想称他“黑脸书记”,又感觉不妥。可在老百姓眼里,这个书记成天风里来、雨里去地跟他们在一起,说的话,拿的主意,都特别对心思。这样的书记,皮肤怎么会白昵?最后,用了一个农民的叫法——“知心书记”。  相似文献   

6.
《农村青年》2011,(4):57-57
佟庆富是沈阳一个山区的农民,他从十来年前就承包了家乡的一片鱼塘养殖一些名贵鱼,虽然略略地为家里增添了一些收益,却也赚不到什么大钱。  相似文献   

7.
海田 《农村青年》2007,(12):35-37
曲海峰,一个来自辽北山区农民的儿子。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不停地折腾,从穷折腾到富,人人夸他聪明;从富折腾到穷,人人说他傻冒。年届三十有三的他,没有高学历、没有好背景,却已经获得了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还有5项获得了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但他折腾来折腾去,为的都是家乡的父老乡亲。有道是:好男儿,一诺千金!  相似文献   

8.
“发明哥”打动美女芳心35岁的崔润全是河北阳原县农民,他从小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且善动脑筋。比如过生日时父亲给他买了一个电动小火车,别的小朋友见到这种稀奇玩具马上玩得不亦乐乎,他却在心里琢磨:小火车为何会跑,而且能在轨道上自动转弯?  相似文献   

9.
静与安处     
郭文斌 《工友》2013,(4):56
在十分热闹的聚会中,却听到一则安静的故事,一位农民为一家寺院送豆腐,看到和尚们整天在那里静静坐着,很享受的样子,很是好奇,就请求加入进去体会一下,不想刚一坐定,就想起有人若干年前欠他的一笔豆腐款还没收齐,当即起身告退,找人要账。在我看来,这是关于一个时代的寓言。  相似文献   

10.
农民的土地谁做主?这本来不应该是个问题。然而不幸,对于今天安徽涡阳县城西镇的许多农民来说,却偏偏成了很大、很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从荣膺“中国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以来,一晃10年过去了。 10年中,与当初获取殊荣一样,他一直很低调,低调得几乎被人们遗忘。 他是如何摘得“杰出”桂冠的,10年来又做了些什么? 记者再度走近他——黑龙江省桦南县梨树乡一个普通农民、曾经被誉为“水稻大王”的孙斌……  相似文献   

12.
果树的盛果期过后,果农通常都会把它挖掉当柴烧,山东农民李培智却从中发现了商机。靠一个奇妙的创意,他不仅使这种毫无用处的淘汰果树身价倍增,还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北方大规格观赏树短缺的难题,为自己带来惊人财富,而且还带动了当地一个绿色新产业的发展。有关专家说,  相似文献   

13.
罗伟 《农村青年》2007,(11):50-51
19岁那年。他背起行囊,踏上了漫漫打工路。至今,他的户口仍在原籍郧西县景阳乡兰滩村。严格地说,他还是一个农民。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创造了湖北建筑业的神话。他,就是湖北卓越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雁飞。  相似文献   

14.
错过     
她和他一直同班,很偶然。直到中学毕业时,他去了北方一所大学;她去了南方的一家合资公司。他们一直通信。一年后的一天,他来信说:想告诉她一件深藏内心多年的事,他说一位女同学爱上了他,他也爱她,最想听的就是她的意见……她收到他的信非常忧伤,整夜未眠。第二天她给他写信,她想告诉他很多年来自己感情,意思也表达得非常明白。写完后她却把那封信撕掉了,而且一边流泪,她自己也不清楚这是为什么。最后在信上她只写了她的老板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台湾人。后来的事就可想而知了。可是再后来呢?10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他们见面了。…  相似文献   

15.
红孩 《农村青年》2006,(8):10-13
焦平坤是一个农民,却有近10年时间没顾上好好种地。 因为土地纠纷,他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耗资近20万元。 他连年上访,9年当中“到县城1500多次,省城38次,北京2次;给有关领导打电话600多次,向有关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投诉200多次”。不仅如此,他还说,他通过正常的民主蕖道维权,却“遭遇司法腐败”,并且被一些干部“厚颜无耻地索要”,使“积攒多年的血汗钱被榨尽”。 尽管这样,他仍然信誓旦旦要“不屈不挠地抗争到底”。  相似文献   

16.
一个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的硕士生,放着体面的公司白领不做,却跑到埃塞俄比亚当起了农民。在贫穷、荒凉的非洲,种地会有什么出息?在短短5年时间里,他不仅改变了该国青菜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自己也赚到了300多万美元。更重要的是,还让黑人兄弟看到了一条闪耀着财富光芒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7.
伟玲 《农村青年》2006,(11):35-37
儿子考上高中了,他很高兴。可是,学费没有着落,他又很着急。 说来也怪,他曾经花掉十多万元救助走投无路的农民工,如今却无钱给儿子交学费。 早在2003年,他就被评为“深圳市十大最具爱心人物”、深圳市首届“爱心大使”。现在,他依然怀揣爱心。靠开一辆四轮运货车挣钱.坚持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只上了五年小学的农民,躲在湖北保康深山里鼓捣出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达到600公里,而美国最先进的电动汽车一次续驶里程仅为280公里;2007年年末,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上,曹青山接过了“2007年度中国经济十大创新人物”的奖杯和荣誉证书。然而,此前他却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借科研敛财的“科技骗子”。这究竞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9.
农历丁亥年。春天来到了,每年一次的政协和人大两个重要会议召开在即。就在各地代表准备进京反映民声民意、为国家出谋划策的时候,有两个不是代表的人也在紧张地忙碌着。 安徽蒙城。几个农民找到徐保义,反映县电信部门“强制服务,违规收费”问题,请他代表大家出面交涉。徐保义立即着手调查。当他就此问题向电信部门一个负责人进行询问时,却被喝令“滚出去”…… 江苏太仓。刘劲松忙着上医院,跑派出所。曾经多次代表身边的群众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的他“突遭暗算”,被凶手挥刀砍伤。这天是农历大年初四,深夜,他走过的那条巷子没有路灯,漆黑。好在,不远处有个茶室,老板等人闻声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不久以后,媒体纷纷报道两会代表关注民生问题的发言。而刘劲松却黯然离开太仓,徐保义则仍在执著地帮助农民讨要说法。 这是两个什么人?一些群众为什么有困难找他们反映?他们无权无势,又非人大代表。且生活都不富裕,甚至自己的权益有时也得不到保障,却为何替别人代言?  相似文献   

20.
两封来信,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王仁俊被害已经11年了,凶手至今仍然逍遥法外。王仁俊的父母跑公安局,跑了11年,没用。公安局的人对他们说:“你们不给我们提供消息,我们咋给你们抓人?”两个老人糊涂了:“受害人家属不提供消息,公安局就不抓杀人犯了?” 二、原本活蹦乱跳的刘甲伟,因为医生误诊,该治的病没治,阑尾却被一刀切掉,从此身体虚弱,脸色蜡黄,每天吃药,变成一个“蔫蔫瓜”。他的父母愁掉了头发,不断去找卫生局讨说法,却没有结果。两个人哭着问:“医生拿人命当儿戏,我们咋就讨不回个理儿呢?” 事情都发生在偏远的农村,两个地方两户当事的农民都不会写。于是,与这两户农民非亲非故却满怀同情心和正义感的段广亭就替他们写信寄到北京,想请北京的报刊给登出来,看能不能征得一个公正的回答:到底谁对谁错?这样的事情,政府部门真的很难办吗? 段广亭说:农民期待的,就是一个公理,不管对错,都应该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