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濠城镇位于安徽北部的固镇县城东24公里处,为四县(五河、泗县、灵壁、固镇)交接之地.濠城史称"垓下",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二0二年楚汉战争后期,楚霸王项羽率十余万大军逃至垓下,以河为屏障,堆土为营垒,深堑拒敌.刘邦率数十万汉军四面包围,两军展开决战.汉军夜唱楚歌,楚卒相继亡去.项羽闻之,疑汉已得楚,帐中饮酒,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爱妃虞姬深明大义,弹剑哀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相似文献   

2.
濠城镇位于安徽北部的固镇县城东24公里处,为四县(五河、泗县、灵壁、固镇)交接之地。濠城史称“垓下”,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二0二年楚汉战争后期,楚霸王项羽率十余万大军逃至垓下,以河为屏障,堆土为营垒,深堑拒敌。刘邦率数十万汉军四面包围,两军展开决战。汉军夜唱楚歌,楚卒相继亡去。项羽闻之,疑汉已得楚,帐  相似文献   

3.
《垓下歌》与《大风歌》均见于《史记》。究其深意,似可看作对楚汉相争的成败根源的正确回答。这两首歌从正反两面提出了两条重要的结论:一条是"时利";一条是"得士"。《垓下歌》是记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乃夜饮帐中,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肯定项羽勇武过人,曾经取得盖世的胜利。词中的骓是借以比喻项羽。他经历了由胜到败的多年征战,终于认识到后来的败是由于"时不利",他虽"不逝"也无可如何。  相似文献   

4.
任龙  任军 《公安教育》2009,(4):43-46
“楚歌一首三百唱,八干子弟归江东”,这讲的是在楚汉两军交战中,汉军对楚军围而不歼,韩信用唱楚歌的计谋,涣散楚军的军心,击败了项羽心理防线,从而迫使一代枭雄项羽自刎于乌江。这个故事正是心理影响巨大作用的经典表现。民警在参与处置大规模群体陛事件时必须重视民众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5.
2100多年前,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成为后人不尽的话题。项羽被描绘成悲剧英雄,“霸王别姬”之戏长演不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名词流传天下。人们为项羽的大起大落和视死如归而慨叹。项羽也并不服气自己的失败。临死前曾悄然长叹:“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把失败归咎于天意。天下事,大凡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项羽是败在争夺天下的大事上,时间又过了这许久,人们对他议论了Z000年,史家也早已作了公允的决论。司马迁就将项羽“兵败东城,尚不觉悟”斥之为“谬哉”。翻开史册.可以发现,在摧毁暴泰的农民起义战争中,…  相似文献   

6.
北戏有戏     
正"戏剧绝对不能离开舞台,只有在舞台上它才具有生命,才能和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在院长刘侗的带领下,北戏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排练教室里,京剧专业的学生们一板一眼地排演着《霸王别姬》,指导老师时而从旁指点。  相似文献   

7.
古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楚汉相争之际,汉高祖刘邦每次率军出征项羽,萧何总是提前准备好充足的粮草。四年楚汉战争期间,汉军的兵员和粮草从未或缺。乌江之役后,刘邦成就霸业,登基封赏功臣时,认为萧何“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功在首位,为兴汉三大功臣之首,爵...  相似文献   

8.
秦亡后,楚、汉争雄。起初,军事实力楚强汉弱(楚军40万人,汉军10万人),而楚终为汉所灭,其胜败之机何在呢?各有各的说法。项羽自恃“力拔山兮气盖世”,宣扬他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因此,他对最后的覆亡只能归因于天意:“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说明他输得糊里糊涂,至死不悟。汉高祖刘邦于胜利后置酒南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 2 0 2年 ,在秦末群雄逐鹿中夺得天下的汉高祖刘邦大封群臣 ,将负责汉军后勤的萧何推为灭楚首功 ,并赐给带剑穿履上殿 ,入朝不必奔趋的特殊礼遇。  刘邦之所以如此推重萧何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后勤在灭楚战争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决定的。  公元前 3世纪初 ,“秦失其鹿 ,天下共逐之”。到刘邦入咸阳、灭秦朝的公元前 2 0 6年 (汉王元年 ) 1 0月 (秦历以 1 0月为岁首 ,1 0月相当于公元前 2 0 7年1 1月 ) ,只剩下项羽、刘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及一些小的割据势力 ,项、刘相争已箭在弦上。  就当时的力量对比看 ,项羽军 40万 ,巨鹿一战 …  相似文献   

10.
项羽坑杀秦降卒20万的历史事件,自古以来震撼人心。我来河南省义马市工作后,才了解到这一历史事件就发生在义马这块土地上。当地群众称那个坑杀生灵的万人坑为"楚坑"。"楚坑"位于义马市区西南3公里处二十里铺村的李杏湾。两千多年来,虽经世事变迁,但这个坑杀了20余万生命的大土坑之规模仍依稀可辨。关于这次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前行至新安,吏卒窃言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矣,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缚于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于新安城南"。  相似文献   

11.
《楚辞》楚语札释十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素称难懂,前人号之曰“恢奇奥衍”、“语意杳冥”,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好用楚语”,即用楚方言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择取十字以“楚声”、“楚地”、楚物”试加诠释,以求教于大方。 一、新考证的古楚语词——櫋、青、吴 (1)櫋 《九歌·湘夫人》:“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王逸注以“櫋屋”释櫋。櫋亦可写作。《说文·木部》:“,屋联也。”“楣,秦名屋联也……楚谓之相。”《释名·释宫室》:“(木 吕)……或谓之櫋。櫋,緜也,緜连榱头使齐平也。”可见櫋是屋檐上连接椽皮端的构件,即封檐板。这是个秦方言词,在楚方言中,它被称为相。  相似文献   

12.
一、楚族的先世、南迁时代和迁徙路线楚族的祖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故屈原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又“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左传》则说“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传代与《大荒西经》小有出入。因为“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湻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抗日战争时期,长沙战国墓出土楚缯(帛)书,亦有“炎帝乃命祝融”语。安志敏、陈公柔在《长沙战  相似文献   

13.
屈赋楚语义疏(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侘傺《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又《九章·惜诵》:“心郁邑余侘傺兮”;“申侘傺之烦惑兮”。《涉江》:“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哀郢》:“蹇侘傺而含慼。”屈赋中盖五见侘傺”一语。而单用“傺”字者亦有《惜诵》:“欲儃徊以干傺兮”一见,再则于宋玉《九辩》中有“然欿傺而沈藏。”王逸注:“侘傺,失志貌。侘,犹堂堂立貌也;傺,住也。楚人名住曰傺。”洪补:“侘,敕加切;傺,丑利切。又上,勑驾切;下,  相似文献   

14.
覃汉旅 《传承》2012,(17):39-41
历史上军事民主集团往往打败军事独裁集团。比如刘邦和项羽,刘邦一遇事就来句"为之奈何",让部下充分发表意见,然后选择正确的提法形成决策。而项羽总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听不进不同的建议,实行军事独裁,结果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毛泽东谙熟这些史迹,他把统帅部分兵江南的既定方针比为"鱼",把尊重和采纳不同意见以修改原定计划,实行军事民主比作"熊掌",果断舍"鱼"而取"熊掌"。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是伟大的哲学家 ,也是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他把深邃的哲学思想与高超的治理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他的“无为而治”思想就是其典型代表。他曾指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意思是圣人所做的事是顺应自然而不提倡人为 ,圣人教育应是顺应人心而不提倡言语教化。他还指出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可见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事事 ,而是遵“道”。“道”是什么 ?“道”者自然规律也。他还说 :“太上 ,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悠兮 ,其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  相似文献   

16.
浅谈思南在黔东北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南,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乌江的中下游。早在新石器时期,思南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他们以乌江及其主要支流岩头河、黑鹅溪河、石吁河之沿岸为主要栖息地,过着渔、猎、牧、农的生活,因而乌江便成了思南先民的母亲河。特别是在陆路交通极为不便的时候,水上运输便成了主要交通手段。思南,正是由于很早就享利于乌江,而成为贵州历史上开发较早,商贸繁荣、文教发达、人才辈出之地,并且在黔东北一带一直处于中心地位。一、由于建置较早,使思南成为黔乐“首郡”,一直为州、司、府治所在地思南,在夏禹时,为荆州之属。春秋战国时,属楚,…  相似文献   

17.
齐夫 《楚天主人》2013,(7):49-49
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如何才能认识自己?这是哲学家苏格拉底几千年前提出来的问题。人,终其一生,又有几个人明知自心?或正因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贵"字,道出了"自知之明"之稀缺。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时感叹:"此天亡我也,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笑对死亡,自刎乌江。一代枭雄,在  相似文献   

18.
楚辞句式因“兮”字省略而形成的三、七言句 ,经由汉魏六朝长短句的乐府小令 ,成为早期词作的句式资源 ;楚辞中幽兰秋菊之类的草木意象、湘妃蛾眉之类的人物意象、楚天南浦之类的空间方位意象以及“兮”字句式等形式要素 ,直接为词家所汲取 ;南宋以来兴起的“端午词” ,蕴涵着作者复杂的感情 ,楚辞“香草美人”的象征兴寄手法 ,对词的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而提倡作词效法楚骚、以楚骚作为词作优劣的标尺 ,也构成词学批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别解——兼论《伐檀》的主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魏风·伐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但诗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一句,诸家解说各异。其中有两种说法最为流行:一是认为“不素餐兮”是反问句或反语。二是认为“素餐”为“素食”,“不素餐”即“不吃素食”。这两种说法不甚妥贴。现略述管见如下。 《诗经》中类似“不素餐兮”的句子凡十二例,均为否定性的陈述句,而非反言句式。如“不我活兮”,“不我信兮”(《邶风·击鼓》)《毛传》“不与我生活也”,《郑  相似文献   

20.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同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音西)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