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旨在研究初中生学业倦怠倾向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吴艳等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兰州市某中学的300名初中生进行施测,对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业倦怠的各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文章认为,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学业倦怠关系密切,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青少年忧郁与网络成瘾的关联,本研究以947位初中生为对象,使用初中生忧郁筛检量表与网络成瘾量表的研究工具和叙述统计、单因子多变量变异数分析、Pearson积差相关、阶层回归等研究方法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台湾初中生的忧郁倾向为中低程度以下,网络成瘾程度为中低程度以下,不同性别及家庭型态之初中生的网络成瘾程度有显著差异,且初中生之忧郁倾向与网络成瘾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了解边缘女青少年不安全性行为现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通过抽取福州某青少年特训营116名女学员为被试,采用修订后的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YRBS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边缘女青少年在不安全性行为上具有普遍性和高发性,且具有性别、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型的差异,部分不安全性行为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不安全性行为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及保护、母亲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不安全性行为的预测力也有差异。结论认为应针对边缘女青少年的特点,对其进行恰当、系统、科学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4.
以190名未成年犯罪人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问题解决取向量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人格障碍倾向问卷作为工具,考察未成年犯罪者社会问题解决取向的状况及父母教养方式、人格障碍倾向对社会问题解决取向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在社会问题解决的五个维度上,未成年犯罪人得分与普通青少年群体的分数有显著差异,在建设性问题解决方面,未成年犯的分数显著低于普通少年,而在功能不良问题解决上,未成年犯的分数显著高于普通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会问题解决取向的预测作用显著,人格障碍倾向与功能不良的社会问题解决取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快乐感及父母教养方式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SCL—90)量表、主观快乐感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自陈量表,对5所中学350名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八种教养方式、主观快乐感和心理健康相互间有较多的显著相关。特别是虐待、严格、干涉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与主观快乐感多个维度显著相关;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与快乐感多个维度显著相关;放任、虐待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显著相关。结论:不良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快乐感有关,学生对快乐感的主观体验与心理健康相关,应优化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正确疏导学生不良的情绪、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快乐感及父母教养方式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SCL-90)量表、主观快乐感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自陈量表,对5所中学350名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八种教养方式、主观快乐感和心理健康相互间有较多的显著相关.特别是虐待、严格、干涉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与主观快乐感多个维度显著相关;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与快乐感多个维度显著相关;放任、虐待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显著相关.结论:不良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快乐感有关,学生对快乐感的主观体验与心理健康相关,应优化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正确疏导学生不良的情绪、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的关系研究 张璐斐、吴培冠/社会心理研究.2 001,(2). 提要:在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父母严厉的教养方式、不良的学校环境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相关关系,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则不显著。本文在调查结果的基  相似文献   

8.
被共青团中央列为2004年度全国青少年研究重点课题之一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矫正》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分析,获得了一批最新的成果,这项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晓驷近日告诉记者,研究结果显示:不良的家庭关系模式已成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导火线之一;网络成瘾率男生远高于女生、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与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低成正比,高知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太大,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偏高。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傣族母亲教养方式--对两个傣族村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母的教养观念是影响孩子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也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母亲的教养观念是影响孩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的主要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双版纳两个傣族村寨中傣族母亲教养观念差异与成因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影响教养观念的因素--母亲教养观念是否因个人年龄、教育程度、以及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结合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羞怯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羞怯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大学生羞怯特点的研究包括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等,羞怯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的研究包括相关关系、不同羞怯水平父母教育方式、羞怯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归等。这两方面的研究及结论有助于对大学生羞怯问题及相关心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S-I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留守儿童进行测试,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性别对自我安全感的主效应显著;除知识性和道德宗教观因子外,家庭环境各因子都分别进入安全感各因子的回归方程;父母养育方式的大部分因子分别进入安全感各因子的回归方程;父母受教育水平、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和家庭类型对安全感的主效应显著;路径分析表明直接影响安全感的因子有亲密性、娱乐性、成功性、组织性、父亲过度保护、父亲严厉、母亲过保护和母亲情感。  相似文献   

12.
赵霞 《中国青年研究》2022,(9):106-113+80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水平的“谷底”。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高中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四低”趋势:情绪健康水平低、自我评价低、压力感低、人际支持低;高中女生比男生更焦虑、抑郁,自我评价更低,压力感更高,但人际支持也更高;生活习惯(睡眠、手机依赖)、压力和社会支持(父母支持、同伴支持和教师支持)是影响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做好压力管理、提升社会支持水平等方面着力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在不同家庭背景群体中,家庭教养方式已成为阶层再生产的重要机制,除了存在收入、身份等方面的差异,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育儿差距"。第一,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途径与精英的塑造上分歧日益明显,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呈现出因资本不同所导致的一定程度的断裂。第二,虽然整体上看在对待女孩的教养方式上不同背景的家庭均呈现出一定的密集化趋势,中产阶层在教养孩子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良好的教养和国际通用型人才是其培养的主要目标;与之相对,工薪阶层的父母在教育观念上更强调孩子应拥有一技之长,期望孩子未来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自由自在的生活。第三,在型塑文化资本的过程中,不同家庭背景的母亲在获取教育资源、与教师和其他家长互动、主动协调自身教育经验等方面表现出异质性。其中工薪阶层的母亲主要以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质层面支持,而中产阶层的母亲还擅长利用其他社会和文化资源,为孩子提供额外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自迈克尔·戈特弗里德森与特拉维斯·赫希的自我控制理论提出以来,已有大量研究对此加以证实。然而,很少有人在犯罪学领域探讨父母教养、自我控制与未成年人犯罪三者之间的关系。父母教养以对子女行为的监督、对偏差行为的认知及对偏差行为的惩处为主要方式,影响未成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毋庸置疑,自我控制能力低下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控制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我们需要从父母教养入手,落实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职责,改进父母的教养方式,同时通过抑制留守儿童的犯罪动机、增强其意志,来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不良个性形成的关键因素。影响青少年形成不良个性的家庭模式有 :父母认知水平较低型、父母粗暴争吵型、感情失衡型、单亲家庭型、其他亲属代养型。这些家庭模式易形成溺爱、保护过度、要求过严、放任不管等教养方式 ,从而导致青少年形成不良个性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要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 ,必须从“家庭”这一源头着手。家庭心理治疗是预防、矫治青少年犯罪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剑梅  蒋波 《前沿》2010,(3):177-179
网络购物成瘾是一种心理上对网络购物的依赖。高孤独、高焦虑和强迫性人格及对消极情绪的不当宣泄方式是网络购物成瘾的内在心理机理;社会生活压力过大,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以及享乐主义消费价值观是网购成瘾的外在加速器。因此,笔者认为采用三级心理干预策略对预防和治疗网络购物成瘾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包括提倡合理健康的网络购物方式,对亚健康网购者进行心理辅导和积极治疗网络购物成瘾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自编网络成瘾量表,测量学生网络依赖度及成瘾度,将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为三种:网络使用正常者、网络使用依赖者以及网络使用成瘾者,通过对学生网络使用依赖度的调查分析,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利钧 《前沿》2013,(6):105-106
利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与TAI考试焦虑问卷,对山西两所中学的32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青少年完美主义处于中等水平(=100.75)。(2)青少年完美主义有性别、年级差异,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2.351,P〈0.05),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t=2.430,P〈0.05)。(3)青少年考试焦虑处于中等水平(=39.69),有考试焦虑倾向。(4)不同性别、年级青少年在考试焦虑上差异并不显著(P〉0.05)。(5)青少年完美主义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313,P〈0.05),且完美主义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武汉市劳教局戒毒所29例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教养方式进行测查和深入访谈。结果发现:(1)女性吸毒人员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等方面的健康状况要比全国常模差穴P<0.01雪;(2)女性吸毒人员的早期家庭教养方式与对照组相比,其父母更多的表现出偏爱和拒绝否认被试;(3)深入访谈的结果表明,生活经历、不良家庭、学校和社会背景是女性吸毒人员早期挫折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研究者提出了整合的吸毒防范与戒毒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因及解决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燕 《前沿》2009,(13):147-149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渠道之一,网络在给人们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等精神活动以巨大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多种多样的行为方式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成瘾现象及其导致的身心健康、社交、工作和学习问题也相当严重。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由于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因素,而且加上网络接触的便利性,使得大学生网络成瘾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总体状况,分析了网络成瘾与性别、专业、生源等多个因素的关联性,并分析了网络成瘾的几个表现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