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军 《中国律师》2009,(11):89-91
(十二)创立全国公证员社团组织参与筹建中国公证员协会 1989年.在我国公证队伍不断扩大,公证业务不断拓宽,公证事业迅速发展的情势下,为维护广大公证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公证员之间和国际间的交流,推动公证理论研究,为进一步健全我国的公证制度,使之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司法部作出了创立全国公证员社团组织的又一重要部署。由分司后的公证司负责筹建中国公证员协会。  相似文献   

2.
王素棉 《中国公证》2007,(11):24-24
在我理解,公证员的职责要求在其做公证时,立足点是为双方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而不是谁交公证费就为谁服务,做到了这一点公证的社会公信力也就提高了。换句话说就是在办公业务要充分体现公证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形象。回顾这段时期的公证开拓工作的历史,是改革开发给了公证员这样一个平台,公证员的开拓意识和拓展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公证处成立于90年代初期,现有公证员6名,其中,2级公证员2名,3级公证员2名,4级公证员1名,公证辅助人员1名;硕士研究生1名,研究生2名,本科生1名,在读研究生2名;中共党员3名;平均年龄38岁。这支具有一定政治水平,又有专业技能的年轻队伍,以服务为生,以质量为本,不断进取,积极开拓着青海公证的处女地。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依据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不断探索着适应青海特色公证队伍的发展之路。改革的第一步:改革公证处内部管理机制青海地处祖国的西北…  相似文献   

4.
段伟 《中国司法》2010,(1):70-72
在现代社会,公证机构是法律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机构与律师事务所,公证员与律师之间,在非诉领域,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而且,公证机构之问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随着市民权利的觉醒,市民社会对公证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许多传统型公证机构也积极转变为以当事人需求为导向的规模化公证处。而大中型公证机构的竞争核心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竞争,更多的是管理能力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管理能力的高低,将从根本上决定公证机构的运行效率及服务质量,决定公证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段伟 《中国公证》2007,(1):39-44
权利是社会主体在一定限度内的行为自由的法律确认,是通过法律予以承认和保护的利益以及社会主体根据法律作出选择以实现其利益的一种能动手段。根据上述概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公证员的权利是指公证员在公证法律服务过程中的行为自由限度,是通过法律予以承认和保护的公证员的利益,以及公证员根据法律作出选择以实现自身利益的能动手段。  相似文献   

6.
骆敏 《中国公证》2010,(6):18-19
一、公证在预防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公证员对公证在矛盾预防化解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自我认同度不高。现实中.不少公证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把自身的职能定位在办理案件上,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一直没有突破。公证员对公证工作作为法律服务的角色的转换思考不够.对公证参与预防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7.
改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公证服务主要靠公证员的智力劳动来实现,如何持续不断地调动公证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搞好公证服务就成为公证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量化智力资本全面体现公证员的价值人是诸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居于“人、财、物”诸要素中的主导地位。对以服务为手段的公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公证处开展公证活动,要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和有资格的公证员。但是公证事业的发展主要靠公证员的智力劳动。然而传统的财产管理实践和会计核算制度长期以来把管理的重点和核算的对象主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证》2010,(1):39-39
近年来,全国公证行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公证法》,不断开创公证工作和公证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批勇于创新、规范管理、文明服务、业绩突出的公证处和一批政治坚定、道德高尚、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公证员,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展现了公证法律服务诚信为民的良好社会形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29日,中国公证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公证员是为社会提供公平、公正法律服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守护者。公证员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平、正义的法律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了公证事业能否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史宏  侯文琪 《中国司法》2006,(11):63-65
当前一些地方的公证机构、公证员违反公证员亲自办理公证事务的规定,随意指派或允许公证员助理独立办理公证事务,或由其借用公证员签名章出具公证书,由此引起公证投诉和公证诉讼问题增多。如何有效管理公证机构内的公证服务人员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也是公证机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公证机构的公证服务人员由公证员和公证员助理组成。公证机构对执业公证员的管理相当重视,而对公证员助理的管理相对忽视,有的公证机构甚至对公证员助理不加管理,完全由助理所随的公证员自己管理。本文拟从公证员助理管理角度出发,探讨建立公证员助理制度对…  相似文献   

11.
樊肃 《中国司法》2010,(7):72-73
公证制度的价值就是通过预防纠纷来增进社会信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证价值的实现同公证员在职业价值取向指导下的工作状态分不开,公证员应以崇高的职业感,强烈的责任心为价值取向本位,以勇于担当、敢于说不服从大局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公证判断:公证程序中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疆 《中国公证》2006,(9):13-20
公证员在办理公证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是汇集和保全证据.澄清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和事实真相,阐明法律后果,平衡各方利益。而这些工作无不以公证员的诸多判断为基础。从受理公证开始。公证员就要判断当事人是否有权提出公证申请。申请的公证事项是否属于公证的业务范围。申请的事项是否属于本公证处管辖……而此后的审查与核实程序,也都是围绕着公证员的判断展开。公证员只有对事实、法律适用等诸多因素进行判断之后.才能有效地履行告知义务.平衡各方利益,才能确定是否可以出具公证书。因此,公证员的判断能力对公证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作用,公证员的职业素养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其判断能力上。2005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第30条规定的公证机构出具公证书的条件是,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充分,并且申请公证的事项也真实、合法。此处的“认为”一词实为认可公证员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证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11月26日在京召开。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吴爱英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证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公证制度日益完善,公证队伍不断壮大,公证工作职能作用日益显著,广大公证员依法履行职责,立足本职、无私奉献,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吴爱英强调,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协会、广大公证员,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当前公证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钱进 《中国公证》2013,(2):45-46
在继承公证实践中,遗漏继承人问题、利害关系人利益受侵害问题一直困扰着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继承公证的办证难度,增加了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执业风险,加大了继承人的举证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我国继承公证程序中建立公示催告制度。  相似文献   

15.
林钿 《法制与社会》2014,(11):260-262
公证员起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代书职业,代书人通过代为拟写法律类文书并签字以对法律行为进行证明,增强双方对该法律行为的认可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公证员在证明过程中担任着判断和定论的角色,以公证权力担保法律行为的形式或内容的真实性,是公证制度的核心因素。我国的公证制度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自《公证法》颁布以来,公证制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的认可,但公证员的法律地位仍然没有得到明确的定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证制度作用的发挥。文章立足于近年来我国对公证制度的改革,分析当前国情下公证员的法律地位,并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对公证员的应然法律地位进行探究,以推动公证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曲向东 《中国公证》2007,(12):63-64
我是一名公证员,我常常把自己热爱的公证事业比做园丁的工作——普通而神圣。公证工作,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跌宕起伏,也没有鲜花奖杯,有的只是平凡中见真情,用法律做武器,为你、我、他送来“及时雨”,撑起“保护伞”,解除后顾忧。这些,只缘于公证员为社会提供的公证法律服务能够预防纠纷,化解矛盾,增进信任,使人与人和谐相处。如果把公证比作种子的话。那么公证为社会播撒的是和谐的种子。盛开的是社会和谐的花朵。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当事人遇到难事的时候。不是找律师、去法院,而是先到公证处来问个究竟。我想,在他们的心目中。公证最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中,一些当事人在申请办理公证时,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让公证员防不胜防,成为附着于公证法律服务领域中的“隐形毒瘤”。“隐形毒瘤”的存在和入侵影响了正常的公证秩序.增加了公证员审查公证事项真实性、合法性的难度,使公证质量受到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将公证员的告知义务明确为法定义务,规定“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公证事项的法律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并将告知内容记录存档”。可以说,这项制度是基于保护公证当事人和公证事项利害关系人知情权以及提升公证人员法律执业素质的要求而设计的,体现了公证行业的专业特色和制度上的人文关怀。但是,对于告知义务,只有概念性的总体规定,针对个案,每个公证员都必须将该义务转化在具体的办证程序上,赋予准确、充分的内容并最终以相应的方式体现在具体的办证环节中。所以,公证告知的有无是评判公证员是否违反法定义务的标准,而公证告知的恰当与否则成为评判公证员专业水平的尺度。恰当的公证告知不仅可以应公证申请人之所需,还可以防范公证执业风险,使公证活动更顺利地进行。公证告知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公证员对公证当事人或公证事项利害关系人所作的接谈笔录中,所以笔者以保全证据公证为例,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2010年12月28日,中国公证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确立了公证员职业“忠于法律、尽职履责,爱岗敬业、规范服务,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廉洁自律、尊重同行”的新三十二字准则。修订后的准则将在加强公证员职业道德建议、保证公证员依法履行公证职责、维护和增强公证公信力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际通用的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为公证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虽然公证服务有其自身特点,我们不能简单套用这一管理模式,但其所包括的全面质量管理思维.对公证质量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应在法律框架下,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公证管理者、当事人和公证员三个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