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1年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给学员作报告《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要求"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是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撰写的三篇经典短文,简称"老三篇",分别被收录到《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和第三卷。"老三篇"讲述了三个平  相似文献   

2.
<正>泸州市纳溪区地处长江上游,系护国战争转折之地,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深水实践,自2011年起,纳溪区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系列活动,20多万名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以经典诵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廉洁""为民"风将经典诵读纳入机关党建工作,以"廉洁、为民"为主题,以《大学》《论语》《孟子》《史记》《资治通鉴》为必修内容,通过读、研、听、写、讲、  相似文献   

3.
杨浩 《学理论》2012,(15):121-122
在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中,读书法是朱子在解释四书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切己体察"是《四书章句集注》所载读书法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本文以《读论语孟子法》为中心,并结合《朱子语类》所论述的读书法,从切己、知道、设身处地三个层次来分析"切己体察"的具体内涵。"切己体察"就是要求学者应当从真理的向度达到对经典的理解,即是对经典表面之下的真理进行体会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民主》2021,(6)
正人物名片迟慧,民进会员,儿童文学作家,现在无锡文联工作。出版儿童幻想小说《藏起来的男孩》、长篇小说《不可思议的朋友》,童话作品"大象学校"系列、"文具盒学校"系列、《慢小孩》、《代课老师是恐龙》、《图书馆里有恐龙》等38本图书。其中以大凉山为背景的支教题材小说《云端小学》入选2021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皇甫平"系列评论引发的思想交锋1991年2月15日(大年初一)《解放日报》刊登署名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这就是皇甫平系列评论的第一篇。"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党内外反响强烈。文章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说这是"吹来一股清新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30年代所撰著的两篇哲学文献《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为"两论")经改编后公开发表。为配合全国对"两论"的学习活动,李达专门写作了《〈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以及相关系列文章。1979年,三联书店将《〈实践论〉解说》和《〈矛盾论〉解说》以及相关系列文章合编为《〈实践论〉、〈矛盾论〉解说》(以下简称为《解说》)。《解说》是建国以来解读毛泽东"两论"最权威、流传最  相似文献   

7.
杨炼 《民主》2019,(10)
正读新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赵丽宏的新诗集《疼痛》,让我想到一部当代《野草》。"疼痛"一如爱情,堪称人类最古老又积淀最深的诗题,触碰它而不被无数杰作吞没,不仅需要绝大的勇气,更考验超强的能量。赵丽宏不避险峻地直抒胸臆:他抚摸《疤痕》:"赤身裸体时/我发现自己伤痕累累";他检索《遗物》:"纸片上  相似文献   

8.
韩宗 《瞭望》2008,(Z1)
近读《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5期的两篇评论文章《拨云去雾把握经济大势》和《别仍让"快"跑在"好"前》,深感我国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意义。联系《瞭望》新闻周刊去年以来发表的经济类评论文章,笔者认为,应当好好地让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科学"的内涵,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精神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和每一个岗位上。  相似文献   

9.
<正>知政失者在草野。党风政风究竟刮来多少"暖风"?社风民风到底吹来多少"新风"?2015年,本刊开设的《百姓观"风"》栏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推出的系列文章分别被人民网、新华网、求是理论网、环球网等主流媒体转载。推出的《北京"的哥"话风气》、《习李新政暖人心》还分别被《支部生活》、《政工参考》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10.
<正>耕读传家、晴耕雨读是客家社会的两大祖训。"耕"与"读"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两大本业,"耕读传家"意即忠厚传家,寓义为人本分的优良传统;而"晴耕雨读"则为顺应天时,时间效用最大化的一种生活方式,隐喻为勤劳进取的优良作风,两者同为传统客家社会的基本精神。拜读叶双瑜先生的《晴耕雨读》一书,深感其为人、为文与治学的精神实实在在体现了客家人的优良传统与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11.
陈尧 《瞭望》2007,(34)
许多新官上任就职演讲免不了官话、套话、空话,人们听多了,连神经也变麻木了。今读《瞭望》新闻周刊第32期《市民眼中的"定海神针"》一文,大同市公安局长苏浩的就职演讲,让人眼前一亮。"我就敢说,我就是一只吃素的猫!"标新  相似文献   

12.
读《浮躁》     
萧乾 《瞭望》1988,(50)
近年来,贾平凹以商州(他想象中的商州)为背景的系列作品,凡能找到的,我都读了。我一直以为他是位年在五六十之间、戴花镜的老先生,饱经世事,文字古朴。从《浮躁》的自序,我才知道写此书  相似文献   

13.
刘菁 《瞭望》2021,(14):58-60
五年春耕时节的乡村“数”读,19篇《瞭望》专题稿件,既带着“春”的感性气息,又兼有“数”的理性思维。稿件获得了广泛转载,有的引起了高层关注,有的权威部门向我们索要核心数据,有的媒体向我们学习如何自主开展大数据调研“数”读乡村系列,开启了新华社记者以数据辅助调研的创新尝试,通过自主开展样本调查进而进行数据定量分析,并据此对经济社会现象做出定性判断,我们和《瞭望》共同探索构建大数据调研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21,(7)
正初春的徐州,草长莺飞,生机勃勃。3月18日,徐州民进直属支部、铜山区支部、一中支部和体育支部在民进徐州市委会"会员之家"召开结对共建学习会,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观看党史纪录片《中国有了共产党》系列第三集《红船起航》。  相似文献   

15.
刘洪伟 《侨园》2015,(Z1):95
历史上,毛泽东酷爱《红楼梦》是出了名的。何以见得?请看以下几件事——他经常谈及《红楼梦》可以说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就爱上了《红楼梦》。毛岸青、邵华合著的《回忆爸爸勤奋读书和练习书法》一文中说:"《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爸爸在少年时代就看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毛泽东不但喜欢读《红楼梦》,而且有较高深的认识。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向贺子珍谈  相似文献   

16.
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如何学好党章党规,学好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一名合格党员?首要的是把握好"笃"与"读"的辩证关系,以笃实精神读好原著原典,在此基础上明确做合格党员的方向和路径。"笃"乃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之意,体现的是认认真真的态度、踏踏实实的作风。干什么事情如果连上了一个"笃"字,一般就不会出现无收获、没成效、不成功的结局。以"笃"的要求对待"读",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就能成为党员干部人生的"发动机"和"加油站"、开启未来的"万能钥匙"、照亮前行道路的"灯塔"。时下,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捧着一部书从头啃到尾的人日益减少,人们更多的是通过上网或微信、微博等方式获取碎片化信息。其实,网络虽  相似文献   

17.
郭良 《学理论》2011,(11):231-232
《春秋》堪称"六经"中最难读的一部,历代著述浩如烟海。《春秋左氏传》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成果,近人以多种形式对《左传》进行编纂注释,形成了各富特色的选本。较有影响的数家注释各有所长,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仅就所知两例作一辨识,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叶颖 《学理论》2012,(28):162-163
王安忆的《发廊情话》获得第三届(2001—2003)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细读起来,文章虽短,却十分耐人寻味。上海和发廊的双重叙事空间和与情无关的发廊"情"话构成了《发廊情话》的独特叙事与格局,成为十分值得一读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9.
孙大光 《侨园》2015,(1):27-29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历来是人们读之不倦的不朽之作。但几百年来,围绕《红楼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的焦点不外乎其作者是谁?小说里讲的到底是什么朝代的人和事?等等。国内以民国胡适为首的"考证派"或"新红学派"的观点一直是国内研究《红楼梦》的主流观点。当然,在研究《红楼梦》的队伍里,也不乏"门派之见",各说各的理。但记者去年12月初,在鞍山采访退休干部俎永湘时,却惊人地发现他研究《红楼梦》几十年的成果,竟然完全"颠覆"了当今中国研究《红楼梦》的权威观点——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两论"内容与有机联系的整体解读《实践论》与《矛盾论》并非是两篇内容上不相干的文章,将"两论"分开读,不难发现分别讲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但将"两论"结合起来整体解读,则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于实践辩证法。下面将简要介绍"两论"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呈现出来的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实践辩证法。1.《实践论》与《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