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恩来总理一生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他为人民呕心沥血地工作,他的勤俭节约,严于自律和一丝不苟的崇高品质使亿万中国人民从心里敬仰他,爱戴他.他的革命生涯无处不闪耀着亮丽的光辉.本文将介绍给读者的却是总理与茅台结下的一段情缘.1 有人开玩笑说:“其实五粮液酒的质量已经超过茅台了,但仍然没法跟茅台比.因为红军没喝过五粮液,因为总理喜欢喝茅台,差了这两条,五粮液永远也赶不上茅台.”玩笑之中,透出总理对茅台的偏爱.周恩来相信茅台能治病.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总理在国宴上频频向尼克松、基辛格和其他几十名高级官员祝酒,但他却只用嘴唇舔舔杯中的茅台,一圈下来,杯仍然是满的.尼克松的眼睛一次又一次朝周恩来的酒杯望去,充满了疑惑.终于忍不住问道:“我听说您的酒量很大?”周恩来笑笑,回忆的神情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获悉乔冠华等人灌醉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阿果利后,不禁大怒周恩来喝了30年的酒,醉过四次当有人批评乔冠华是不是因为“文革”审查期间没酒喝,才如此乘机大过酒瘾时,乔冠华说:“不是这样的,我在家有茅台喝!”  相似文献   

3.
李之平 《当代贵州》2010,(16):55-55
<正>茅台酒是国酒,它的外交历史由来已久。建国几十年来,最著名、最有外交意味的大概就算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那次了。周恩来会饮酒,酒量不小,但十分节制。在外交场合,周恩来常以酒作为调节、活跃气氛的话题。无论是日内瓦会议,还是尼克松访华、田中访华……凡举行国宴,周总理都用茅台酒招待宾朋。1971年,美国的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秘密访华。  相似文献   

4.
正1984年4月24日,贵州茅台酒厂的工作人员在北京访问了著名作家姚雪垠。姚老说起40年前在重庆时,他就听周恩来讲过茅台酒。周恩来那时说,1935年他们长征过茅台时,当地群众捧出茅台酒来欢迎,战士们用茅台酒擦洗脚腿伤口,止痛消炎,喝了治疗泻肚,暂时解决了当时缺医少药的一大困难。"红军长征胜利了,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由此可知,周恩来等众多  相似文献   

5.
名实新篇     
我是不会喝酒的人,只是在兴来的时候偶尔喝那么一口两口。记得六十年代回乡探亲,路过贵阳时买了一瓶茅台,准备回家孝敬老人。都已经到了家乡小城的街上,离家门不远了,谁知一不小心,把手提包落到地上,茅台酒瓶碰破了,酒只剩下半瓶。回到家里,父亲喝着这剩下的茅台,连声称赞好酒。我也高兴地喝了  相似文献   

6.
正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都以各种形式纪念周恩来。对于如何纪念周恩来,作为"挚友兼爱妻"的邓颖超有着明确的指示,也有着具体的做法。"不需立纪念碑,搞什么仪式"1976年2月22日,正在访华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夫人特地前往中南海西花厅拜访邓颖超。尼克松说:"我正在想如何才能正确地纪念周总理。我相信他不会喜欢立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纷纷以各种形式纪念敬爱的总理,表达沉痛的哀思。对于如何纪念周恩来,作为周恩来"至友兼爱妻"的邓颖超有着明确的指示,也有着具体的做法。"不需立纪念碑,搞什么仪式"1976年2月22日,访华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夫人特地前往中南海西花厅拜访邓颖超。尼克松说:"我正在想如何才能正确地纪念周总理。我相信他不会  相似文献   

8.
正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均以各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对于如何纪念周恩来,作为周恩来"至友兼爱妻"的邓颖超有着明确的指示,也有具体的做法。不需立纪念碑,搞什么仪式1976年2月22日,来华访问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夫人特地前往中南海西花厅拜访邓颖超。尼克松说:"我正在想如何才能正确地纪念周总理。我相信他不会喜欢立一个巨大人像或造一所纪念大楼。他要的是无形的建筑,这比有形的建筑更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醉酒     
孟红 《党史纵横》2008,(1):12-15
新婚之夜,周恩来“得罪”了邓颖超 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典礼上。邓大姐后来曾对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说起过这件事,她笑着摇摆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就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反对他喝酒。可是没办法,几十年了,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的酒一直没少喝……”  相似文献   

10.
说酒     
傅传耀 《当代贵州》2011,(24):40-41
周恩来为尼克松表演火柴点燃酒杯,尼克松"贪杯"喝得满脸通红,还连说好酒,好酒。至此,无论哪一任美国总统来访,也无论他是否会喝酒,更无论中美关系潮起潮落,中国领导人都要用茅台酒来款待客人。酒,世上万物之精华;酒,天地灵气之物化;酒,人类智慧之结晶。褒它者,誉为灵丹妙药;贬它者,嗤为万恶之源。世事炎凉,任人评说,  相似文献   

11.
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喝酒或被人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这屋子的钥匙只他一人掌管,从不让家人涉足,只是忍不住几乎每天要去存酒的房子二三趟倒成了他的必修功课。  相似文献   

12.
正8月14日,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荣获全国质量奖,成为继茅台、五粮液等名优酒企之后,全国第六家、贵州第二家获此殊荣的白酒企业。8月14日,中国质量协会正式公布第十八届全国质量奖获奖名单,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习酒公司)榜上有名。这是习酒公司继获得贵州"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后,一举拿下中国质量领域最高奖,同时也是继茅台、五粮液等名优酒企之后,全国第六家、贵州第二家获此殊荣的白酒企业。  相似文献   

13.
第十章 毛主席开始察 觉江青一伙的用心 两次历史性的会晤 1972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空军一号”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舱门打开,尼克松和夫人帕特沿着长长的舷梯走下来。前来迎接尼克松的周恩来总理消瘦的脸上显得异常平静。当尼克松伸出手后,他也伸出了手,两人相握有一分多钟,周恩来说道: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进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啊。” 通讯卫星及时向全世界播出了实况。  相似文献   

14.
陈克鑫 《湘潮》2008,(9):45-46
周恩来常以酒来调节、活跃气氛,增进了解,促进谈判的顺利进行,流传下许多佳话,充满永恒而迷人的魅力。1945年秋天,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众多应酬场合,周恩来总是与毛泽东形影不离,代替毛泽东一杯接一杯地干,挡回一圈又一圈的“攻势”,而且每次都要连喝两杯,不仅要喝敬毛泽东的,还要喝敬自己的。有个记者见此情景,无限感慨地说:“唉,一个周恩来就打垮了整个国民党……”  相似文献   

15.
《广东党史》2008,(1):62-62
1974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到了广州。将军生平豪饮,他的餐桌上顿顿要有酒,而且只喝茅台和古井。许世友的工资大部分都是买酒了。  相似文献   

16.
1971年7月15日,经过多轮商谈,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相似文献   

17.
警钟     
《廉政瞭望》2005,(11):44-45
“工作组”83天吃垮一宾馆河北永清县雪源宾馆最近关门,因为县委吃喝欠下巨款,但每年只象征性还 1万元。县委的欠款主要源自一次接待任务,上级“工作组”在短短83天之内,共欠下食宿费16万元,导致宾馆资金周转不开,最终关门停业。据宾馆方面透露,“工作组”一顿就是几千元,吃的是孔雀腿、野猪肉、鲍鱼、龙虾,喝的是五粮液、茅台, 抽的是“中华”、“熊猫”。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1998,(1)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周恩来与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最后要草拟一个谈判声明。基辛格拿出的声明草案中写着:“中国政府向尼克松发出访华邀请,尼克松表示乐于接受。”我们不接受这个句子。我们希望改写:“尼克松愿意访华,我们就提出邀请。”美方不同意。双方谈了几个小时就僵在那儿。这时候,留下黄华和他谈。第二天早上,会谈再度进行,基辛格有点儿急了。因为他中午就得离开。在华期间又不能和美国通话。如果声明没谈成,就都吹了。这时,周恩来也急了,马上召章文晋去汇报。他一看草案,就说:“这问题很简单,在我方的字句…  相似文献   

19.
人真是一种复杂的动物。 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或被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那屋子的钥匙他随身带着,那屋门旁人谁也甭想涉足,每天去那存酒的屋子两三趟,已成了他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20.
刘霄  舒炜 《廉政瞭望》2014,(3):18-20
喝不喝茅台,刘华泽这两天一直在纠结。 “县里来了重要客人,听说对方老总就总爱这一.口,但这次怕是要得罪客人了。”这名西县接待办主任在廉政嘹望记者面前‘诉苦’,“上次人家来,是好酒好菜招待着,真是为难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