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第8期“康复有路”栏目开办之初,我曾写过一篇《自制小工具,解放残疾手》的配图短文。之后,收到不少残疾朋友的来信咨询。其中有独臂的、断手的及双手丧失动能的,提出的问题大都集中在像他们这种情况是否可以操作电脑?我的回答是:完全可以!尤其是自Windows95操作平台问世以来,它的控制面板里特设了一个残疾人图标,用鼠标点击后,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把键盘设置为“粘滞”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我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高潮不断的一年.6月24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全国残疾预防日”的批复》(国函[2017] 89号)正式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全国残疾预防日”.这是继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法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出台之后,残疾人事业发展过程中又一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位民间医生,用祖传验方“中西”治好了远近好几十位久治无效的胃痛、拉稀、溃疡病人。由于“中西”的奇特效果,深受患者的欢迎和称颂。我也是残疾人,深知残疾人的艰辛,更同情贫病交加残疾朋友的痛若,为此,愿献出“中西”,希望正在受此类疾病煎熬而无助无望的残疾朋友得以解脱。 “中西”配方  相似文献   

4.
读着这个气壮如虎的题目,也许有人会认为作者是有意自抬身价吧?其实,我之所以把“天生残我必有为”作为一种人生信条,是因为我并没有向残疾屈服,而自强不息,用初获的成果向世人交付一份真实的答卷。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山区的农家,有生以来,人世间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在残疾军人退役时,部队向地方只移交了<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笔者通过对历史档案的整理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发现.这种移交手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不利于残疾军人伤口复发、发生改变后的复查.提高残疾等级的评审:二是容易让一些思想品行有问题的人伪造或弄虚作假;三是少数人利用工作之便.  相似文献   

6.
我是残疾很重的偏瘫患者,以前常因起居饮食不当而感冒或因活动量小引起消化不良,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在15年与残疾和疾病斗争中,积累了几年临床经验(本人是随父自学的中医),总结了一套适合残疾人,特别是因残  相似文献   

7.
刻蜡纸     
曾连续三年报名上学而被拒之门外的我.于1974年19岁时初中毕业。因身体严重残疾不属“上山下乡”对象,故得到了许多人称羡不已的“留城证”。但由于我的残疾状况较重,“家庭妇女工厂”都不愿接受我,只能呆在家里,天天仰望屋顶。  相似文献   

8.
石林先生这位健康而勇武的中年人,过去曾因为中风病而偏瘫。他颇有感触地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那是一九八一年冬,在完成一天的繁忙工作后,我在家稍事休息,突然感到右侧半身非常沉重,不能随意活动。呼叫人时,又感到舌头变得笨重,语言不清。到医院急诊两天后,病情仍在发展,头脑昏沉,右侧上下肢一点不能动,口舌也歪邪了。后来,住院经郝子林大夫亲自指导治疗,一周后我头不晕了,说话清楚多了,右侧全瘫的肢体会动了;两周后我可以坐、立;三周后我在搀扶下可以迈步;第四周后我可以在  相似文献   

9.
沈哥:如今的中国进入了一个开放的时代,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逸择和发展空间。很多人抓住了机会,步入了令人羡慕的成功者行列。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为什么还要讨论“怀才不遇”呢? 这个话题是一位残疾朋友提出的。我觉得,恐怕相当一部分残疾朋  相似文献   

10.
纪刚:“沈哥聊斋”主持人之一沈玮的不幸逝世,在广大聊友和残疾朋友中引起极大反响。那种悲痛在我眼前幻化成“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远在福建省长汀县的一位修鞋的残疾朋友用街头的公用电话打来长途,话音虽不清晰,但我听清了他说的4个字:我很悲痛。他的话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不仅仅是残疾朋友,在沈玮的追悼会上,一位网友  相似文献   

11.
功能棒     
我曾问一位朋友,他看到“我发明我快乐”这个栏目有什么感受,他说:“感动、心酸,感动的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心酸的是这些简陋但实用的发明其实都有更好的代用品,只不过需要花很多钱。”也许是吧,但是人不能生活在对自己的感动和心酸当中,我为这些残疾朋友骄傲,因为他们乐观、因为他们积极、因为他们敢于实现、因为他们用哪怕有限的能力超越自我。就让我的这位朋友感动吧,残疾朋友们,走好自己的路,寻找自己的快乐。(唐汉)  相似文献   

12.
身残创新品     
江西省莲花县花塘乡中田村的樊金明身罹多种残疾。他发明的低压电子取暖器最近获国际金奖和国家专利。 “低压电子取暖系列产品”有安全电子电热毯、电热背心、电热腰带、电热鞋等保险取暖件,已获得国家专利局  相似文献   

13.
另一种歧视     
同学聚会,忽就扯到“现在你最崇拜或羡慕什么人”的话题。轮到我,想了半天,真想不出有什么人还能让我崇拜的了,倒是近来很是羡慕我的一个同事,文章朴素中处处显出文采,实在了得。“什么样的同事?”“一个残疾同事,岁数比我小很多。”马上有人点着我笑:“你真是在那个单位呆得太久了,竟羡慕起残疾人  相似文献   

14.
正一大早,铜梁区侣俸镇妙明村9社的残疾人刘治禄和老伴就已经在鸡舍里忙活了好一阵了,听着鸡娃起伏不断的"合唱",视力残疾的刘治禄能凭鸡的叫声分辨哪些鸡进入了换毛期,与老伴喜笑颜开地讨论着哪些鸡长到了几斤重。今年69岁的刘治禄是户主,一家6口人,除了老伴李永志和儿媳妇韩绍翠,他和儿子、孙子都先天视力残疾。刘治禄自己视力一级残疾,儿子刘家友视力二级残疾,长孙刘小波、次孙刘鑫视力四级残疾。因为"一户多残",刘治禄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年开学季,火爆的不仅仅是送儿子上清华的“歇业通知”,更有我们各高校的“有温度的迎新通道”.9月13日下午,中国残联举办了“我来北京上大学”残疾大学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残疾大学生代表们围绕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期盼,畅所欲言,这里是他们的发言摘登: 成为有价值的人 在一个环境久了,总可以通过交流,去融人大家.学校是最宽容的环境,而我们面临的困难,更多是心理的坎.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适应从校园到社会角色的转变,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关卡.我们不需要特权,但至少要给残疾大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我1950年生人,今年52岁了。由于身体的残疾,身高只有1米46,算不上什么“高”人,但我的心却始终是在高处。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我虽有残疾,但从来没有认过输,也没有自卑过。从小有父母的教育鼓励,有老师同学的帮助,我总认为,只要健全人能干的事,我也都要试试。除非重体力劳动,用脑、用手,我都不甘示弱。  相似文献   

17.
曹军 《中国残疾人》2017,(11):42-43
为什么要“以产托养”? 智力残疾人被广泛地视为是“残疾人中的残疾人”,由于其具有不可恢复正常智力的特殊问题,导致其根本不具备完全独立生存的能力,终其一生需要有人辅助、需要有人陪伴、需要有人干预、需要有人服务.那么,智力残疾人是不是一定永远是社会的负担?智力残疾人一定永远是向社会索取索要的悲情形象?智力残疾人群体一定永远不会有自食其力的生存能力?答案是否定的.智力残疾人完全可以实现自助自养.  相似文献   

18.
幸奠彬,一位左膝关节不能正常弯曲,走路一瘸一拐的土家族残疾农民,在环境恶劣、贫穷落后的深山沟里,靠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尔不群的胆略,走出了一条富民利国的金光大道。因而,党和人民给了他很高的荣誉:建南镇人民政府“镇长助理”、利川市“最佳农副产品营销能手”、恩施自治州“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湖北省“自强模范”等。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柘荣县副县长黄建龙把一条写着“胜利属于意志坚强的人”的横幅送到残疾女青年谢夏金手中。这条横幅是潘心城副省长专门为谢夏金题写的。谢夏金接过潘心城的字幅,眼里含着热泪说:“我决不辜负潘副省长的期望,要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06年第23期刊发《河北临西惊现残疾“包身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在残疾“包身工”的家乡——陕西省平利县好似一声惊雷.把人们的心一下子揪得紧紧的。平利县很快传来消息.县政府曾于2004年8月派出解救小组奔赴河北临西汪江砖厂解救受虐的民工24人.砖厂主和包工头就是叶长贵和王光成。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两年半过去了,还是这家砖厂。还是这些作恶者.为什么在盖子揭开后竟然未受惩处?反倒更加猖獗.变本加厉地残害残疾民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