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地主引向工业生产” 除了在“黜有地主”土地的基础上“佃农小田主化”(都是两个同样空洞和詭詐的口号)的目的之外。南越的所謂“土地改革”还有着一个这样的目的:“把地主引向工业生产”。第57号法令規定:“被黜有”土地的地主可以用偿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缅甸是一个农业国,素以“稻米之国”著称于世,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三大经济支柱之一的稻谷生产是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本文将着重对缅甸稻谷生产的历史和现状作简单介绍。 缅甸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然而,在漫长的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统治年代里,缅甸的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广大缅甸农民  相似文献   

3.
目前泰国的农业制度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民没有土地,因此,就不能发展耕地和提高生产率,而一小撮人占有大量耕地,他们不参加生产,把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这些贫苦农民身上进行地租剥削,这就造成占有别人利益的现象,致使泰国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矛盾日趋剧化,另一方面,没有土地耕作的农民忍受不了地  相似文献   

4.
一、土地改革法令的实質 自从緬甸作为政治上独立的国家出现以后,消灭殖民地封建土地制度的必要性的問題便立即跃居首要地位。 緬甸广大农民群众在工人阶級的支持下,为在国內实現真正的土地革命而斗爭。他們要求完全消灭地主和高利貸者的土地占有,沒收  相似文献   

5.
緬甸有4/5以上的人口居住于農村。①英国帝国主义曾不断地榨取被奴役的緬甸農民的脂膏。英帝国主义在这方面还得到其社会支柱与直接代理人——地主和高利貸者的帮助。大約有一半的耕地,②而且其中85%主要是在農业地区③的土地掌握在一小撮外国的和当地的地主和高利貸者手中。70%以上農戶沒有土地或很少土地,④被剝夺了土地的農民是在苛刻的條件下向通常都不从事耕  相似文献   

6.
去年11月,联合国宣布批准把缅甸列为世界不发达国家。 缅甸是中南半岛面积最大的国家,约67.6万平方公里,人口共3800余万,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历来享有“世界米仓”之美称。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缅甸大米出口最高年份曾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2%,位居第一;柚木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  相似文献   

7.
2021年缅甸局势变化的一个直接导火索是,缅甸的多数决选举制度容易造成“赢者通吃”式的一边倒胜利。在简单多数制下,1990年以来凡是有全国民主联盟参与的选举,皆以其大胜告终。选举制度具有“黏性”,一旦有政党稳定从中得利,选举制度改革通常难以推动。缅甸选举制度修改的条件为,缅甸军人及联邦巩固与发展党面对选举结果的“冲击”,利用政治优势造就“机会窗口”,且具备足够的政治发展知识来反思选举制度的设计。1990年选举至2008年新宪法颁布是第一个修改选举制度的机会窗口期,2010年缅甸重启选举至2015年选举是第二个机会窗口期。但是,缅甸军人及巩发党没有得到充分的国际知识输入,选举制度未能在正常的机会窗口期内被改变。2021年的新局势可以视为“创造”了非常规的机会窗口,选举制度预计将被改为比例代表制。缅甸的案例说明,在政治发展知识匮乏的条件下,即使是自利的决策者也未必能够“理性设计”出于己有利的制度。同时,知识流动的不完整性是西方民主推广过程的副产品,政治发展的曲折性或许内生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土地佔有的限额问题已成为公开剧烈争辩的主题,因为现在各方面人士都认识这个问题是土地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实施佔有耕地的限额,以及将超额土地分给无地的耕者和分给贫农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当然,这项措施要和地主有权收囘自耕相结合,使小土地所有者  相似文献   

9.
唐代贞元年间缅甸向中国朝廷进献《骠国乐》,缅甸献乐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史料对缅甸献乐使团的成员身份以及乐器和乐曲名称和数目有不同的记载。《骠国乐》传入中国在中外音乐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译自缅甸政府出版的“1985年缅甸经济概况”一书。本期发表该书的“总的概况”以及“1957—58年缅甸经济活动”一篇的头三章,下期将继续发表“对外贸易和外汇”与“财政和信贷”两章。  相似文献   

11.
在马德拉斯所召开的印度共产黨全國委員会会議通過關于“土地問題的某几方面”的决議中指出:“總的說來,(印度)國會政策的總目的和方向是在于促進農業中的資本主义關系,制造和扶植大土地占有者的階級(地主、資本家和富農)並使之得到發展,他們在邦的支援和帮助下,是可以按照现代資本主义道路來發展農業、提高產量从而生產  相似文献   

12.
Ⅰ.創立及其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柬埔寨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八日摆脫了法国殖民主义,取得了政治独立,卽“法兰西联邦內的独立”。早在同年二月十六日,卽独立前九个月,創立了这个学院的前身——法律經济学院,它是柬埔寨最初的高等教育机关,是以“培养柬埔寨的行政、法律、經济各部门的人材”为目的而設立的。 到目前为止,这个法經学院只有十五年的  相似文献   

13.
缅甸是一个农业国,农产品以大米为主,是世界上输出大米的主要国家之一。然而,尽管农业在缅甸经济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但其发展水平却是十分落后的。制约缅甸农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如自然气候条件,国家的农业政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以及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其他经  相似文献   

14.
缅甸是一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森林复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达14.9万平方英里。林业资源是发展缅甸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林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一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缅甸对外出口产品中,林产品是居大米之后的主要产品,外汇收入占全国出口总值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5.
截至一九八二年一月四日止,缅甸独立已经整整三十四周年了。 缅甸正在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奋斗目标,根据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的新宪法,在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的领导下,组织包括工农在内的全体人民,通过经济计划,去完成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在归国难侨“复员”缅甸问题上,国民政府与英缅政府、缅甸新政府在中国侨民返缅条件、时机、资格甄审等问题上进行了大量交涉,难侨“复员”缅甸结果差强人意。国民政府的华侨“复员”交涉并未因战后东南亚局势的变动而及时调整,墨守成规,缺乏智慧和勇气。独立后的缅甸也基于该国内政的考虑,利用甄别侨民资格、分期分批返回等手法尽量减少华侨重返当地。随着国共两党内战的加剧,国民政府对华侨“复员”工作无暇关注,遣侨工作不了了之,引起归侨的不满。  相似文献   

17.
钟小鑫 《东南亚研究》2023,(5):119-133+157
在传统缅甸华人社会中,“在商言商”、“远离政治”的诤言与理念成为其族群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准则。缅甸老一辈华人一直向后辈灌输参与政治的危险性,以及华人曾经卷入政治运动的惨痛记忆与深刻教训。这种角色定位与缅甸华人的身份认同密切相关。然而,在近年来缅甸云谲波诡的政治变幻中,缅甸新生代华人表现出与其父辈完全不同的政治风貌与政治姿态。特别是在2021年缅甸军人再次接管国家政权的背景下,许多新生代华人纷纷涌向街头,积极表达民主诉求。新生代华人的身份认同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探讨缅甸华人身份认同和政治参与的变迁,是理解缅甸华人社会以及缅甸政治发展趋势的重要维度,并为进一步探究缅甸民族国家建构中新生代华人的身份与角色提供了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8.
缅甸是东南亚地区面积广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缅甸人口3,700万(1985年),全国可耕地面积为4,583万英亩。不但耕地多,而且土地肥沃、雨量充沛,一直是著名的大米出口国。缅甸的矿产品种多,储量大,石油储量在东南亚地区仅次于印度尼西亚。柚木、宝石驰名于世。缅甸人民勤劳勇敢,发展经济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9.
缅甸军人上台执政,标志着缅甸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缅甸局势如何发展?(一) 高压下的“平稳”政局。 缅甸1988年8月8日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导致这场运动爆发的原因在于26年来奈温政府的高压统治。缅甸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和缅政府  相似文献   

20.
佛教对缅甸独立以来经济发展的影响缅甸是一个信仰上座部佛教,历史悠久的东南亚国家。其国土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人D4233万(据1992/93年统计)。缅甸发展经济,其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缅甸全国可耕地面积为1061.1万公顷,不仅人均耕地多,而且土地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