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6月13日-15日,由上海大学中文系、纽约大学东亚系、纽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新校区举行.来自海内外的4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并提交了论文.大会不仅全面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60年学术风貌,也着力从中寻找出一条能够积极回应当下中国现实,具有明确未来指向的文学研究方向.与会者就重建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再解读与重返历史瞬间、重估先锋文学及开启当代文学研究的生产性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5月27日,"2018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安徽省赛"在安徽大学举行隆重颁奖仪式。本次大赛,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安徽大学承办,共有来自全省90所高校2042件作品参加了比赛。我院16级新闻2班田静、白肖梅、宣蕾等3名同学的参赛作品《从推敲谈人生》获得微课与教学辅助类-汉语  相似文献   

3.
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王蒙被党和国家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评语中称:王蒙作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文学创作者,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之路,其作品具有代表性和开拓性意义,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他发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作家,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感谢时代赐给我的幸运!"在北京,刚过85岁生日的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为沈从文先生的及门弟子.其作品文字飘逸,返璞归真,在平淡中见真味,深受广大读者推崇. 汪曾祺也似乎是网络时代唯一上"热搜"的老一辈文人.汪曾祺字里行间的温暖和担当,平淡、平和、平缓的生活态度,亲和的文学表达,让他的作品阅读火爆几十年.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12~14日,由哈佛大学东亚系、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大学中文系和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新世纪文学十年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作家和学者就"断裂的美学如何整合"、"新世纪文学中的历史叙事"、"新世纪文学的展望"以及"新媒体与当代文学"等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侯长振 《前沿》2006,(8):233-235
在解放区土生土长而成为作家并影响最大的是赵树理.他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无论从新文学发生以来就始终在探索的大众化课题来看,还是从解放区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历史关联来看,赵树理的出现都是重要的文学史现象.而对赵树理作为"方向"的考察和对其"问题小说"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延安文艺"的规范,以及该规范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不断拓展,翻译的作品、介绍的作家、翻译的语种逐渐增多,作品的传播受众、传播国家及地区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现状、传播模式、传播效果的分析,探讨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提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应发挥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综合效应;提高翻译质量,加强海外市场营销;并注重文化品牌,传播经典文化.  相似文献   

8.
反思当代中国文学的缺失可以有多种角度,至今也形成了许多说法,诸如当代文学缺乏思想穿透力、向消费主义投降、主体性丧失、想象力匮乏、语言水平太低等等.无论是过激地谴责当代文学是"垃圾",还是温和地说当代文学"有杰作无大师",都无一例外地显示了人们对当代文学极大的失望.失望的来由显然与此有关:当代文学60年较之于现代文学30年虽然时段长一倍,但总体成就远远低于后者;贫穷战乱年代大师辈出,而在和平时期包括20多年来的经济盛世,文学精神却空前地萎缩,本应更多地产生大师的时代却产生不了大师.各种反思和批评的说法无疑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这些还不是最深层的根源之所在,还只是病相而非病灶、病理和病根,更本质的问题要归之于中国作家自己背叛了生活,当代文学正在丧失反映现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刊2008年第1期发表了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关于"作家的历史使命和当代文学的走向"的访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他引出的围绕着文学和文化的话题可以产生更多的联想.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国文坛状况可以从"80后"作家崛起、自我言说成底层叙事主流、网络文学制度创新、神话重述表现民族志式书写雄心、海外汉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评判等角度进行归纳,"80后"作家加入作协、打工文学出现新格局、起点中文网作家群、神话重述三文本、诗歌的行为艺术化、顾彬评中国当代文学等热点事件构成了2007年中国文坛的图谱,2007年中国文坛展现出边缘和主流交汇、中外批评界交锋、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互动、文学新媒介创生的内在发展机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显示女性外在身体特征的"美丽"或"丑陋"与代表女性内在思想境界的"纯洁"或"淫荡"四个元素及其内涵外延的变异体认,可以清晰地考察出建国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所经历的巨大话语变迁.1976年之前女性的"美丽"与"纯洁"有着政治一体化年代特有的鲜明意识形态色彩,改革开放之后"美丽"的突围与在暧昧境地中挣扎的"纯洁"则越来越表现出了消费时代女性话语的新症候.女性话语五十多年来的沧桑流变既是时代观念变动的结果,也有女性主义思潮崛起后的文化原因,更是在不同流通机制运行下文学艺术的不同"叙述"方式使然.  相似文献   

12.
《前沿》2008,(7)
本文对两篇有关当代文学"危机论"的争鸣文章展开了分析.笔者认为,文学"危机论"没有在文学性的讨论中贡献有价值的看法,文学的"生机论"的理由也同样不充分.文章指出,只有高度建构的个体才能赢得文学真正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我在全国美展雕塑展上看到了一个叫"中国制造"的作品,印象特别深刻.  相似文献   

14.
正马原,著名先锋作家,作为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2012年,离开小说创作20年的马原带着新作《牛鬼蛇神》重回人们视野。  相似文献   

15.
悦读     
《创造》2016,(11)
正《穿过云层都是阳光》贾平凹文学对话录本书是对贾平凹三十年文学创作的回顾,内容涵盖其主要作品的创作思路、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幕后故事等。对话将其作品放到他整个文学创作历史中,进而放到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外文学史中加以考察,探寻贾平凹三十年来在文学创作上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回归之路,重新定义其作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由"艺术终结论"引发出"文学终结论",并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的论争,直接涉及当代文学的生存状态.在这个被舆论所操纵的电子传媒时代,文学艺术的根本意义应是使人多样化的、可能性生活得以呈现;其本质仍是一种可能性生活,是对可能生活的观念性实现、过程性开启.在这个意义上,文学艺术既不会"死亡",也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7.
今天,网络文学、青春文学与传统文学三足鼎立,构成文坛新格局;学界对五四新文学90年、当代文学60年的不同评价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保守主义的苗头; <蜗居>的热播说明当代文学在提高回应现实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反映现实的热情与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韩寒"中国第一博客"现象,反映了80后的精神成长;金庸加入作协与郑渊洁退出作协,一进一出,意味深长;而复旦大学"文学创作"硕士点的审批与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学科"的建设,在不同侧面预示着文学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变.2009年文坛在多个方面显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刘曲 《前沿》2013,(2):138-139
希拉里·曼特尔与莫言,作为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作家,其作品代表着世界文学及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世界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走向影响深远.两者作品当中所体现的独具匠心的狂欢美,不但为广大读者带来了巨大的感官冲击,也为世界文学的鉴赏与评价引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1月17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大徐汇校区举行。提交论文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  相似文献   

20.
见到王蒙之前,记者对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部长作家充满好奇:只有高中毕业的他,没有受过文学专业的系统教育,却写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当年,未满14岁便投身革命的他,怀着"做一个职业革命家"的最高理想,却被打成右派,后来远赴新疆,被迫停笔20年;20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