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腐败问题,无论从什么视角去研究,都离不开行为这一最基本的范畴。腐败,归根到底就是公共权力行为的异化。本文通过对个体行为基本模式的分析,提出了腐败行为的基本模式,从一个新的思维角度对腐败行为进行了透视,找出了腐败行为成因的基本要素,揭示了腐败行为的发生机理,并指出,腐败机会对完成腐败行为具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2.
腐败的历史性、世界性和顽固性决定了腐败成为21世纪各国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经历了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和制度反腐的实践,良好的制度建设已成为我国治理腐败的关键。但多而快的制度建设不一定能减少腐败,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漏洞"和"制度软约束"反而可能导致制度性腐败。本文在提出制度性腐败概念的基础上,从制度设计、制度变迁和制度约束三个角度对制度性腐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就如何对制度性腐败进行破解提供了一定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腐败的经济逻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小兵 《桂海论丛》2001,17(2):14-18
文章通过对腐败现象的经济学透视 ,对腐败发生、传播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腐败的内在逻辑进行病理性的分析 ,通过对腐败现象的收益与成本的经济理性阐释 ,从而深刻揭示了隐藏在腐败表象下面———实际支配着腐败行为因果关系的体制性综合社会因素———腐败者之所以腐败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腐败成本分析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行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害。本文从腐败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腐败过程中存在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受罚成本的分析,阐述提高这三种成本,可以提高腐败者进行腐败行为的门槛,减少腐败行为,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邹波  韩锋 《中国发展》2003,(4):17-20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对腐败成因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从成本—收益角度看,腐败的客观基础是公共决策与决策者私人利益间的矛盾,腐败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从寻租角度看,转型期中国的寻租环境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根源。从委托—代理角度看,腐败是民众与国家以及官员之间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的失灵。  相似文献   

6.
翟婷 《桂海论丛》2007,23(1):33-35
文章从公共权力腐败的概念界定出发,阐述了公共权力和腐败的关系;通过对造成公共权力腐败的体制内外因素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提出治理公共权力腐败的思路,即通过限制公共权力扩张、制约权力主体权力行为、完善外部制约监督机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年来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腐败本质问题界定、腐败行为特征及其成因、腐败测度、反腐败策略四个方面,对我国反腐败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本文提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特殊权利的一切行为。当前我国腐败行为呈现出绝对权力腐败猖獗、从滥用公共权力向滥用公共资源转变、腐败手段更加复杂和隐蔽、灰色腐败倾向明显等新特征。滥用权力的欲望、官员的经济理性、公共权力寻租、行政监督缺位、行政道德失范是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国应创新腐败测度方法,科学测度腐败程度,推进反腐国际化。客观权衡腐败零容忍、全面反腐、权力反腐的利弊,综合使用经济处罚、道德教育与法律惩处手段,加强对腐败行为的行政监督。  相似文献   

8.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腐败的认识仅局限于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这个表象上,没有更进一步地分析引发腐败的各种各样的成因,导致在制约腐败行为的方法上单一化.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腐败,对症下药,找到一个综合治理的方案。本文就试图在这个方面作一些尝试。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权力为自己或小集团谋私利的行为。如果从腐败的成因上对腐败进行分类的话,可以把腐败分成结构式腐败和个案式腐败两大类。结构式腐败是指由社会、历史原因给相应历史时期的社会的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诱发的腐败;个案式腐败则是指排除社会、历史因素,完全是因个人的  相似文献   

9.
公共工程领域是我国腐败发生的重灾区。试从公共工程牵涉的多元利益主体和复杂运作流程入手,根据腐败主体、权力支撑、涉及环节、腐败手段和腐败方式的不同,总结公共工程腐败的六种典型模式。并进一步利用寻租理论、俘获理论和合谋理论等工具对公共工程腐败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参考国际上测量腐败的经验,利用公开数据和资料,对我国当前公共工程腐败的程度进行初步测算:从腐败治理重点领域维度看,专项模式的实行,说明治理公共工程腐败是近几年国家腐败治理的首要任务;从腐败立案比例来看,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数,约占全国腐败案件立案数的10%,高居各行业腐败榜首;从腐败金额来看,粗略估计公共工程腐败约占公共投资总额的25%;若从典型案例看,腐败现象更是五花八门,花样频出。  相似文献   

10.
腐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污染,它不仅形成各种经济损失,而且还构成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合法性的严重挑战。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来估计近年来(指90年代后半期)腐败给中国经济、国家财税、公共投资、消费者、社会净福利所造成的损失。国内外对腐败经济损失的各种估计目前,对于中国腐败的经济损失估计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是根据寻租理论对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各类租金进行估计。二是官方统计公布的腐败事件引起的损失。三是根据官方披露的腐败事件和有关数据进行估计。卡内基梅隆基金会的裴敏欣对中国腐败的经济成本作了估计,合计腐败总经济成本为3430亿元,占 GDP 比重的4.79%。中国腐败类型及经济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腐败心理,国内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来研究腐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腐败产生的个体心理因素、腐败心理类型等。国外学者则更多从腐败心理活动、社会控制、腐败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虽然部分研究没有直接指向腐败心理预防,但为进一步探析腐败心理及其预防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腐败与反腐败的六个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当前我国腐败和反腐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将其归纳为六个方面,即从贪污挪用到行贿受贿,再到利益冲突;从公共部门到私人部门,再到社会组织;从个人腐败、单位腐败到集体腐败;从影响政策执行到影响政策制定;从反黑色腐败到反灰色腐败;从惩治需求方到惩治供给方。本文的发现对于更好把握腐败发展的规律,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腐败探源的视角 :要对腐败的成因进行动态的分析迄今为止 ,人们已从历史的影响和现实的因素 ,从经济、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等方面对腐败产生的原因作了多角度的探析 ,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结论。这些结论中虽不乏精辟之见 ,但纵观人们得出这些结论的分析 ,大多把腐败当作一种静态现象 ,在静态的观察中进行探源 ,缺乏动态的分析 ,这就难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有的人片面强调腐败产生的主观动因或客观原因 ,有的人则将次要原因当成主要原因 ,等等。如果对众多的腐败个案作一番考察分析 ,我们就不难发现 :腐败是一个从内在的腐败意识发…  相似文献   

14.
腐败根源的政治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造成极大威胁。腐败的根源涉及诸多层面,但腐败主体隐性的心理因素更有其内固性。从腐败的心理过程、腐败者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等三个层面,可以对腐败发生的主观心理机制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5.
腐败,人人深恶痛绝;然而、腐败又难于根本上铲除。如何使反腐有一个新的突破,《制度反腐:让官员"不想且不能"腐败》一文,从反腐战略"三不"境界:"不敢"、"不想"、"不能"方面对腐败预防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6.
自由裁量权是权力主体的一项重要权力 ,如何防止对其滥用而产生腐败 ,是反腐败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阐述了自由裁量权和腐败的概念 ,以及自由裁量权被滥用而产生腐败的可能性 ,论证了有效控制自由裁量权被滥用和预防腐败的措施 :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应遵循合理原则 ,同时加强对自由载量权的控制 ,以行为人为核心 ,以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相结合的手段 ,对自由裁量权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 ,从而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17.
"腐败"定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们对腐败问题的认识与治理从没有停止过。在当今腐败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和政治顽症的情况下,对腐败的正确认识将有助于腐败的治理。本文通过对众多腐败概念的分析,从政治学的角度对腐败的定义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反腐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建柏 《求索》2007,(9):83-85
在对腐败行为的治理实践中,如何准确估价腐败行为,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针对这个问题,尝试运用评价指标体系测评腐败行为,旨在确立一套评价腐败行为的科学体系,力求使测评腐败程度科学化、数量化、精确化,为控制腐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海萍 《理论月刊》2006,(12):132-134
行政腐败是一种在行政部门中普遍存在的行为现象,对它的存在进行心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不同的知觉类型透析了行政腐败的四种类型,即物知觉产生的主动腐败、角色知觉形成的模仿腐败、人际知觉形成的被动腐败、因果关系知觉形成的群体腐败。最后提出通过知觉主体的主观因素和知觉对象的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国内外村干部腐败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并以湖北某县为例,对村干部腐败预防相关工作进行实证分析,然后综合国内外研究调查和某县问卷分析结果,提出科学应对村干部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的四点对策:即构建村干部腐败风险教育体系;构建村干部腐败风险排查体系;构建村干部腐败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村干部腐败风险预警处置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