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被一家公司看中,上完第一天班后,他一回到家里便喜形于色地告诉父亲,公司总裁表扬他了。没想到,父亲并没有像他意料中的那样夸奖他,而是神色紧张地问他,总裁先生是怎样表扬他的。年轻人说,总裁先生是这样说的,他说我是公司第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公司花重金聘请来的专家,希望大家多跟我学习。  相似文献   

2.
事关己者     
本书中的许多文章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与对道德责任的性质和条件问题的研究紧密联系。…… 我倾向于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极大地依赖于一个关于自由和个人理想的充分说明,而不是关于义务和权利的理论。毫无疑问,道德哲学在理解这种问题的尝试中的确发挥着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以后,我很想找一份工作,可是没有一个地方肯接收我。就因为我曾组织、策划过学生运动,这样一个经历竟然把我与社会完全隔离开来!  相似文献   

4.
武汉的读者赵琳琳来信:我是去年6月毕业的大学本科生,目前工作不稳定。迄今为止,我已在3家公司工作过了,所以我的党组织关系也没有地方放。请问,我这样的情况,党组织关系应该放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精神力量。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一个主要是经济实力,二是要有一定军事实力,还有一个中华民族凝聚力。我认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精神力量,这是一种国力。” 中华民族凝聚力,渊源于古代的华夏文化,绵延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凝聚力。当今世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华民族却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屹立不动,再一次地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大凝聚力。从中国的近现代史看,这样的民族凝聚力,是空前的。它孕育于中华民族的危亡之秋,形成于…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中国诗人这样说过:“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种观点,我深信不疑。在盛夏的一天,我决定另辟蹊径,独登  相似文献   

7.
98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仙逝而去了。作为当今最杰出的国学大师,季老融会百家,学贯中西。可就是这样的学界泰斗,内心深处也有崇拜的偶像。梁衡同志最近发表了一篇纪念季老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追忆:有一次,我带一本新出的梁漱溟的书(到医院)去见他。他说崇拜梁漱溟,我乘势问:“您还崇拜谁?”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习:必须志在必得地完全投入记者:您的事业一帆风顺,求学之路也是这样吗?李开复:不是。刚上大学时,我进了法律系,因为我天真地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政治天赋,我觉得自己将来一定要做一位律师或一位政治家。不料,情形完全不像我想的那样。我在专业课上提不起精神,成绩也不好。最终我决定放弃政治和法律专业。  相似文献   

9.
我叫余世汉,1965年出生,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3月,32岁的我被选举为保康县店垭镇白腊村支书。当时,村里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村里负债40多万元。人平负债300多元。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我当支书的决定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我也深知这副担子意味着什么。但是既然全村的父老乡亲信任我,我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漫画     
王铎 《人事天地》2010,(25):66-66
理想的工作 乔、迈克、玛丽和汤姆在一起谈他们理想的工作。“我想当一名律师。”乔说,“这样我就能保护我的乡下同胞了。”  相似文献   

11.
李舒 《人事天地》2007,(2):32-32
有一次老巴金坐在走廊休息,端端过来,想和外公合影。 两个人坐好后,我说这样呆坐着不好,找个东西来看吧。端端就随手抓了一张纸头,我揿下了快门。  相似文献   

12.
肖颜 《人事天地》2006,(2):36-36
那年高考我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碎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麦地不长庄稼?!”  相似文献   

13.
我爱政协     
我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我又体会到另外一句话:读不完的人民政协。上个世纪末,刚刚跨进“知天命”之年的我,来到了人民政协。如今,已过去了七个春秋。.七年的时光,伴随着匆匆的脚步,写下了平凡而充实的纪事,构成了我难忘的历史,也将构成我执著的未来。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放飞了自己报国惠民的一番心愿,从而,与人民政协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颜色 《人事天地》2009,(24):5-5
大四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受老师推荐,到了当地一家不错的公司带薪实习,工作出色的学生可以获得留在公司的机会。虽然在进入公司前我对工作也有所准备,看过许多关于就业指导的文章,也不断告诫自己不可恃才傲物,可即使是这样,我竟然还是因此被扫地出门了。  相似文献   

15.
正如刚才荷方依拉斯姆斯大学的校长先生所说到的,荷兰现在从刑法转向行政法,而中国好像是相反,从行政法转向刑法。我想这样一个判断,总体上来说是对的,而且也都是符合本国国情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转向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彼此犯罪圈的大小不同,比如说,在中国,对盗窃罪的规定要求数额较大,否则不构成犯罪,但在荷兰,至少从立法上没有这种限制,这样荷兰的犯罪圈就比我们要大出许多,因此他们现在为了减轻司法机关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谁都知道教育重要,但谁能知道教育者的重要?我对王金战老师的唯一遗憾是,像他这样的老师太少了。  相似文献   

17.
我讲的这个题目“‘羞恶之心’与道德意识的来源”。“恶”在这里应该是个动词,念作“WU”而不是“e”。“羞”呢,大家差不多都知道。我们可以这样讲,对自己的不当的惭愧就是“羞”,对别人的不当的愤慨就是“恶”。基本是这样一个解释。那么,关于道德意识的来源,我讲的是一个现象学的题目。讲伦理学,一般是讲规范伦理学,是讲“应当”的问题,但我这里谈的伦理学问题不是“应当”的问题,而是一种我称之为现象学的伦理学。现象学的伦理学,这个名称不是太好,因为规范伦理学应该比现象学的伦理学范围更大一点,确切一点讲,应该叫描述伦理学,或者干脆叫伦理现象学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8.
省委书记李鸿忠在今年正月初七的“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动员会上谈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要有股“苕气”,要发扬“苕”的精神,做到“踏踏实实、傻傻呼呼、一门心思”干工作。对于“苕”这个词,湖北人都不陌生。在日常用语中,“苕”略含贬义,说某人“苕”,意思是此人脑子不开窍、不灵光,傻里傻气。李鸿忠提倡干部要有“苕”气,让我想起雷锋日记里的一句话:“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  相似文献   

19.
也许女人更理解女人,女人更了解女人的缘故,早在几年前的采访中,我和林忠凤就成为了朋友。因为几年来,我一直被林忠凤感动着,也深深地为自己有这样的朋友而骄傲。在出租车上,我很自然地与司机说起了林忠凤。没想到提起林忠凤,司机竟然无比感动地说:“那可是个有名的大好人啊!在普兰店哪有不认识她的。”司机的话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相似文献   

20.
新明 《人事天地》2008,(4):51-51
“马蝇效应”的说法,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1860年大选结束后几个星期,有位叫作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人你的内阁。”林肯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巴恩说,“不过,你为什么这样问?”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都收入我的内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