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1月8日一大早,农七师一二三团十六连职工于金平,就用自家的三轮车拉了一大筐话红柿和一大筐黄瓜到集贸市场去批发。这是该团职工变冬闲为冬忙,发展大棚种植的一个缩影。 2004年,一二三团全面启动千户千棚工程,距团部只有2公里的十六连,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建成了78座日光型节能温室大棚,并做到当年建棚当年见绿见效。去年,该连大棚种植户卢江海、张红亮、于金平种植的春茬蔬菜,每座棚  相似文献   

2.
"听完团举办的有机蔬菜种植讲课,我对今后有机大棚蔬菜前景充满了信心!"最近,农二师二十九团十连大棚职工杨道中兴奋地说。据了解,该团依托城郊经济的地缘优势,自2005年建棚以来,已建日光温室大棚720座,占地面积1800余亩,平均每年销售蔬菜在2100余吨左右。为推进团场有机蔬菜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春,十二师三坪农场十连职工李昌虎,积极带头承包了15个无立柱日式大棚,在他家的带动下,十连2户职工也相继承包了20个棚,最终农场承包出去了100个大棚,他成为农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多人都笑话他:"那么高的费用,除非种黄金"。其实他们早在3月份就已经了解了周边种植大棚的情况,摸清了市场行情,他直接订购了东北旱地黄瓜40日龄苗,5毛钱一株,圣女果苗6毛钱一株。在夫妻两人精心种植下,4月19日定植的黄瓜  相似文献   

4.
马义军是农十二师西山农场蔬菜站的一个回族职工。1991年蔬菜站刚开始成立,他们一家人响应农场号召,由农场畜牧队搬迁到蔬菜站,从事大棚蔬菜生产。如今,他已是老蔬菜种植户了,可是他从不摆老资格,与周围的邻里职工,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同志都相处得很融洽,只要有人求教于他,他都会毫无保留地把生产技术传授给别人。2002年他与本站汉族职工合作,尝试了彩色辣椒的种植,获得了成功;2003年他又与本站汉族职工辛增峰合作,进行食用仙人掌的种植,市场销路十分好;2004年他又积极推广春桃、圣女果等新品种的种植,为本站职工增收拓宽了思路。马义…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西丰县永得利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是以经销入杜菜农生产的冷暖棚绿色蔬菜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520人,冷暖蔬菜大棚4400座,占地1.6万亩,年批发销售蔬菜3万吨。合作社于2010年2月成立党委,下设5个产业链党支部,有党员94人。近年来,合作社党委在全国开创了第一个建合作社党委,第一个建合作社工会,第一个办资金互助杜,第一个创社刊,  相似文献   

6.
为转变工作方式,更好地为基层服务,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农七师“5211”职工素质工程(即:5年内使2万名职工的文化水平提升1个等级、技术素质上1个台阶)向纵深发展,农七师工会于11月24日—26日在奎屯举办了首届庭院经济大棚蔬菜种植培训班,来自10个农牧团场和奎管处、红山园艺场等地的50余名蔬菜大棚种植人员和30名团、连大棚技术员、工会庭院经济办公室负责人等共计83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专业学习。随着国内外农牧业发展越来越趋于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我区的农产品尤其是蔬菜种植也愈加趋向绿色、有机和无公害。而现有职工的蔬菜种植技术素质却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师工会针对基层蔬菜大棚种植户的不断增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农业增效、职工增收,近年来,一师十团通过加大种植结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引导职工发展特色经济种植,想方设法支持帮助职工多渠道增收。十团苗木基地职工张跃丽承包1个温室大棚,面积0.9亩,种植油桃。去年5月他种植的大棚油桃上市,批发价每公斤30元以上,1个棚产油桃2000公斤,卖了6万多元。苗木基地职工吕银花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新果品的优  相似文献   

8.
<正>农七师一二五团五连职工胡亚芳正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察看秋辣椒、黄瓜、番茄长势情况。看着即将上市生机盎然的各类时令蔬菜,胡亚芳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2009年我种了12座大棚,刚开始种了3棚黄瓜,两棚种了苦瓜、青菜、  相似文献   

9.
正"你这棚葡萄要剪枝抹芽了,再施些磷肥,浇一遍透水。"连日来,九师一六七团二连种植能手李军除了要管理自家的葡萄大棚外,还被邻近果农聘请为葡萄种植技术员。目前,在该团场,像李军一样充分发挥自己在种植方面特长的"土专家"有100余人。近年来,该团把提高职工素质、培育现代技能型职工作为解决职工增收致富的突破口,通过整合职工培训、劳动职业培训等各类培训为主题,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100余期,培养农作物栽培管理、畜禽繁育养殖、大棚果蔬管理、农产  相似文献   

10.
正2月14日,二师二十四团十六连大棚蔬菜种植户陈志军正和妻子侯俊梅一起在他家5座蔬菜棚中为西葫芦打杈、浇水十分忙碌。据了解,元月中旬,该团二十六片区161座大棚已有近70座在进行番茄、辣椒育苗工作,另一半种植户都在为种植春季蔬菜忙碌。近年来,由于该团党委和工会积极引  相似文献   

11.
今年新年伊始,农九师启动了新一轮帮扶职工措施,600户职工家庭将在今明两年免费得到20只生产母羊,并由行政补贴一半资金建简易蔬菜大棚。通过“一群羊、一座棚”的帮扶,这些职工有望在两年内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承担这一任务的农九师工会主席刘新梅表示,农九师坚持把“让职工先富起来”作为履行兵团屯垦戍边使命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每年集中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职工发展家庭养殖、种植为主的自营经济。 农九师地处祖国西北部的边境地  相似文献   

12.
<正>农二师二十九团职工马淑惠,从事大棚种植蔬菜已5年,每年为购买肥料发愁,去年马淑惠在温室大棚里盖了座占地150平米的猪圈,饲养了50余头小猪,不但解决了温室蔬菜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7,(5)
正4月18日的北京,阳光明朗,春风阵阵。记者驱车两个半小时,来到位于延庆区康庄镇小丰营村的北京北菜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采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赵玉忠。1957年8月出生的赵玉忠,是这家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一名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带领农民种植和销售放心菜,是赵玉忠一辈子的追求。目前,北菜园470多亩大棚,每年生产蔬菜120多万斤,不施一丁点  相似文献   

14.
十年前,她顶着家庭的反对和邻里的嘲讽,在农七师一三一团五连承包了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致富棚"——蔬菜大棚,令很多人投去了不解的目光.十年后,她的大棚内长满了羊角般的大椒、棒槌似的茄子、青翠欲滴的黄瓜、笔直修长的豇豆、绿油油的加工番茄苗……种植效益相当可观,令更多人投去了羡慕的眼光.  相似文献   

15.
致富之路     
小庭院大作为 要想快致富,种养结合是条路。近年来,农六师奇台农场的职工们依靠小小庭院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马万贵温棚蔬菜巧增收 有着10多年丰富种菜经验的园艺场三队同族职工马万贵,自2001年以来,在不足2亩地的4座温室大棚里,每年创造的经济效益都在3万元左右。 他巧打时间差,寻找市场空白点,进行三茬蔬菜种植。去年,他看好农场大面积扩种番茄的机遇,于是,不失时机地培育了2棚计24万株番茄苗,同时在另外2个棚里种上了  相似文献   

16.
<正>农二师二十九团职工马淑惠,从事大棚种植蔬菜已4年,每年为购买肥料发愁。去年马淑惠在温室大棚里盖了座占地150平方米的猪圈,饲养了50余头小猪,不但解决了温室蔬菜的肥料问题,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致富天地     
大棚蔬菜对施肥要求很高,假若施肥不当,不仅会导致土壤板结,引起蔬菜肥害,而且还会影响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而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在大棚蔬菜生产上,一定要慎施化肥,科学施肥。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有机肥料养分含量齐全,肥效持久,施用后不仅能改良菜地土壤,还可为蔬菜提供多种养分。每亩大棚施有机肥至少要达到3立方以上。控施化学氮肥,增施磷钾化肥氮肥虽然是大棚蔬菜生产中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8.
赵学彬是三十三团水管站职工,他共建成7个蔬菜大棚,有3座沼气池,养羊50余只,形成了种养结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他种植的蔬菜品质好、无污染、上市早、销售快,2005年他仅大棚蔬菜就纯收入5万余元。  相似文献   

19.
农六师一○一团二连职工张文树去年种植的5个大棚反季节蔬菜和60亩莲花白盈利7万多元,又搬进了投资8万元修建  相似文献   

20.
在农二师二十四团,如果有哪个职工想发展大棚致富,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王雪山,大伙都喜欢先到王雪山管理的大棚内学习参观一番,学点经验,然后再作打算. 1998年,王雪山在和硕县清水河农场种植蔬菜大棚,当年,他投资30万元在60多亩土地上建起了40座蔬菜大棚,由于种植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再加上老天爷不给力,那年冬天,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焉耆盆地,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持续了10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