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带来了城市的转型。在城市转型中,城市的主要生活空间逐渐从单位转向社区,相应地,城市基层党建的重心也由单位党建向社区党建转移。然而,社区党建既没有单位党建所依靠的结构化的权力支持,又面临着由社区的流动性、匿名性、老龄化、碎片化等诸多特征带来的巨大挑战。在这些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些调适性策略,如完善自身建设、构建"大党建"组织模式、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等等。这些调适性策略不仅有助于维持党的生存,而且有可能带来中国共产党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江川路街道开展的"团队党建"是激发社会活力、助推社会治理的一种有效实践形式,也是城市社区党建的一项新探索。"团队党建"依托社区团队,建立起了基于"趣缘"纽带的居民间的有机联系,其新探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观念上,实现了社区党建由"单轨"转向"双轨"、由"封闭"转向"开放"、由"静态"转向"动态"、由"主动"转向"被动";在组织形式上,"团队党建"通过对社区团队进行组织嵌入,形成了"社区党总支—团队党支部—团队党小组"的灵活的组织创新;在功能上,"团队党建"再生了"熟人社会",提高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节约了社区治理成本,推动了社区自治。"团队党建"可谓未来城市社区治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费正清为代表的哈佛大学中国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费正清认为,不理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主义是美国对华政策接连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失去中国"的根源。费正清希望美国政界、学界、社会公众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到50年代中期,他带领史华慈、布兰特、赵国钧等年轻学者在哈佛大学开创了系统的中共学,提出了有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的重要观点,积极主张承认新中国。费正清等人的中共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和政治影响。哈佛大学成为比较共产主义研究和"国际中共学"研究的学术重镇。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战略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西方学者研究战略文化的经过、有关定义争论、战略文化内容和类型、以及西方学者 关于战略文化作用的观点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以期加深国内学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2003年底,中国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政策宣示。至今12年来,国内学界通过与西方学者政要反复沟通交流,发现了西方对中国和平崛起存在着三层学术上的猜忌:一是因缺少三权分立的相互制衡而缺失的国内稳定性,二是因中国崛起而引发的周边抵制性,三是由于新兴大国的崛起而引发的大国冲突性。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猜测是源于文化隔阂、地理隔阂、文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国主义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内容 ,也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它的核心观点和方法不但是社会主义国家观察国际关系的基本指导准则 ,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内政外交和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且也是西方学者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探析西方学者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 ,对于我们开拓学术视野 ,加深对这一理论的认识 ,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西方学者的研究既有客观的一面 ,同时更有偏见、曲解甚至学术诬蔑的一面 ,对此我们应该坚持分析批判的态度。一、西方学者对帝国主义理论内容的研究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地位。西…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外学者"远观"中国的境地。研究条件的改善,加之中国自身的巨变,都为这一时期的海外中共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围绕"中共的控制力"这个核心问题,本文对改革开放之后海外学者的中共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探讨了其进展与局限。在笔者看来,"遭遇稀释的控制"与"遭遇抵制的控制"是这一时期海外中共研究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8.
西方学者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对象、客观依据、实现机制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关于"化什么、什么化、怎么化"各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西方学者分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列宁主义革命意识或斯大林主义极权政治;关于"什么化",西方学者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语言结构、文化形式、民族精神、历史条件、社会实践相结合;关于"怎么化",西方学者考察了在日常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国内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象上强调"四个分清",在客观依据上认同"三位一体",在实现机制研究中侧重"五大环节"。中西方学者相比,既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有截然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9.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70年代后期开始的科技产业革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这个阶段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例如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的生产管理模式转换、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金融市场的独立产业化与全球化、信息革命与新经济、莱茵资本主义模式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股东资本主义等等,这些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前没有看到、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没有认真涉及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认真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这是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国学者必须努力完成的重大科研任务。当然,在这个研究过程重要认真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特别是西方左派学者在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的最新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关系理论是对国际体系运行状况、运行规律的一种抽象性说明和解释。由于学者都是基于本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来进行理论思考,因此,一国所诞生的原创性国际关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变迁,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多次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学者对国际体系运行的理论认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要么与西方国际体系隔绝或者孤立,要么是西方体系的配角,中国没有对国际体系的原创性思考,因此也谈不上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要角色,这为中国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关系"核心问题"及随之而来的"问题组",从而给中国学者的国际关系研究特别是理论创造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里,如果中国国际关系学界能够进一步完善学术制度,并深入探索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带来的国际后果,中国学者有可能继美国学者和欧洲学者之后为国际关系学科贡献巨大的知识财富。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1日,中央编译局与以日本首都大学宫川彰教授为团长的日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代表团共同主办了主题为"中共十七大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中日学术交流会。在这次会议上,日本学者就中国当前的多种分配方式以及分配制度的理论根源、马克思本人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以及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在日本社会再分配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下是相关与会学者在本次学术交流会上的三篇论文。  相似文献   

12.
媒体     
《南风窗》2013,(2):14-14
01外国大学来中国办学难英《经济学人》1月5日不管是狭义上为了赚钱还是广义上实现教育兴国梦,西方各大高校近年来都争先恐后地在中国招生,扩大影响。中国政府为防止人才流失,也大力推动国内高校的发展并加强中西院校的合作。外校与中国的高校合作主要会面临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外国学者担心在中国的学术独立性会受到限制。对此,芝加哥大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杨大力则表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学界对业主组织的相关研究得到逐步发展。学者们主要采取公民权利、国家与社会关系、中产阶级和政治参与等视角,对业主组织的社区政治行为、社会政治行动和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等展开研究。受行为主义研究范式影响,实证主义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相较而言,国内的相关研究则主要聚焦于"业主维权"这个相对较狭窄的"本体论"领域。因此,中国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拓展国内相关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国内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社会转型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6月2日至4日,由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及中共上海建设党校俄罗斯问题研究室联合举办的"俄罗斯社会转型问题学术研讨会”于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苏联问题、俄罗斯问题及相关学科的近70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15.
刘宗义 《国际展望》2013,(1):136-141
2012年9月14-15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同美国斯坦利基金会、韩国发展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共同举办的"G20中的亚太领导力:变动中的联盟和潜在集团"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来自中国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等9家国内单位的官员和学者,以及来自韩国外交事务  相似文献   

16.
华岗是中共开国一代职业革命家,党内资深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著名学者,曾任山东大学校长。华岗的革命活动和学术志业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是国统区党内学者中推动这项事业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华岗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密不可分,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阶段性特征,蕴涵着长期生活在国统区的党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1998年,王逸舟先生出版《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①一书,率先向广大国内读者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时隔八年,作者又着力推出了该书的第二版②。在这期间,无论是王逸舟先生的个人学术兴趣,还是国内整个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无论是写作理念、主要内容还是框架结构,都有着重大的创新。前后两版的变化,不仅体现出作者个人的学术和思想积淀,也反映出整个国内国际关系理论界已经超越了对西方理论的翻译和介绍,而进入到探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何以生成今日之状况的根…  相似文献   

18.
高放教授是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国际问题、苏联与东欧问题、国际共运、中共党史党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等众多领域的著名专家,著述颇丰。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放自选集》一书。2007年9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和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共同举办的“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和与会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这本书。笔者先睹为快,试将书中的精华略述一二,以飨读者。改革开放以来,高放教授发表了400多篇文稿,近500万字。本书从中精选54篇,约5…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创新:地方经验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经历由行政主导、参与治理到现在的合作治理的发展过程。社区公共服务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基层社会自治共治的重要手段。各地以政社互动为导向、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扁平化、信息化、定制化、精细化的实践,在社区公共服务范围、手段、主体和类型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经验,同时也面临社区物质保障、社区资源、制度规范和专业组织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今后应以政社互动为改革指南,在合作治理的框架下从完善制度设计、凝聚参与认同、引入市场机制、加强财政投入、统筹城乡发展等五个方面着手促进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治理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非洲发展问题和中非合作关系日益成为中国与西方发生观念碰撞与思想交锋的领域。在非洲研究这一最初由西方开创的研究领域,中国需以自己立场和方式重新进行思考,开展创新研究,突破西方话语高墙,建立起具有中国学术品格与思想境界的非洲研究知识体系与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