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市场社会主义已经从一种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运行可行性的理论观点发展演变为一种倡导社会全方位改革、谋求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新形态的社会思潮。这一社会思潮的主题始终是对市场与社会主义究竟能不能结合以及如何结合的理论论证。依据不同历史条件下对这一主题的论证方式,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逻辑进程经历了通过"计划模拟市场"解决社会主义的资源配置问题来论证,通过揭露计划经济的弊端强调发挥真实市场的作用来论证,通过把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手段区分开来、强调市场"中性机制论"、重构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来论证以及通过探寻改造资本主义市场的具体途径、从微观经济运行层面来论证等阶段。  相似文献   

2.
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学者对于把市场与社会主义结合的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思潮的概括。西方社会主义经济思潮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问题”的大论战,以兰格模式为代表。当时,不仅西方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它是异端邪说,而且社会主义理论学家也认为它是异端邪说。在西方一直沉寂多年,20世纪60—80年代,市场社会主义思潮重新兴起并逐渐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许多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如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社会主义,以银行为中心的社会主义,证券社会主义,实用的社会主义等等。它们的复兴绝不是偶然的,是在20世纪下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涌现出一些新的流派和思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生态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等。科学分析和正确认识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本质,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是国外社会主义改革探索中形成的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它的目标是包含市场机制的,民主、平等、自由、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社会主义。他们从企业经营角度的理念、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途径和市场与社会主义联姻的理论构思来探讨社会主义改革。这些具有空想成分的天才般的设想,给和谐社会构建时代面临重重阻力的中国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一、市场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社会主义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种重要思潮,它是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是相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资本主义”和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社会主义”而提出的。西方一些学者对市场社会主义分别作出不同的界定: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格雷戈里等人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要素的公有制、决策的分权制、以市场为主的调节机制以及物质与精神兼施的激励机制为主要特征;英国的索尔·埃斯特林等人则认为市场与社会主义两者之间是手段和目标的关系,指出市场社会主义就是用市场来实现社…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西方颇具影响力的一种左翼社会思潮,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它提出了一系列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针对性。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演变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生态中心主义"到"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的超越;从"理想"到"现实"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以“兰格模式”为起点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 ,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发展到了新市场社会主义的阶段。为了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企业有效运作和社会平等 ,新市场社会主义者对理想中的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领民族地区社会思潮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但仍然可以从现实条件出发以理论与实践为两种路径为马克思主义有效引领民族地区社会思潮开辟道路。从理论创新路径着眼必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对不同社会思潮加以严格区分以抵制各种消极思想和错误思潮;从实践路径出发必须将解决民族群众的民生问题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紧密联系起来、把马克思主义融入到民族文化之中、融入到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各种社会思潮也是异彩纷呈、相互激荡。这些社会思潮不仅相互关联,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实践证明,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关系,积极寻求二者的良性互动,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内在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李大钊留学期间接触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潮后思想变迁的轨迹,探讨了五四前后李大钊是如何将这一科学理论传播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民众之中的,又是如何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争论的,分析了李大钊早期传播的理论特色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开启了党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浪潮。社会主义本质论强调生产力的作用,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破关于计划与市场姓"社"还是姓"资"的思想羁绊,在实践上确保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并引发社会主义根本性的良性转型。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源自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国民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事实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坚持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南方谈话开启了我们党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浪潮。南方谈话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党的私营经济理论实现了三次重大飞跃:从"补充论"、"组成部分论"到"平等论"。这三次重大飞跃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突破和创新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到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理论及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所获得的理论支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方谈话”集邓小平以往思想之大成,是对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诸多理论问题作了比较全面论述的综合性著作。它及时和明确地回答了改革开放后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站在了当代中国理论前沿的高地上。它提出的“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论、“三个有利于标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成为伟大文献与邓小平的个人特质是分不开的。它今后依然是指导我们消除顾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反对形式主义、整顿文风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相对于欧美模式、苏联模式以及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对于欧美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对于苏联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的提出,既是对此前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总结,又是新的探索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方面的内涵,是对中国共产党从"以苏为鉴"背景下的商品生产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后到完善宏观调控与民生转向这一认识全过程的总结,包括基础、主体、工具及目标等四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长期困扰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问题。邓小平尤其是他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南方谈话”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列入“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中,把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作为改革开放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的标准”,强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它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创新之处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明确地区分开来,把资本主义也区分为制度层面和发展生产力的方法的层面,使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所用。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同志丰富的法律思想聚变升华的理论硕果,是我国法治建设实践催生的理论创造,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下探索形成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想。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由关于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的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和运行的思想三个方面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史中,瞿秋白的学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某种意义上,如果我们不了解瞿秋白的思想,就不能把握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演进正脉.客观言之,在瞿氏自成体系的社会主义价值心路中,既涵纳常人难以见及的真知灼见,又含有无可规避的历史局限性;这些都为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