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尚东涛  朱占江 《探索》2003,4(5):75-77
任何哲学理论都以"本体"为"基"而立,反本体论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同样有自身的"本体论承诺"."本体"作为人为了自身的存在而对世界"归一"的认识,与真理胶着在一起.对"本体"真之判定,如果在波普证伪理论的原则下,宜取新历史主义学派的夏佩尔的立场,即当"本体"在三大真理论视域皆为真时为真.据此,"本体"虽在融贯论和实用主义真理论视域内为真,但由于在符合论尺度下不为真而非真.这既表明后现代主义哲学反本体论倾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又不表明这种倾向的全然合理性.因为,"本体"非真并不能对人对"本体"的需要构成否证.但"本体"非真的判定表明"本体"及哲学理论的归宿不是"科学",而指向人是其所未是之应是;"本体"及哲学理论的非惟一性,彰显着其内在的"宽容精神";哲学文本之"本体"理解的"一定之不定"的多样性,均具"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张军 《当代贵州》2012,(18):46-47
如果说"海天佛国"是浙江普陀山,"清凉世界"是山西五台山,"仙山佛国"是四川峨眉山,"莲花佛国"是安徽九华山,那么"梵天净土"则是贵州梵净山。梵净山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同时还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著名的"弥勒道场"。佛教名山梵净山的山名本身即有净土信仰的意义。梵,是梵文Brahma(梵摩)的略称,意为清静、寂静、离欲之意,佛教用之称呼与佛教相关的事物,如梵宇、梵钟、梵音、梵行、梵呗等。净,即无染无秽、洁净纯真之意,佛教把与五浊(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恶世浑浊不净相对立的清静世界称为净土。以"梵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人的发展,但每个个体(我)的发展都是在客观环境中(非我)进行的,"我"与"非我"尤若杠杆之两端,其间的平衡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  相似文献   

4.
"列宁主义"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实际上是形成于不同时间、地点,基于不同世情与国情的两个主义.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新贡献在于探索落后国家如何逐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可以给列宁主义以新的定义,即:列宁主义是列宁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纵观列宁一生所做的主要大事以及他的思想体系,既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是"与"得",也有照搬甚至违背马克思主义之"非"与"失",总的看来,是多于非,得大于失.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浮躁--"形象工程"现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峰 《求实》2005,(3):64-66
谦虚、谨慎、沉着、持重的为人处世之道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务实、沉着的民族风格与作风,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然而,曾几何时,"大跃进"、"浮夸风"等一股政治浮躁之风席卷中国大地,历经浮躁之苦的中华民族并没有从中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又一股浮躁之风--"形象工程",正以新的形式悄然登场,并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劲之势.  相似文献   

6.
张耀南 《新视野》2005,4(1):64-66
中国哲学在处理天地万物的"关系"方面,有一个一贯的追求,就是力图保持事物原有的无限多样性,这就是中国哲学的"和"理想."和"是对"多样性"的一种追求,"和"是处理"多样性"之关系的一种方式,"和"是保持"多样性"的一种联合.中国哲学明显地是以"和"为上,以"和"为贵,以"和"为高,以"和"为追求.此种"和"理想与"和式思维",对于纠正"全球化"的偏差,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立足于内蒙古的基本区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十二五"期间内蒙古面临着推动发展和转变方式的双重任务.一方面,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仍是解决我区所有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美"和"、求"和"、为"和"的主流式态.和谐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文化的特征性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尚中贵和"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等构成了中国和谐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传统"和"思想的认知与认同,是中国文化实现超越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彬 《理论学刊》2003,(2):37-40
本文通过对易学中有关"时"的思想的挖掘和提炼,阐发了易学中"时"的哲学.本文由易学哲学揭示,从宇宙论上看,"时"是天道"生生"、"创造"本体的展现形式."时"具有"新新"的特征."时"时"相续,展开为一条宏伟的大流.人与万物一样,都是"时"的存在,但人的"时"存在与万物的"时"存在又有不同处.人能"觉"时",又能积极地"用"时".这种积极的用"时",要求人具有刚健的大有为精神,创新的激情和与时偕行的理性态度.本文指出,通过这种"时"的哲学,可更好地领会当前人们大力提倡的"与时俱进"、"创新"精神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湛若水理气观认为,"气"为万物之始基,天地万物乃一气所化,而"理"乃"气"之不偏不倚之中道。在此意义上,"理"、"气"浑然为一。其心性论认为,物不外乎心,心体万物而不遗,故"物"不在外,"心"不在内,两者浑然一体。既然在湛若水看来"理""气"关系体现为浑然为一,"物""心"关系表征为浑然一体,那就有理由断定湛若水的思想特质就是"浑沦一体"。湛若水不仅将"浑沦一体"视为一己之学,而且将之作为儒家一脉相承之道,并在此"道统"情结的发酵下,对他学进行了非难、批驳。  相似文献   

11.
黄爱华 《理论学刊》2004,1(4):21-24
哲学与经济学之间并不存在无法沟通的屏障,它们应当能够互动和相互印证。当哲学“从天而降”贴 近人与人的生活时,它将同以人和“家庭”为本的经济学相汇合。经济学和哲学的互动和相互印证的主要区城是人 的问题。正是“人”这个主题把哲学与经济学紧密联系起来。哲学与经济学的联袂,将会开拓人学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孙熙国 《理论学刊》2005,3(6):47-51
《易经》作者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从总体上看是哲学的而非宗教和迷信的。《易经》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其卦爻辞都是古人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易经》中的“易”范畴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本体范畴,阴阳观念则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基本观念,“美化意象”是《易经》作者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由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所构成的系统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一革命的实现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展开的,即在击穿传统理智形而上学得以顽强支撑的"理性实体"的同时,马克思把"感性活动"的原则导入到自己的哲学中,将其根植于稳固的生活世界,并从存在论的根基处开启了全新的哲学事业,并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14.
哲学要回归现实生活,这是当今时代的现实要求。但是,哲学回归现实生活,并不是与现实生活沆鲨一汽,而是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超越现实生活,这才是哲学的真正使命所在。操学是对生活的理论化观照,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阿谀。同化于现实的哲学,也许可以暂时置身于哲学之列,但终归没有生命力。只有超拔于现实,哲学才能成其为哲学。真正的哲学,正是在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中保持着它与现实生活最真实最紧密的联系的。  相似文献   

15.
王金福 《理论学刊》2007,1(10):41-45
在现代西方解释学和哲学合流的学术背景下,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诠释学"理解,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现代思想史上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不是解释学和哲学的进步而是退步,解释学的哲学化是解释学的越界,哲学的解释学化是哲学的退缩和唯心主义化。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看,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没有逻辑通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会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化。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西方哲学舞台上,出现了科学哲学、隐喻哲学和政治哲学三种哲学范式,这三种哲学范式分别对应着西方社会生活的数字化、精神生活的审美化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西方的这种哲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三种哲学都需要引进,以共同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唯科学论"与"唯生态论"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自然理念。埃伦费尔德对"唯科学论"的"力量假设"和"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假设"的证伪以及在此理论批判基础上提出的自然保护方案,虽然不能完全归结为"唯生态论"的,但其"埃伦费尔德定律"和对"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全盘否定以及苍白无力的生活哲学,却总使这一自然保护方案流露出浓厚的生态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哲学的第一个特质是"英雄时代"的结束,"大哲学家"、"天才哲学家"独自沿着一个纲领、一个方向构造哲学体系已不可能.当代西方哲学的第二个特质是认为哲学就是对大家习以为常的习惯、所遵循的那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审查活动,从宏观的方法来分析,可以分为修辞学论理哲学和逻辑论证的哲学.当代西方哲学的第三个特质是研究哲学的人有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两种,前者追求普遍性的哲学方法,后者追求特殊性的历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创新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由自然科学领域到社会科学领域再到哲学领域,构建了创新思想体系,深化了对唯物史观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创新思想的集中体现和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思想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它萌发于古希腊哲学,主要探讨世界及其本质;它在近代得以确立,进入认知主体性阶段;它在现代得以发展,以人的生存为基础,又被称为生命主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