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呼唤四种文化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社会创造活力需要精神文化方面的支持。有四种有利于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的文化理念在我们的社会上是比较稀缺的 ,因此需要加以倡导 :一是超越功利的文化理念 ,二是宽容文化理念 ,三是合作的文化理念 ,四是平等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2.
许顺松 《湘潮》2013,(5):77-7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只有充分自觉自信,不断改革创新,突出主体作用,造就优秀人才,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制度保障,开放交流包容,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才能不断增强,才能真正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05,(23):35-36
创造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宁夏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对于凝聚全区各族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推进宁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影响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文化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活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软实力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推动力;文化软实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力。广大知识分子是构建文化软实力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在传播先进文化、增强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原丽 《奋斗》2012,(12):51-5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既是对我国既往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也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之友》2018,(12):10-11
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关键是体制机制的竞争。我们要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抓机遇、赢得优势,必须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用活人  相似文献   

7.
丛坤 《奋斗》2012,(12):50-50
十八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相比,关于文化建设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多的是一种定性化的表述。十八大报告这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明确了文化强国的目标: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同时还要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宋翠玉 《奋斗》2012,(12):53-53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新观点。可以说,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持续进发和文化创造源泉的充分涌流,既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举措,也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9.
李咏喜  刘思思 《党课》2007,(5):10-1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作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这既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创新能力的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5,(8)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渐转移,社会组织得以快速发展,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和服务领域的拓展。社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日渐凸显。然而,由于组织内外双重因素的制约,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如独立性不足、能力不足、规范性不足、社会信任不足等。为此,应从政府和社会组织两方面入手,增强社会组织发现需求的能力,进而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始终坚持"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并制定符合实践需要的劳动政策."四个尊重"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欢 《奋斗》2013,(8):16-18
正近期在武汉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深化改革需研究六方面重大问题"时,着重强调"要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有着全方位战略意义考虑的,即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社会活力提到了国家战略方针的高度,表明社会活力是现阶段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之一。在一定意义上,社会活力源于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但在现有的公共服务体系中,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服务模式既满足不了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也束缚了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的热情。公共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政府需要从"经济发展型"政府回归到"服务型"政府,向社会进一步放开公共服务领域,让社会主体有自主参与和选择公共服务的权利,营造公平开放的社会环境,才能让一切社会主体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从源头上激发并保持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活力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生成的自我再造、自我创新的能力。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源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激发社会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中,贯穿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创造活力,活跃基层、打牢基础。这是保证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条件。从调查情况看.新形势下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活力应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谐社会的力量整合机制,就是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我们要从政策上支持、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力量的整合,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才。  相似文献   

17.
张丽 《世纪桥》2014,(6):81-82
增强社会组织活力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只有通过推进政社分开,切实保障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拓展社会组织空间;创新管理理念,增进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政治互信;增强社会组织内生活力等几个举措才能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充分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社会发展活力。让社会活力与市场活力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的改革才能寻求到"最大公约数"。然而,现实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发展活力释放。如何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活力,考验着各方的决心、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9.
苏畅 《党建》2012,(7):42-42
汾阳市委宣传部着眼“建设文化汾阳,助推转型跨越”战略定位,紧紧围绕“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要求,着力构筑转型跨越发展的精神支撑,凝聚转型跨越发展的“精气神”。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思想道德建设任务与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结合起来,用强势载体推动软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力量来推进。实现社会和谐是包括海内外炎黄子孙在内的一切中华儿女的美好愿望。激发一切社会活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社会活力是和谐社会之常青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源泉。现今所有的社会进步和文明演进,都是创造活力进发的结果,都闪烁着人类勇气和智慧的光芒。我们致力于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和睦融洽相处的社会,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