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标志着党的治国方式将由领导、执政混一的粗放型模式向直接领导和间接执政相结合的科学型模式转变。就领导方式而言,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方式将由传统的宏、微观合一型的“一元化”领导方式,向宏观控制型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方式转变;就执政方式而言,则要从传统的直接执政方式,向以法律为中介、以国家机关为执政载体的间接执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 ,共产党执政的条件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十六大”明确提出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三个文明” ,其中政治文明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它要求党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等方面发生转变 ,其中依法执政是转变的关键。它要求党依法行使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权力 ,正确处理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关系 ,从而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3.
生态执政是生态政治对执政党执政活动的内在规定,是时代对执政党执政活动的新要求。生态执政要求实现执政方式的转变,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是生态执政与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的共同内涵,生态执政和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具有共同的权力结构改革指向。科学政绩观是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断自觉增强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的根本思想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营造和谐干群关系的重要实践前提,是实现生态执政的重要环节。应当从思想政治建设、组织领导、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生态执政建设,积极推动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生态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以前,中国共产党在与执政的国民党的斗争中积极发挥出的是领导党的重要作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在人民已经成为国家主人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只有在思想观念上彻底实现从“领导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才能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真正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继续推进党的执政创新。当前 ,党的执政创新应着重从观念创新、领导体制创新、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创新及党的自身建设创新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动态的视角阐述了苏俄建国初期俄共 (布 )执政方式的五大转变 ,即从多党联合执政向一党专政、从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向党代表人民实行管理、从鼓励党内派别活动向保持党的高度集中统一、从以党代政向党政职能分开和从政令、号令式领导方式向遵守革命法制原则的转变 ,五大转变再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初在执政方式上的艰辛探索 ,研究这五大转变对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探索执政规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邬美娣 《传承》2012,(13):33+35-33,35
自党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党的自身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围绕“执政”这一根本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如何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管好权、用好权的根本性原则、目标和要求,“三个执政”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三大法宝”。新时期,将此作为党的新“三大法宝”,加大反腐力度,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反腐廉政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冯波 《前沿》2013,(16):25-26
执政后,党的地位发生了“两大历史性转变”。党也面临着“一党如何长期执政的考验”。为此就必须从提高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正确划分党政职能、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维护宪法尊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方面着手,对党的执政功能重新进行科学定位,建设服务型政党,从而有效应对党的执政考验。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党的执政理念得到不断升华,积极推动着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实现由人治型执政方式向法治型转变,实现由直接执政向间接执政转变,实现由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向分工合作、协同规范转变,实现由代表人民当家作主向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转变。最终形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理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1、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转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认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而党也从前28年的革命党变为现已执政55年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11.
党的领导的实现与执政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述宇 《前沿》2005,(10):33-36
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离不开这样一个前提条件:有关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思想理念上的转变;执政观念转变的内容,主要是权力观、领导观、“代表”观的转变;“权力观“所涉及的,是党的领导权与人民主权、国家政权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领导观”所涉及的,是“领导”与决策、“领导”与“一把手”、“领导”方式与层级特征和组织性质特征的关系;“代表观”所涉及的,是“代表”的认定权、评价权、选择权问题及“代表”的功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党要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行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重大转变,需要进一步发挥人大作用.更好地实施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过对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要求更高.人大党组所担负的任务更重。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党的建设.提高机关党组织的先进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用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国发 《前进》2004,(5):15-16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报告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党的执政能力有多方面的体现,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党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上。发展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根本愿望,同时也是衡量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如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呢?很显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毫无疑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14.
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工作方针,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巩固政权的重要经验和基本规律。新时期提升媒介执政能力,加强和改进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舆论工作规律的深化与发展。尤其是在现代传媒民主环境和开放环境中,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实现执政党与公众、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要求党的执政方式及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实现党的执政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而能否驾驭和使用好大众传媒,实现执政党、大众传媒与公众间信息、舆论的良性互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执政能力。转变执政理念,提升党的媒介执政能力,必须高度重视话语的力量。对于党政干部而言,提升媒介素养,即与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增强引导和管理新媒体舆论的本领,是党和政府转变执政方式与社会治理理念必备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1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党要在新形势下实现有效领导,就必须探索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巩固其执政地位,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琴 《前沿》2005,(6):19-2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本文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首先着力解决为谁执政、为什么目的执政,以及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阐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提出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认识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身体力行、锲而不舍,使之切实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实践中,邓小平围绕“什么是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一主题,在党的领导本质、领导体制、领导方式、领导条件、自身建设、检验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执政观点和理论范畴。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最直接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8.
论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唐德华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确定其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新发展、新突破,是党执政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时代发...  相似文献   

19.
张鹏 《政策》2005,(2):57-5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学习贯彻《决定》精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从县市(区)来讲,当前要集中精力:抓第一要务,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度”;抓职能转变,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抓稳定工作,提高整个社会“和谐度”。  相似文献   

20.
樊建政 《前进》2005,(7):44-46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转向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执政,历经“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回顾这段历程,透视其中国家现实与政党之间的互动脉络,揭示其理论品质,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