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的铃木教学法是国际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它旨在通过小提琴教学来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本文拟从铃木所提倡的教育观点、小提琴才能教学的特点等方面对“才能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借此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从而进一步促进人们对铃木教学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的教育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古代教育对日本教育的思想、制度及方法给予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束缚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近代日本教育在中国的教育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各阶段日本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清末中国派出大批学务人员东渡日本考察教育,考察人员往往都有考察报告行世。本文通过对一批留传下来的考察报告的再考察,试图分析近代日本在发展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育实用观与政治伦理道德观。 一、教育实用观 日本民族崇尚实用,举世闻名。日本人在教育上的各种观念都与这一特点密切相关,认清这一特点对于进一步分析日本人的教育实用观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和社会的观点看,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是为保持人民的道德 观念和技术的延续;二是使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教育改革则正是对那些落后的教 育制度或教育思想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变革,使其不断获得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尊师重教 是日本固有的传统。日本教育与教学,初始向中国人学习,明治维新后改向西洋人学习,战 后受美国教育的影响尤甚,尤其是战后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主要是来自美国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本重视基础科技教育的有关动态和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五十~六十年代1956年3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幼儿园教育大纲》。它规定了六个领域的教育内容,即健康、社会、自然、言语、音乐和绘画制作。其中自然领域的主要教育内容有:(1)爱护周围的动植物,热爱大自然;(2)培养幼儿对周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关心,使之能独立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3)为适应日常生活应掌握的必要而简单的技能;(4)培养幼儿对数量和图形的兴趣等。1961年,日本发明协会创办“孩子发明教室”。如今,日本各地普遍设立了主要面向小学生的“孩子发明教室”。“孩子发明教室”既有辅导教师,工具、设备和材料…  相似文献   

6.
战后六十余年,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在适应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中不断发展,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战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体系化、法制化、市场化、综合化、终身化等显著特点。研究战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对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有着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后,伴随着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诞生,日本的社会教育也应运而生。本研究不仅考证了社会教育在日本的由来,确认了社会教育乃日本明治以后出现的特有的教育形态;并从教化型、民主型、终身型等三方面厘清了日本不同历史时期学者对社会教育的多元界定;而且对日本的社会教育和社会事业、社会政策、国家教育、国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日本社会教育概念的五个特征,即丰富多样性、暧昧模糊性、服务主体性、法律健全性、实践追求性等。  相似文献   

8.
明治初期日本对欧美教育思想的摄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迅速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的建国目标,制定了“破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文明开化教育方针,并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开始了全面学习欧美教育的过程。明治初期对欧美教育的学习涉及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欧美教育思想的学习和摄取启蒙了日本民众的思想,对明治初期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的其他方面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拟对明治初期日本所学习和摄取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探讨明治初期日本摄取了欧美哪些教育思想家的思想并分析其主要特征。1872年学制改革是日本…  相似文献   

9.
日本企业家对教育相当重视,松下幸之助可谓其中代表。他将企业首先当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然后才是生产经营场所,在重视"人"的基础上培养人的"才能",在强调经验型知识与反省型知识的同时兼顾理论知识的获得,在重视实践与反思的同时兼顾教学。依据这种教育思想,松下幸之助对日本的"教育荒废""学历社会"等问题做出分析评判。这种分析和评判,对处于追赶阶段的中国教育改革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中国青少年如何认识和看待日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少年对日意识调查”课题组将中国青少年的对日认知程度作为调研对象,于2008年9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对日意识调查可以看出,中国青少年对日本的了解和认识是比较全面的,其主流意识是正确的,地域环境、教育背景、互联网和日本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对日认知有一定影响。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当代中国青少年在不忘历史、正视历史的前提下,能够理性、客观、全面地看待和认识日本。  相似文献   

11.
二战结束至中日复交前,日本政界人士的中国观大体分为“情感型”和“意识形态型”两种类型。以“情感型”中国观为主导的自民党非主流派和在野党人士在推动中日复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基于“意识形态型”中国观考量的自民党保守派以东西方阵营画线,采取敌视中国的外交姿态,成为阻碍和延缓中日复交进程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2.
王睿恒 《美国研究》2020,34(1):44-65,M0004
乔治·凯南是美国冷战初期"遏制战略"的缔造者和苏联问题专家,曾对美国外交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他担任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期间。但是,由于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凯南眼中的中国虽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却是一个"自大排外""自私冷酷"又"不讲原则"的古老民族。这种负面的中国印象直接影响了乔治·凯南对中美苏三国关系的定位以及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乔治·凯南的文化教育背景、好友小约翰·戴维斯的影响及其信奉的现实主义政治理论是影响他的中国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Turkmenistan has experienced increasing educational migration, and many of these students hope to return home after graduating. The ability of returned migrants to succeed in Turkmenistan’s labor market is complicat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variation in educational quality across countries, intrusive state regulation of foreign education, and Turkmenistan’s large informal sector. Based on a survey of 98 Turkmen citizens,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career trajectories and perceptions of the labor market of people educated in Turkmenistan to those educated elsewhere. Because men and women undertake different strategies of educational migration, it also compares patterns of labor market integration by gender. Country of education does appear to matter for employment in Turkmenistan, but the effect is most prominent immediately after graduation. Women were less likely to be employed in Turkmenistan, partly because they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been educated abroad, and more likely to have a partner abroad.  相似文献   

14.
Tsering Bum 《亚洲研究》2013,45(4):518-53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a’s Ecological Migration Policy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own to Tibetan villages and townships for implementation. It examines the specific ways through which the policy is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to Tibetan and communicated through various local dialects to concerned pastoralis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cological Migration Policy’s purported object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livelihood improvement, and urbanization, township government official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mistranslate and miscommunicate policy meanings to villagers to render an otherwise unfeasible, impractical policy implementable on the ground. Tibetan pastoralists actively engage with this resettlement project to fulfill their desires and aspirations for accessing healthcare and educational services in urban areas. However, this pursuit of legibility is induced by the state’s negligence of rural pastoralist life and elimination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al facilities in rural communities. Both negligence and elimination of educational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concentrate and increase investments in education and healthcare in urban settlements. These conjunctures ultimately drive Tibetan pastoralists to “choose” their only available option, to resettle in urban townships.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各国原以美苏争霸为政治前提的一切战略关系和对外政策都需要重新调整,包括对外援助政策。冷战结束距今已经二十多年,许多政策在不断的试验和修正中逐步定型,政策调整的效果也逐渐显现。因此,本文基于"软实力"理论,以冷战后中国、美国和日本对东南亚的援助为例,对三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角力进行对比分析,并从中得出对中国未来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软实力概念自约瑟夫.奈提出以后,迅速进入了各国的对外政策话语体系。本文将分析中国、欧盟及其成员国对软实力及相关概念的认知,并加以比较。本文认为,中欧在软实力概念的使用中在软权力资源、软实力目标、软实力运用、软实力主体和软实力外交的地位五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认知差异,这些差异对双边关系带来了四方面的负面影响:价值观差异带来的政策分歧、软实力使用方式差异引发的政策冲突、软实力外交的地位差异产生的外交议程错位,以及软实力主体差异导致欧洲民间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冲撞。从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出发,本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尝试性建议,以缓和或消解这些差异认识对中欧关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泰国450位各类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后写出的一篇调查报告,目的是了解泰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调查结果发现,泰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基本上是正面的,但也反映出值得中国认真注意的一些负面看法.例如泰国人仍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不信任;对中国国内某些社会问题表示担忧;对中国人的文明行为评价较低;对中国的对泰政策表示不满,认为中国不够重视泰国,中国在中泰自由贸易中占了便宜.调查报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马来西亚留学政策的转变,中马两国教育交流合作得以广泛展开.中国大陆赴东南亚"跳板国家"--马来西亚的曲线留学,一度成为留学新热点.当代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留学生作为沟通中马文化的载体,在总体素养、留学趋势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展对当代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留学生问题的研究,对丰富中国东南亚留学生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