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12月3日至5日,“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承办。参加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有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瑞典、巴西、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和中国等10个国家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大会收到学术论文70余篇。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就儒家思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发展、儒家思想在世界哲学中的地位、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探讨。会议主旨,一是…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1日-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承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07--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以"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为主题,旨在探寻儒家义理,追寻现代价值,以期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来自韩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及中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3.
2011年12月3日至4日,为期两天的第八届"国际儒学论坛.2011"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儒家的修身处事之道。"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洲、巴西、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名学者齐聚一堂,体会古人智慧,探寻儒家思想的修身处世之道。中  相似文献   

4.
杨昕  顾洪英 《前沿》2008,(9):57-59
从政治哲学的视域看,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创新性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因应社会与时代发展要求而进行的理论创新。就理论内涵而言,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共建共享、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价值、方式与目标,这四个方面完整地建构了以“和谐”为价值目标的社会治理理论架构,体现着深厚的政治哲学意蕴和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5.
牛卫东 《求索》2013,(11):114-116
儒家思想具有定国安邦、稳定社会的作用,尤其是儒家管理哲学,儒家管理哲学是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用。儒家管理哲学以"和与争"、"群与分"、"义与利"、"正人"与"正己"、"无为"与"有为"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为主要内容。同时,儒家管理哲学建立在人性可塑论上,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修己安人为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仁、礼、中庸,构筑了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中庸之道的原则、变易思想的理论、礼法并用的策略所构成的经权方法为其显著特点。儒家管理哲学所蕴涵的丰富精华,经过损益更新,依然具有着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简论儒家社会管理思想的整体观和矛盾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 ,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其中 ,儒家文化关于社会管理方面的思想十分丰富 ,中国社会文明的延续以及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无不与儒家的社会管理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儒家社会管理思想中的整体观和矛盾观作简要的剖析。(一 )儒家社会管理思想的整体观儒家的社会管理思想是建立在以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的。它认为 ,个人、家庭、国家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不同层次的子系统 ,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以个人和家庭的管理为基础 ,以最终实现国家和社会的…  相似文献   

7.
谢志超 《求索》2013,(2):103-105
中国儒家哲学对美国超验主义的发展和成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国内外学界均予以关注与研究。文章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超验主义思想对儒家哲学有关个人与政府的对话关系、社会公平与公正以及政府为政以德等政治观念的借鉴与接受,论证儒家哲学政治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期有助于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迫切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治理主体产生的思想引导、行为影响与需要满足等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对象与社会治理目标、方式、主体具有内在契合性和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在党政主导力量维度上表现为对社会治理方向的引领,在市场支撑力量维度上表现为对社会治理秩序的规范,在人民主体力量维度上表现为对社会治理能量的凝聚。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与民主制度在本质上并不矛盾。维护他人的权利是儒家本有的"仁"之思想应有之义,而民权即是仁道之政治实现,也是仁道之最大化。儒家"仁"之思想中的恕道以及以仁为基础的"天命"、"民意"思想可以发展为对民权的维护。礼所要求的"谦德"可以视为一种积极的平等思想。"礼"在尊贤意义上的差异性是儒学现实主义的表现,是对政治哲学独特之贡献。儒家思想资源可以给现代民主制度提供更加坚实的道德与伦理基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西方式民主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国际儒学论坛·2009: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5~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09: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大会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150余人,收到论文80多篇.会议主要围绕内圣外王、安身立命以及修养教化等问题展开.并旁涉儒学的一些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德"在儒家学说史上的演变及真实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家学说史上,“德”的内涵经历了从天地品格到政治范畴,再到一般社会伦理范畴的演变过程。考察这一过程,对于准确把握“德”所蕴含的时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整体感悟,批判地吸取其合理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3日上午,初冬的京城阳光灿烂,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楼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教授继“人民大学2004年国际儒学论坛”上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后,这次又围绕“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的主题,作了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演讲。本刊特予全文发表,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9日至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协办的“儒学与亚洲人文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达园宾馆隆重召开。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总裁金在烈、越南驻华大使陈文律、日本早稻田大学前任校长西原春夫、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到会致辞;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巴西、美国、瑞典、俄罗斯、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讨论会,提交了102篇学术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宋志明教授、韩国翰林大学李东俊教授…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2月12日,冠名"与孔子对话"的上海第五届儒学研讨会在文庙召开.会议由上海市文庙管理处、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市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会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15.
外来宗教在中国生存、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努力倾向--以多种方式"会通儒学",特别是尽力阐明佛儒、伊儒、耶儒相通或同源."会通儒学"活动不仅使外来宗教因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而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推动了中外思想文化的顺利交流,对21世纪外来宗教如何与我国社会相适应,从而积极服务社会,促进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0年5月14-17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先秦儒学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着主题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智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儒学源头--先秦儒学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7.
18.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儒家思想运用于罪犯矫正.有助于提高监狱行刑成效,降低服刑罪犯重新犯罪率,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监狱行刑中,应吸纳儒家思想中教育的各种主张.尤其是注重儒家思想中身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Shaohua Hu 《当代中国》1997,6(15):347-363
To facilitate further debate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Confucianism with Western democracy, this study makes three distinctions. The first distinction is between Confucianism as a doctrine and Confucianism as a state ideology; the second is between the democratic mechanism and the humanistic spirit; the last is among democratic, a‐democratic and anti‐democratic notions. This study defines Confucianism and Western democracy, shows their theoretic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ucianism as a state ideology and Chinese authoritarianism, 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Confucianism on Chinese democratization.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Confucianism is neither democratic nor anti‐democratic, but a‐democratic, and that, while not an unsurmountable obstacle to democratization, it offers little help to that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