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动体现.贯彻"五个统筹",必须把握好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与自然、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统一,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并在处理各种矛盾时,科学地把握"度",以实现经济发展质与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辩证思维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我们应以辩证思维观作指导,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对立面和谐结合中寻找事物发展动力;在对立面统一中化解矛盾;创设对立面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3.
艺术家的人文构建是其艺术实践的基础和底蕴,艺术家的人文素养会源源不断地为其艺术实践提供养分.张其凤的人文构建成就了他的书法,同样书法也反哺了他的艺术理论研究.他擅用两面神思维,从差异中发现统一,或从对立之中把握更高的统一,着意在其书法中追求对立、冲突、矛盾中的和谐,并与传统艺术精神相熔铸,在复杂的当代文化语境中实现了其书法艺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普遍的和具体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正确地推动事物的发展,就要科学地分析矛盾和正确地解决矛盾。同样,新时期警察建设作为一个基于社会发展的有规律的统一的运动发展过程,也充满着诸多矛盾关系。正确分析和把握这些矛盾关系,对于科学地选择制定战略对策,积极推进警察建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理论学习中,经常听到有些人提出理论与现实“反差大”的问题。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回答。从哲学上分析,误把理论与现实这一矛盾对立面存在的合理性当成这两者反差大的理论根据。在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关系中,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两者确有矛盾对立的一面,不能等同混淆,否则就有悖理论与现实这一矛盾的辩证关系。但是把理论与现实的对立当作两者反差大的理论根据,这其实是一种虚假误因。因为我们所讲的理论与现实的统一是在两者对立的前提下的统一,否则就构不成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统一体。如果脱离理论与现实…  相似文献   

6.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三力",正确判断当前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确保"十四五"乃至更远发展的实现。提高政治判断力。提高政治判断力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要求:"做到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政治判断力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一个充满着辩证法思想的科学构想。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同一规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从而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构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即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地分析具体的事物的产物。"一国两制"构想是在解决港澳台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对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的创造性运用。"一国两制"构想的辩证法还体现在他关于"一国两制",政策"变"与"不变"问题的论述上。  相似文献   

8.
预防和化解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考验。当前,农村社会矛盾仍然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处理这些矛盾,一定要贯彻"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于一个"防"字,在预防上下工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矛盾产生,防止矛盾激化,防止事态扩大,防止矛盾转化,防患于未然,才能维护农村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在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劳动"概念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即"劳动"不仅是使猿转变到人的关键性动力,而且还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对于这一矛盾的分析和应对研究最终能为"质量互变"这种辩证法方法之真意、精要、生命的把握,特别是其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行业协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产物。然而,行业协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矛盾问题,表现为:行业协会既要"政会分离",又要"政府支持";一方面需要政府"授权",另一方面又害怕"授权"会缩减政府的有关职能;一些政府部门既埋怨行业协会"实力太弱",却又把统计、处理投诉等难办的事宜"委托"给行业协会;既要提高"代表性",扩大"覆盖面",又不能违背"自愿入会"的原则。所有这些问题昭示我们要认真对待行业协会,并设法解决其存在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孔子从维护"礼治"出发,要求人们严格遵守礼制,反对"铸刑鼎",主张"父子互相隐瞒",反对分裂割据,希望全中国统一;极力提倡"为政以德"的"德治",力求发挥道德感化作用来缓和各种社会矛盾,以挽救"礼治"和国家统一;宣扬"为政在人"的"人治".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封建立法和司法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其法律思想,应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以有利于今天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的经济关系的出现,新的经济犯罪形式层出不穷,加上经济犯罪的多变性、隐蔽性等特点,其犯罪的结构甚为复杂。侦查人员必须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侦查机关及其办案人员所担负的侦查经济犯罪工作,是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凸现的不同于过去的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充满大量的矛盾。对待这些矛盾,侦查人员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善于把各个复杂的、对立的矛盾事物统一在正确的破案思维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3.
"问题"与"主义"二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从史的角度看,马克思是一个研究"问题"的人,"主义"在他那里是与"问题"相一致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谈"问题"的"主义"."问题"、"主义"、"马克思"之间相脱节的问题和种种不良倾向应该被克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事物在矛盾双方对立中存在,在统一中发展,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研究中,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在法学的界域,循环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在建立中。从环境美学的视角来看,"人是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理念基础之要义,而"环境概念的新变化"、"资源观念的新变化"也要求我们坚持"法随时转",强化循环经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地方人大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履行各项职能,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本行政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本文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增强"六种观念",把握"三个重点",正确行使"三权",加强自身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当前人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株洲市社会主义学院自开办以来,在中共株洲市委的正确领导和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的精心指导下,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个时期关于统战工作教育培训的要求,从巩固政治共识和文化共识入手,着力突出"五个重点",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株洲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  相似文献   

18.
民主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全面落实职工的五项权力。于是,干部的行政管理权和职工的民主参与权力就构成了民主管理中矛盾的两个方面。下面谈一谈我们地质所是如何以辩证法为指导,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告诉我们,在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问题的时候,我们不仅分清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而且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只有具体地弄清这些矛盾的情况,才能避免抽象的研究,并从中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才能在解决矛盾的时候,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统一物的两个互相对立,互相斗争的侧面,总是有个主,有个次。”所谓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指在矛盾统一体中属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或称次要方面,则是指处于被支配的,服从地位的那一方。“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运用这一矛盾观点,我们认识到能不能把职工  相似文献   

19.
辩证统一是亲清政商关系与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关系的核心。处理好"新型政商关系"与"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意义重大。"亲"与"清"是辩证统一关系,"亲"与"清"既有对立因素也互相统一;"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与"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辩证统一关系,有对立因素,更互相统一;"新型政商关系"与"非公经济‘两个健康’"之间的关系有对立的一面,更是统一关系,其核心是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劳资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越来越有自主权,越来越多的劳资纠纷正在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甚至是国有企业中发生,劳资矛盾的隐患几乎无处不在。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正视日益激化的劳资矛盾,认真分析成因,努力从政府、企业和社会等方面寻求协调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