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不是内容相同的概念,它们有着区别和联系.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进行理论的辨析,对于科学认识当今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总结和提升中国经验,改革和完善中国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传统内外的当代中国:政治领导、对外政策与其中国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当代中国是中国传统之内和之外的中国。它以改革——包括对内对外国策改革——超越了先前的中国传统,但同时又以复杂精致的深刻的方式承继了中国传统,因而是中国和中国特色的。本文拟选取几个与中国的对外态势和对外政策深切相关、但又更为广泛的中国的观念和行为特征,指出它们的传统中国特性,并且总结和展望中国的国家方向和对外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道路、中国逻辑与哲学表达之间,始终呈现相互支撑、相互激荡、同步创新的内在关联。当代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发展道路,是以往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继续;当代中国逻辑就是中国发展逻辑,是以往中国革命逻辑的时代转换。中国发展哲学聚焦和把握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逻辑这一时代主题,并成为其哲学表达和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40年来的形成和发展无不凝聚为中国发展哲学形态。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球多元复杂的现代性语境中,中国道路和中国逻辑为世界一切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现代性的中国方案,正在开创人类新文明道路,中国发展哲学也因此成为揭示中国新现代性和人类新文明道路的中国唯物史观的具体形态。为此,我们必须要研究中国发展哲学的对象主题、理论贡献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话语权建设.话语权建设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中国话语权建设面向国际,旨在应对世界话语格局"西强我弱"的状况,旨在为我国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争取话语权,基础在国内,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话语权的基础即为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中国话语是外在表现,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是内在支撑.这就要求充分挖掘、建设和阐释中国自身固有的话语资源.这些话语资源内含在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之中,深刻体现着"四个自信".其中,统一战线作为重要法宝,是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的重要内容,是争取中国话语权的重要资源,是增强中国话语自信的重要条件,是加强中国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方向。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蕴,就是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中国革命和建设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本文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特色"的道路和理论体系,引领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现代化的实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发展这一"特色"的道路和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  相似文献   

8.
认识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需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检验和继续发展。中国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空间和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每个中国人的个人梦想,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中国未来发展的各种瓶颈和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9.
宪政和法治的经验和样式都是西方的,当下中国如何践行宪政和法治呢?<宪政与法治的中国语境>一书从西方经验和中国意义、当下中国法律发展中的中国法律问题的反思和传统与民间的观照三个研究进路对此进行分析,直面中国宪政和法治发展中的问题,解读中国语境下的宪政和法治发展,彰显宪政与法治研究的中国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国家和民族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中国梦彰显了中国特色,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要注意加强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我们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学研究区别开来,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宣传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区别开来。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由意识形态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一是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实践,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二是要注重与世界话语体系的对接,增强国际话语权,既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立场",又要善于"世界表达",要以国际社会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路是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探索和伟大实践的结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表明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又彰显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即向世界贡献了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变革。因此,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和教训,对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够发生,不单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动,尤其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条件和现实条件。考察近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因素,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规律和一般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研究的重大战略命题。从生成机理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文化来源于具有创新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具有创新品格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具有创新特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内在要求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文化要坚持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坚持和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从实现路径看,应该在推进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同创新实践中提升中国力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内在耦合实践中弘扬中国精神,在文化制度变革和时代新人培养的协调实践中彰显中国价值,在文化反思批判和文化对话交流的包容实践中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乎总书记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等等,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承接中国历史发展、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道路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从现实维度出发,全方位把握当代中国实际,这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其次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突出"中国特色"两个基本向度,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再次还要从目标维度出发,制定同历史阶段和最高目标相契合的阶段性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认清现实、遵循原则和明确目标任务的自觉中,将不断呈现出更多华美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与以前主要在外交层面谈论中国方案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次在社会制度层面谈论中国方案."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可简称为"中国制度方案",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治国理政新实践、凝练和升华中国经验的理性自觉,是中国对世界现代制度文明做出新贡献的宣示.认清中国制度方案的优势和特色,把握中国制度方案的历史轨迹和未来发展,要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挖掘和构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实践、中国价值的政治话语.作为理念、制度与策略三维统一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制度方案的内生性基因,在中国制度框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理解中国制度方案内在逻辑机理不可缺失的重要视角和重要概念.要高度重视和深入挖掘统一战线在构建中国政治话语范式中的功能与价值,树立和强化"从国家全局把握统一战线、从统一战线视角认识中国"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中国精神的推动和中国人民的支持。中国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激发出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学习"四史",弘扬中国精神,探索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中国视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引进介绍和借鉴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也必须有中国的角度和中国的视野,只有两个方面的结合,才能做好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和中国外交的研究。在国际关系历史的研究方面,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的思想与实践;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面,有必要挖掘中国思想家们这一方面的内容;在当代中国的外交实践中,许多问题也有必要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的视野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