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美法系诉因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刑事审判对象是诉因,法官和检察官原则上无权变更诉因;大陆法系公诉事实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刑事审判对象是公诉事实,法官有权在公诉事实同一的范围内变更指控罪名;日本公诉事实同一下的诉因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刑事审判对象是诉因,检察官有权在公诉事实同一范围内变更诉因。三种刑事审判对象模式之间的差异导致它们在不同诉讼价值的实现上各有优劣,刑事审判对象模式上的差异根源于审判方式上的差异。随着审判方式的相互吸收和融合,刑事审判对象模式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2.
民主·宪政民主及其低度程序法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国华 《现代法学》2004,26(3):20-25
人是民主的目标,任何意义的民主都与人的生活方式有关;政府是民主的载体,民主是引领政府走向人道的唯一方法。民主政治的核心程序是竞争性的选举,但选举仅仅是一种低度的民主形式。宪政民主乃民主体制与宪政主义的有机结合,使它得以运转的低度程序法则,正是现代政府合法性的低度标准。  相似文献   

3.
刘岩  杜晨妍 《行政与法》2008,1(4):124-126
司法理性的主要语义是指法官的理性,另一种语义是指司法制度的合理性。对司法理性的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概念的进一步界定:目的性是司法理性的首要特征,确定性是司法理性的价值取向,实践性是司法理性的本质,保守性是司法理性的内在特征,论证性是司法理性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4.
举证责任的确定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自强 《法学研究》2001,(3):89-100
在民事诉讼中 ,举证责任是由案件的性质所决定的。当案件的性质确定之后 ,举证责任即被确定。它在诉讼过程中是不可能转换的。具体地说就是 ,在一般民事案件中 ,举证责任由原告承担 ;在特殊民事案件中 ,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不可能出现原本是原告的举证责任转换到被告的情形 ;也不可能出现原本是被告的举证责任转移到原告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犯罪化的过程即犯罪范围的选择,事关刑事立法的正当性,而这首先与犯罪的本质特征相关。社会危害性和法益侵害性,分别属于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的犯罪概念的本质特征,各有其特征、作用。犯罪化的过程事实上是从社会危害性到法益侵害性的过程,将这一过程进行阶层化构建,有利于强化刑事立法的正当性:第一阶层检验某一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即是否存在严重损害、深度冒犯和高度危险(风险)。第二阶层检验将该行为犯罪化是否具有公众认同基础。第三阶层检验将其犯罪化是否符合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心理教育开展的轰轰烈烈,但是心理教育是什么却没有定义.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教育是人存在的形式之一,而人又是观念的集合体,因此,无论一个人心理健康还是不健康,它们都是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其实,心理教育是一个虚假命题,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悖论.实施心理教育的结果只能够增加更多的"心理不健康"的个体,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7.
胡肖华  尹华容 《河北法学》2006,24(10):69-72
宪政是自由主义发展的产物,是自由主义的制度化实现.宪政体制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事实上都是自由体制.宪政与自由有着密切的关联,宪政是自由的内在要求,自由是宪政的本质目的.  相似文献   

8.
权利思维方式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权利思维方式不同于以义务为核心的思维方式与泛政治的思维方式 ,它作为法治条件下的思维方式 ,强调人权是一切权利的出发点 ;个人权利是一切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源泉 ;权利优先于义务和责任 ;真实的权利始终是个体性的权利 ;个体权利优先、基本权利优先是处理权利冲突进行权利选择的基本原则。权利思维方式的展开路径是 ,权利的合理性优先于权利的合法性、权利的现实性优先于权利的理想性 ;权利的实现优先于权利的救济 ;权利的保障优先于权利设定 ;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并重。  相似文献   

9.
魏建国 《政法论丛》2005,6(6):27-32
宪政包含着责任政府原则,其核心价值之一,就在于确保国家权力的公共性,以便保证国家权力用于公共服务。透视近代西方国家宪政的发展历程,就会注意到近代西方国家的宪政模式是代议制,而代议制宪政模式的作用机理又是与国家财政的公共化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代议制既是近代西方国家的宪政模式,又是近代西方国家财政公共化建构的制度之基。因为,只有确保国家财政的公共化才能确保国家权力的公共性。这也正是近代西方宪政模式与其古典和中世纪时期宪政模式的不同之处:后者主要是通过司法来规制国王所代表的行政权力,表现为司法型宪政模式;而前者主要是通过议会对国家财政的公共化组建和监管,来实施对行政权力的政治规范和约束,表现为代议制型宪政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是崇真、向美、求善之领地,大学是国民教育之象牙塔;现代大学治理是法律维度下的治理,是以章程为制度载体的治理。章程乃大学之宪法,其演绎着校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折射着高校与政府、社会、师生的良性秩序和谐。大学章程是组织法,更是权利法与程序法;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是校长治校与教授治学之耦合,是学术自由与人权保障之凸显,是实体法治与程序法治之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刑法中的"没收"及其缺憾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望原  肖怡 《法学论坛》2006,21(4):5-12
中国刑法规定的“没收”分为刑罚性质的没收和非刑罚性质的没收。没收刑制度在中国刑法中虽然予以了保留,但其存在也必然深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其存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完善中国刑法中的“没收”制度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废止没收财产刑;二是将没收作为一种独立处分,以“对财产的强制处理方法”的名义单列;三是设立追征制度;四是对没收财产刑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侵犯他人合法财产权益的情况规定没收补偿制度和没收替代制度;五是开展刑事没收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社会契约视域下的国家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迅 《河北法学》2008,26(3):37-46
社会契约是一种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存在原理。其基本划分是社会契约与政府契约,其理论旨趣是探究国家何以合法与社会何以可能,其理论形态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变奏。但其基本精神始终不散:国家源于人民的同意,政府基于人民的委托;反过来,政府恪守承诺、保障人权,实现社会正义,这是无可推卸的国家责任,也是国家与政府合法性之实质基础。社会契约虽非历史的,但不减其合法性判准的实践现实性。  相似文献   

13.
于成江 《政法学刊》2008,25(5):55-58
侦查认识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认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是侦查认识的目的,因此,案件事实是侦查认识的客体,案件事实可以解构为“案件的客观事实”、“案件材料反映的事实”和“查明的案件事实”三种形态。案件的客观事实是侦查认识的本原客体,案件材料反映的事实是侦查认识的中介客体。查明的案件事实是侦查认识的结果客体。  相似文献   

14.
刘康磊 《政法学刊》2008,25(6):10-13
但凡一门以科学命名自身的学科之研究,其学科自立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知识,一为方法。宪法学作为一种科学,其自立亦由此二者来构架。宪法学之不能自立,缘由在于方法论受制于政治学,但是否可置宪法学知识个性构成及学科关联于不顾,单论成理,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另,宪法学方法论是混淆于政治学方法论中无从辨认,还是泯然于一般法学方法论中无法觅形,应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论宪法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政治文明史上 ,宪法的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权利的保障书 ,人权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保障 ;宪法是治国之法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宪法与政治文明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6.
A partial identification methodology is proposed in which self-selection into treatment is motivated by the expectation that treatment is beneficial. Identification is partial because it is not possible to establish empirically that treatment is effective.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o establish that treatment is ineffective or even harmful. The evaluation methodology combines control function estimation with 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in which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qualitative. The methodology is illustrated using administrative data on drug addicts in Israel in which some addicts were treated and others were not. Controlling for observed heterogeneity, we find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 in drug use frequency between the treated and the untreated. Therefore, although it was not possible to demonstrate that treatment is beneficial, it is possible to establish that it is not beneficial. This type of negative evaluation is most probably useful in many other contexts.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e Finnish Bankruptcy Act (FBA) is to give the assets of a non-viable firm to the bankrupted estate and divide them by the creditors of the firm (liquidation). However, the objective of the Finnish Company Reorganization Act (FCRA) is to recover a temporally financially distressed firm that is viable. In these acts, the viability concept is used to refer to a firm that is able to pay its financial obligations in the future. FBA is not efficient if a viable firm is filed for bankruptcy and liquidated. In the same way, FCRA is not efficient if a non-viable firm is filed for reorganiz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viability of Finnish firms filed for reorganization and bankruptc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s used to extract two measures for viability. The first measure is based on financial statement information only while the second one takes account of both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 estimation sample comprises data from 43636 viable and 98 non-viable firms. The resulted measures are used to assess viability of a sample of firms filed for reorganization and bankruptcy in 2004. In gener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eater part of firms filed for reorganization is non-viable whereas many of bankruptcy firms are viable. This reflects an occurrence of filtering failure.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联合与双向承认法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联合既是基于承认的欲望,也是承认的实现形式,从而是自由本身;相互承认是公民联合的机制和形式,公民身份则是落实、体现人的联合及其相互承认的枢机,而一以法权体制笼统之,法权即自由。法权秩序的人性基础体现为"最初之人"与"最后之人"的预设,而昭示了不同文化、政治共同体的自我政治-道德理解,展现了它们对于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可欲图景的不同憧憬。  相似文献   

19.
民粹主义司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练军 《法律科学》2013,31(1):15-29
民粹主义正在席卷我国司法领域并形成了史上罕见的民粹主义司法现象.民粹主义司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如微博等实施舆论审判.在民粹主义司法形成过程中,社会精英扮演了重要角色.司法在我国是政府展开社会治理的机构之一,如此之司法职能定位决定了满足民粹主义诉求不可避免地成为司法的一项基本政策.民粹主义司法在谋求案件裁判实质公正的同时表达着对现行法律体制的愤懑与期待等多种民粹主义私货.无核心价值观的民粹主义犹如毒树,民粹主义司法堪称毒树之果,它导致程序公正的应然司法观在我国的确立和巩固阻碍重重.消除民粹主义司法现象需要法院、政府、社会精英和大众传媒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假释适用的例外性规定的实质是在假释制度的公正与效益价值产生矛盾时的价值取向问题。公正和正义在任何时侯都应当成为假释制度首要的价值诉求,因而假释的例外性规定是不合理的。从国家的立场和功利的角度分析,假释禁止性规定的设立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但从刑罚发展的历史趋势分析,假释禁止性规定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在将来对刑法进行修订时,应取消假释的禁止性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