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中国汉族人腰椎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提供体质人类学的数据资料 ,建立中国汉族腰椎性别判别的方法。方法根据人体骨骼测量方法 ,测量 117付 (男 80 ,女 3 7付 ,年龄 17~ 90岁 )中国汉族人腰椎的 10项指标 ;选择性别差异显著的椎测量项目 ,建立腰椎及各腰椎的性别判别方程。结果第一至第五腰椎均有 5个以上的测量项目的数据存在显著意义的性别差异 (P<0 0 5 ) ;建立的 5个腰椎及各腰椎的性别判别方程 ,判别率在 69 4%~ 91 8% ,以 5个腰椎的多项指标的性别判别方程的准确率最高 (91 8% ) ,其次为第一腰椎 (84 5 % )和第二腰椎 (82 1% )。结论中国汉族人腰椎的性别差异以第一和第二腰椎明显 ,腰椎性别判定以多项指标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利用三维数字化测量方法对上下颌牙弓宽度进行测量,来评估上下颌牙弓宽度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收集120名成年人的上下颌三维数字模型,男女各60名,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分别测量上下颌两尖牙间、两第一前磨牙间、两第二前磨牙间、两第一磨牙间和两第二磨牙间的宽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判别函数,以评估上下颌各牙弓的宽度与性别的关系。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所有牙弓尺寸估计性别的可能性。用Garn等给出的方法计算性别二型性百分比。结果 除了两下颌尖牙间宽度,其余上下颌各牙弓宽度的平均值男性均大于女性,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用其建立判别函数,鉴定准确率为59.2%~80%。其中,上颌两第二磨牙间的宽度对性别的判断效果最好,为80%。性别鉴定的准确率随着从尖牙到第二磨牙的远移而增加。ROC曲线分析表明上颌两第二磨牙间宽度最有可能估计性别,曲线下面积为0.887。上颌第二磨牙间宽度的性别二型性最高,达到91.8%。结论 上下颌各牙弓间的宽度在不同的性别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上颌第二磨牙间的宽度,因此可考虑将其用于遗骸的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8.
9.
10.
个人识别在法医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判定种族、推断身高、判定性别和推算年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椎体进行个人识别的成果,并对椎体个人识别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13.
牙齿结构变化图像分析测量指标与个体年龄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图像分析法对牙齿结构变化指标与个体年龄相关性进行研究,所用牙齿标本均取自香港大学口腔生物中心牙库,共得到人体牙齿842颗,标本来源的个体年龄范围为13~84岁,采用Kontron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仪直接测量法进行各牙齿标本的外表和切片检查,检查所得数据均输入电子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并使用社会科学统计专用软件包(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个体年龄相关性较好的指标依次为TP2’,S2,T2’,EP,TCI等,如按牙齿类型分类,与个体年龄相关性较好的指标为:T2’,S2’,TCI等(切牙与尖牙类),CCP’,EP’,E’等(前磨牙类),TP2’,S2’,EPWNL’等(磨牙类)。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报告16~92岁的140例颅骨的颅内外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的愈合情况。骨缝愈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身长、颅外冠状缝右侧第3部(P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