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情回顾】 怀特夫妇原本有个可爱的儿子,然而一场意外使他们失去了当时仅5岁的爱子。为了避免触景生情,怀特夫妇离开美国,来到中国某大学从事外教工作,但是,怀特夫妇并没有减轻对儿子的思念之情,于是萌发了收养孩子的念头。2003年6月的一天,怀特夫妇在其居住的外教楼花园里发现了一个被丢弃的女婴以及一张写着女婴出生年月的纸条,  相似文献   

2.
改变美国的收养革命:开放收养 在过去的10年里,一个专门为收养家庭服务的行业应运而生。在有孩子被跨国收养的国家里,几乎都有一些专门帮助寻找孩子生母的“寻人者”,收费标准在几百美元至2000美元之间。仅在危地马拉,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就有了350个这样的“寻人者”,而在前苏联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数多达2000人。  相似文献   

3.
郴州市人口计生委:你委《关于收养子女后再婚能否批准再生育的请示》收悉。请示再婚夫妻一方再婚前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但有下列收养行为的,能否再生育一个子女:一是依法收养一个或多个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送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二是非法收养一个子女;三是与前夫(妻)共同收养一个子女,离婚后由  相似文献   

4.
12年前,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婴被父母遗弃,后被流浪艺人收养。然而,收养她的这个“好心人”竟是披着人皮的狼。在摆脱禽兽的魔掌后,小女孩却不知其亲生父母身在何方。苦命女孩的命运牵动了众人的心。经多方寻找,历经骨肉分离和劫难的她,终于回到了亲生父母的怀抱。有这结果最初缘于一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人的警觉——  相似文献   

5.
小编絮语     
《中国残疾人》2012,(4):66-67
他们都是90后。他们都是失聪的孩子。聋人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美国诗人威拉德-马德森说,只有聋了你才知道。或许我们还不够了解他们的内心,但至少我们能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世界在他们的眼中是什么样的?他们有自己的理解,并  相似文献   

6.
在对外开放中,国际民事交往日益频繁,外国人来华收养中国儿童已逐年增多。仅去年一年我国总共办理涉外收养2000多件。跨国收养虽然在我国的法律上是允许和承认的,但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我国的对外影响来看,本人认为不宜提倡和过热,而应适度或加以必要的限制。1990年联合国在纽约召开的“世界儿童会议行动计划”中第19条就是要求对被收养的儿童应优先安置在本国。我国也应遵照这一原则,这样做的必要性是:1、防止我国儿童在国际上被贩卖。目前,国际犯罪集团贩卖儿童活动如同贩毒一样猖极。德国《明镜》周刊一篇报道的题目是《热门货─…  相似文献   

7.
2003年11月,美国女律师琳达为给身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女儿凯丽寻找配型相合的骨髓再次来到中国。6岁的凯丽是琳达五年前在湖南常德收养的一名弃婴。为了挽救凯丽,琳达夫妇先后向新西兰、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和中国、中国台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求助,在数百万骨髓捐献者当中配型。许多读者为琳达对女儿的爱而感动,其实,在美国有许多收养中国孩子的家庭,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名为FCC的组织。这些中国孩子在美国父母的呵护下,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19日,曾披露“水门事件”的美国主流大报《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个隐秘的世界,逐渐失控”的报道,披露了自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情报机构极度膨胀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单身收养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养制度是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育制度的补充,当今世界各国将其做为保护儿童、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自1992年4月1日收养法实施至1999年4月1日修改后的收养法实施前的7年间,烟台市共办理收养登记386件,其中,收养人为单身的51件,占总收养件数的13.2%件,通过与收养人接触,笔者认为,虽然前来输收养登记的单身收养人对收养孩子持积极态度,其中也不管条件优越能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但就绝大部分单身收养行为来看,前景不容乐观。三是男性单身收养人大都综合能力较差。45件男性单身收养中,收养人有婚史的只有…  相似文献   

10.
新《收养法》实施已经一年,现给台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一年来的收养状况,谈几点意见,以求共同探讨。一、新《收养法》实施后促进了收养工作的发展国务院在1999年4月1日颁布了新《收养选》后,立即在全国掀起了收养热潮。以我院为例,一年中,来信、来电要求登记收养孤残儿童者已达313人,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新《收养法)}放宽了收养条件,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孤儿的关爱及人民群众的愿望,使得更多的家庭能够向孤儿献上一片爱心,这也正是我们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可靠保证。二、deIJWhLt18gFg$ff健康小龄儿童(指6岁以下的婴儿、…  相似文献   

11.
尹建新 《求索》2011,(12):121-122
儿童国际收养价值的伦理关怀,实质上是对国际收养中儿童价值的关注和肯定。国际收养改变了失依儿童的价值状态,使儿童的伦理价值和功用价值得到维护。被动收养通过人的道德存在维护了儿童的伦理价值,主动收养通过补充家庭结构、满足情感需要、缓解不孕压力等方式实现儿童的功用价值。被动收养和主动收养在维护儿童价值过程中都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残疾人》2012,(8):21-21
奥克萨娜在乌克兰一个非常贫穷的孤儿院长大,七岁的时候被收养,搬到美国。却因为受到所居住村庄附近的核电站辐射伤害导致双腿膝关节以下截肢,后在养母的鼓励下对赛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蒙萱 《中国民政》2008,(12):F0004-F0004
2008年11月23日,由爱之桥服务社组织的外国收养家庭来华寻根回访活动欢迎会在民政部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出席,副部长窦玉沛致欢迎辞。来自澳大利亚、荷兰、瑞典、美国4个国家的43个收养家庭共122人参加了欢迎会。  相似文献   

14.
如何解决好收养登记中存在的矛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努力使收养登记工作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空间。(一)需要政府重视,投入专项资金,建立社会福利机构,完善内部设施,做好对传统对象的供养服务,使有些无条件的当事人通过福利院的领养变成符合条件的收养人(《收养法》第八条规定,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这样,也可以解决当事人想收养但又无法收养的矛盾。(二)树立社会力量办社会福利院的新观念,解决国家投资建福利院的资金…  相似文献   

15.
《警察技术》2009,(5):80-80
据美联社8月24日报道,美国警方近期发现了一种制作毒品的新办法,所需要的工具包括:一个两升的苏打水瓶,几把感冒药片和一些有毒化学品,只要摇摇瓶子,瓶里的药片和化学品发生化学反应后就能造出世界上最易上瘾的毒品。基本程序是:先把药片压碎,再结合一些通用的家庭化学品,然后放入苏打水瓶中用力摇晃,这样就能很快很方便地加工成毒品。制作过程中应避免有明火,否则可能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16.
《干部人事月报》2009,(9):76-76
1933年,正当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之时,哈理逊纺织公司却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三千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在无望且漫长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会的一封信,信中宣布: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1个月。在全国经济一片萧条之时,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深感意外和惊喜,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7.
张正直 《中国保安》2005,(12):41-44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老年节目《夕阳红》报道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没有双脚、只有一只手、身高不足1.2米的老人,自从收养了两个弃婴后,他便找到了人生价值的坐标。为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顽强地向自己的生理极限挑战,用残缺的身体为女儿谱写一曲惊世绝唱——前不久,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残联理事长隋树屏来到了收养两个孩子的残疾人张广勇家里,看望了这位未婚爸爸和他的两个女儿。当隋树屏将1000元现金送到张广勇手里时,父女三人都激动地流下了泪水,反复说:“感谢党的温暖,感谢残联对俺的关怀。”在临沂城西的一些村…  相似文献   

18.
《收养法》于1992年实施。在法律实施之前形成的收养关系已为数不少,法律实施后,由于法定收养条件较为严格,一些不够收养条件的人收养了子女又不能履行法律手续,形成事实收养的状况。据北京市海淀区1993年调查,事实收养已达368人,其中女婴300入,占事实收养的81.5%。在被收养儿童的调查中,弃婴竟占到事实收养的92.5%。形成事实收养的原因有几种:1.《收养法》颁布前,收养当事人对当时有关收养政策不了解,盲目收养,因此,收养关系得不到确认。2.收养人不具备法定的收养年龄。3.收养人已有子女,外出路遇弃婴,出于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9.
王明泽 《今日海南》2009,(12):23-23
近日读报,被一篇题为《阻截椰心叶甲 海南赢了!》的报道所吸引。初看标题时,笔者就已经觉得十分振奋,椰心叶甲这种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为之头疼的林农业害虫,终于在海南被击败,万顷椰林终于转危为安了。但在仔细阅读完整篇后,笔者却发现报道仅是对我省防治椰心叶甲的办法顺利通过了来自全国专家的成果鉴定进行说明,不禁要问“赢”在何处?  相似文献   

20.
梁智华 《今日广西》2010,(23):31-33
他有一个特殊的职业:收养社会上孤老残幼和弃婴,抚养残疾青年和老人。他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对残疾青年、幼儿进行抚养、医治、教育,逐步恢复他们的身体功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使他们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